小句宾语句陈述类动词整合特征分析

2010-09-19 06:42王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时体小句主句

王华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小句宾语句陈述类动词整合特征分析

王华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小句宾语句是由表示两个事件的小句整合而成。当主句为陈述动词时,包括十二种不同类型,它们对小句宾语有不同的整合要求,这就形成了主句动词的整合特征。

小句宾语句;陈述类动词;整合特征

一、引言

小句宾语句是以小句作为宾语的一种句式,我们从整合语法的角度观照此句式发现,该句式是由一个主句与一个小句整合而成。所谓整合,其本质就是动词与小句的匹配,这需要两事物间具有一致关系,要相互协调,也就是说不同的主句动词要有与之相符的小句来组合,而不符合其要求的小句则不能够进入该动词的宾语位置。主句动词的语义不同,对小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里的整合特征指的就是动词对进入其宾语位置的小句在语义或句法上的一些限制条件以及小句所体现出的某些规律,有时也会涉及到带小句时某些动词本身的特征。

我们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1]所收1223个动词的2117条义项进行了穷尽性搜索,凡词条中注明[小句宾]的动词,全部收录,发现能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共319个,根据一个动词有几个义项可带小句宾语就算几个动词的标准,实际检索到的动词按词条计算为364个。将这些动词放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共找到有效例句13314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主句为陈述句时,这些动词在能否带疑问形式的小句宾语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有些动词要求后面的宾语一定是疑问形式,如“问”、“数”、“争论”等;另一些动词则要求宾语是陈述形式,如 “抗议”、“心疼”、“鼓励”等;还有一些动词两种形式均可,如“知道”、“解释”、“设计”等。根据其后所带小句形式的差异,我们将这三类动词分别命名为疑问类动词、陈述类动词和疑问陈述动词。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陈述类动词对小句在语义或句法上的不同整合特征,其中陈述类动词指的是必须以陈述形式小句充当其宾语的动词。其余两类动词的整合特征我们另文论述。

二、陈述类动词的整合特征

共有213个动词只能带陈述小句作宾语,动词数量较多,语义也更复杂,根据其语义的倾向性,我们大致将这213个动词分为十二类逐一分析其整合特征。

1.认同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认同”指的是动词反映出主语对宾语表述事件的一种承认和肯定。人对事件的认同度存在等级的差别,如果该事件能够满足自己的意愿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则认同度高;反之如果只是不违背或吸引力不够大则认同度低,因此我们根据认同程度的大小将这类动词分为不同的三个小类:

ⅰ赞成 提倡 拥护 欢迎A 欢迎B 坚持 支持B[2];

追求 讲究 求B讲E争取A争取B;

ⅱ准许 同意 允许 承认 实行 打算主张 维持;

ⅲ听从 服从 靠C依靠 依赖 凭A凭B 任凭 听B 指D

这三类动词在与小句整合时,小句在时体和句法上体现出两点特征:

第一,时体上,三类动词的小句有比较一致的规律,即都不能表述已然事件。它们所表述的或者是未然事件,如“打算”“争取”;或者是惯常事件,如“讲究”“依赖”,如:

(1)金秀出去找杨妈的时候,杨妈正在西厢房的窗根儿底下晾晒枕头芯儿,听了金秀报信儿,高声大嗓地说∶“我还打算一半天儿去接她呢?

(2)那时候天津人讲究大年初一到娘娘宫“抢头香”。

第二,有一些动词的宾语以不完全小句为主(见上例)。现将不完全小句宾语句多于完全小句宾语句的动词列表如下:

表1 部分动词完全小句与不完全小句宾语数量对比表

从语义上看,上述7个动词的主观意愿性都较强,大多表示的是个人意志,反映出一种自我安排,如“打算”、“主张”、“坚持”等。同时这些动词的施动者对他人的影响力又相对弱于对自身的支配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对主语自身的一种支配,由于支配者与支配对象的重合,使得小句宾语的主语缺省。

当这些动词带完全小句作宾语时,情况比较复杂。例如:

(3)虽然姐姐愿意代劳去寄信和汇款,但他坚持自己去。

(4)他使劲把儿子的头往饭碗捺下去,马锐双手撑着桌沿儿,用力挺颈,紧闭着嘴,虽然脸都贴到了已经冰凉的面条但坚持一口不吃。

(5)马锐坚持老师那个字确实念错了。

例3的“自己”我们可以用“怎么”来替换,因此从语义上看,这个小主语表示动作的方式,所以例3的小主语“自己”虽然与大主语同指但不能省略。例4是受事作主语,表示强调。例5的小句宾语表明的是一个事实,这里的“坚持”后面可以加上“认为”原句的意义不变,似乎与例4的“坚持”不完全相同,后者表示个人的决定,前者表示个人对事实的确认。表示个人的决定时,由于决定者与执行者相同,如果不特别强调方式的话,小主语是可以省略的。表示个人对事实的确认时,认定者与事实的发出者一般不是同一个人,因此小主语不能省略。

这样,这些动词在整合过程中,具有一个比较强的规律,即当小句与主句主语同指时,如果不是强调方式,小句要省略主语,成为不完全形式。

2.禁止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禁止”表示的是一种广义上的不认同或否定。与认同类动词相似,这些动词虽然都含有对某事件不予接受之意,但否定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它们的语义否定强度,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ⅰ禁止 抵抗 反对 抗议 否认 拒绝;

ⅱ制止 阻止 停止 停A 阻挡 取消;

ⅲ防止 防备 预防 防 警惕 留神 留心 当心 小心 看G 避免 省得

这三类动词对小句时体的要求比较一致,也不能是已然的事件(“否认”除外),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不带“了”、“过”。有些是未然的情况,如“拒绝”等;有些则是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停止”等。即使有些动词的小句出现了已然事件,描述的也是虚拟事件。

在第三类中有一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它们是“警惕”、“留神”、“留心”、“当心”、“小心”、“看G”。从语料反映出的情况看,这些词多用于祈使句,表示一种忠告或提醒等。如:

(6)晚饭后,母亲在房里嘀嘀咕咕,她听到门缝里传出这样一句∶“已经有闲话啦! 要当心她走上存妮的路!……”

(7)我们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要警惕“殖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侵入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

尽管这并不是整合内部的特征,但它反映的是这类整合句出现的句法环境,因此也可以算作是这些动词整合的外部特征。

3.心理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这些动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动词,表示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理情感,包括:

ⅰ爱A 爱B喜欢 盼 盼望 指望 佩服 体谅 心疼;

ⅱ着急 希望 期望 期待 愿意 情愿B舍得 忍心 相信 信A 想F 羡慕;

ⅲ愁 忌妒 迷信 害怕 怕A 怕B生气 讨厌 嫌 怪 贪B贪图 懒得

与禁止类动词相似,这些动词在整合过程中,小句一般也不能表示已然事件,而多是反映一种状态或活动,如例8。而且动词大多不能带时体助词,如例9,特别是ⅱ、ⅲ两类。

(8)李文娟说,我丈夫就是总嫌我不急不慌,嫌我看电影电视不跟着掉眼泪,可我就这样,想按他说的做也做不起来。

(9)他走在和他心情一样淡泊的街道上,很久以来他一直喜欢深夜的时刻独自一人出去行走。

4.感知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感知类与心理类同样表达的是心理感受,但比较抽象笼统,而且更倾向于一种判断。根据内部语义的差异,我们将其分为两类:

ⅰ认为类 认为 作为A 以为 觉得B 当(dànɡ)A 当(dànɡ)B 算D;

ⅱ推测类 推测 估计 怀疑B 算C 算计C 想C 预料 琢磨B

ⅰ这两类均是对一件事情的主观判断,但ⅰ类动词的语义表示对该事件把握大,因而肯定语气较强;而ⅱ类动词还只是一种估计和推测,把握相对较小,肯定语气比前者略弱一些。这种差异表现在整合过程中即为,ⅱ类动词的小句宾语中常常出现情态词,而ⅰ类很少出现。如:

(10)于是他看到张亮他们令人疑惑的笑又重现了,他想亚洲此刻也一定这样笑着。

因此ⅱ类动词具有一个较明显的整合特征,即小句中情态词的使用频率高。

另外,这两类动词整合小句时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宾语往往可以不紧紧依附在动词之后,而是用逗号与主句隔开,有一定的独立性,如:

(11)但是我认为,他是被电傻了。

5.感官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感官类动词是指通过眼睛或其他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词;主要包括视觉动词,还有少量的其他感觉动词,具体情况如下:

ⅰ感到 觉得A 发现B;

ⅱ盯 钉(dīnɡ)A 监督 看(kān)B 欣赏;

ⅲ见C 遇见 遇到 碰见 赶

ⅰ类动词都是一种概括性的感觉动词,既可以表示各种生理感受,如触觉、嗅觉、味觉等,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痛苦、欢乐等;后两类动词则是表示视觉活动的动词。二者的区别在于,ⅲ类动词含有“非意愿性”,它们表达的是主句主语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宾语所述事件往往具有偶然性,因而这些动作并非出自于主句主语的主观意愿,具有非意愿性。而ⅱ类动词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意愿性,是主句主语刻意的行为。另外,从时间性的角度看,ⅱ类动词的动作可以延续,具有时段特征,ⅲ类动词的动作不可以延长,具有时点特征。

ⅰ类动词的整合特征主要是小句宾语多用于表达状态,如:

(12)他这时才感到右手有些疼痛,右手被抓破了。

后两类动词的宾语则主要是反映一种活动,如:

(13)我们会贴到她的门上,从木缝里欣赏她撩起衣角擦眼泪。

而且,正是由于ⅱ、ⅲ类动词分别具有时段和时点的不同属性,使得它们在时间的表达上各具特色。ⅱ类动词一般可以带“着”,如“监督着”、“看着”等,ⅲ类动词不可以,如不能说“碰见着”、“遇到着”。ⅲ类动词的宾语往往可以添加“正”,而ⅱ类的宾语则一般不允许,如:

(14)张全义热好了牛奶,端着奶锅走出厨房,遇见杜逢时拿着个空奶瓶从东厢房迎出来:“全义哥,给你。”

例14我们可以在“拿着”前添加“正”而全句意义不改变。例13则不允许在“撩起”前添加“正”。

6.言说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言说”是指用口传播信息。表示言说是它们语义上的一致性,同时感情色彩的差异又是其区别所在。我们根据褒贬之别将这些动词分为三类:

ⅰ称赞 夸B 夸奖 赞美 问B 鼓励;

ⅱ保证 表示A 建议 提议 强调 声明命令 申请 说A 交代A;

宣布 传C 反映B 广播 通知 坦白;

ⅲ挖苦 讽刺 奉承 控诉 骂 吹C隐瞒 咬D 批判 说B

三类分别属于褒义、中性、贬义言说动词。同时这三类动词的小句宾语在时间性上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整合特征:

ⅰ类动词的小句基本上都是形容词谓语句,有时会出现“是字句”或“有字句”,这些句子都表示一种状态而非事件,一般不凸显时间性,而“鼓励”的小句表示一种未然状况,因此这些动词的小句宾语一般不带时体标记。如:

(15)他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她的身边,等她退烧清醒过来的时候,医生都夸奖她有一个好哥哥。

ⅱ类动词分两种情况,“保证”及其后9个动词的宾语一般表示未然事件;“宣布”及其后5个动词的小句未然和已然事件都可以。如:

(16)出国前他交代调查报告还没写完。

(17)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一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们就开始在玄武湖公园义务演出。

ⅲ类动词的宾语则以已然事件为主,如:

(18)我不隐瞒我的部下犯了军法

7.干预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这类动词表示主句主语对小句主语存在广义的管控和影响,根据语义的差别,又分为三小类。

ⅰ规定 决定B 指挥 控制 强迫;

ⅱ影响 耽误 干扰 扰乱 欺负;

ⅲ负责 管D 照顾B 照料 包C 负担辅导 包D

ⅰ类动词反映的是主句主语对其后小句主语具有一种规约性和强制性;ⅱ类动词主要表示主句主语对小句主语的负面作用;ⅲ类动词是主句主语对小句主语负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

这三类动词与小句匹配时,在动词或小句的时体方面有不同的特征:

ⅰ类动词前三个动词本身可以带“了”,后两个动词一般不带。如:

(19)宪法上哪条规定了你们可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而后三个动词的小句宾语可以带“了”,前两个不带。如:

(20)然而早饭时他无胃口,强迫自己咽了几口馍,就走向田野。

ⅱ类动词除了“欺负”外,一般都能带“了”,但它们的小句宾语往往不能带时体标记。如:

(21)影响了你睡觉,真抱歉,你去睡吧,我没问题……

(22)人一饿就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明明是凤霞挖到一个地瓜,王四欺负凤霞不会说话,趁凤霞用衣角擦上面的泥时,一把抢了过去。

ⅲ类动词不论是动词本身还是小句宾语,一般都不带时体助词“了”、“着”、“过”。如:

(23)肖科平正在家里辅导两个鼻涕孩子学吹笛,给两个孩子纠正姿式。

8.结果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该类动词表示宾语是执行某行为的一种结果,包括:

引起 达到 得到B 取得

我们从仅有的几条用例中发现,这几个动词的小句一般不带时体标记,这是它们整合时比较明显的特征。如:

(24)我不是根据理性而是凭着直觉,宣布中国社会到头来还是要用“理顺链环”来达到民族亲和,而第一步,可能就是祖、父、子三代间冲突的和解与妥协。

9.等待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这些动词表示的是对宾语事件的一种等候,它们分别是:

等A 等候 等待 离B 等B

这些动词的宾语表示的都是一个未然的事件,一般都不带时体标记。如:

(25)那五第二次又进到二号房,一声不响地站在榻前等武存忠睁眼。

但“等B”比较特殊,虽然后面的小句也是未然情况,但它是另一事件的前提,相对于另一事件,它又是已然的,因此“等B”的小句一般带“了”。如:

(26)“这不关你的事! 等你当了县长我再告诉你!”

10.表现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表现类动词主要表示主语对某一事件的展现、公开,结果是让大家知道、了解或看到,它们是:

表现A反映A表演A显得A假装 装1

这些动词中“假装”、“装1”展示的是一种非真实的情况,因此小句中可以出现“了”或“过”,其他几个动词的宾语一般不带时体标记。如:

(27)比较可怕的是他假装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品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更恰当地说是到处兴风作浪。

(28)她微笑着说,“我想明白了,那样能解决问题吗? 不能! 只表现自己软弱无能,反正两人要过下去的,干吗不找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光冲动毫无用处!”

11.关系类动词及其整合要求

这些动词表示主语与小句宾语之间具有某种关系,包括以下动词:

等于B 合D 比B 说D 指C 表示B代表B 标志着 意味着

算E 象A 值得B 适合

“等于B”、“合D”可以说是一致关系;“比B”是对照关系;其余的动词似乎更像一种解说关系。

这些动词在与小句整合时,本身都不带时体标记“了”、“着”、“过”。如:

(29)韩德宝明白,这就等于他是在接受面试了。

12.纪念类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这三个词意义比较独特,是对某一重要事件的怀念或庆祝,它们是:

纪念 庆祝 祝贺

它们的宾语最主要的整合特征应该是在语义上均表示喜庆或有意义的事件,而时体特征方面是“纪念”、“庆祝”的宾语往往不带时体标记,“祝贺”可以。这三个词本身一般也不带时体标记。如:

(30)散会以后满脸笑容的主席向我走来,他夸我的演讲既幽默又有深度,连连拍我的肩膀祝贺我今天获得了成功。

13.其他动词及其整合特征

这些词语义比较特殊,不能归入以上各类中,只得单独列为其他,以区别于上述各类,分别是:

讲D 数B 差C 算G 供 据说 需要卖A 治A 玩儿 拍B;

掩护 预备 受 挨

“讲D”及其后11个动词与小句整合时,往往不能带时体标记,我们的语感觉得“卖A”、“治A”、“玩儿”、“拍B”这几个词似乎可以带,不过一般情况下也不带。如:

(31)虽然这种奶油冰激凌一直只卖五角钱一份,可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天天可以享用的。

“掩护”及其后3个动词可以带时体标记。如:

(32)结果,他鼓捣上了钢笔——卸了装,装了卸;我呢,用转笔刀背面的小镜子往天花板上照反光——不用说,散会以后都挨了方老师批评。

三、结语

本文从语义特征出发对陈述类动词进行了下位分类和说明,并归纳出了各小类动词的整合特征。通过归纳,我们发现尽管动词的语义类型有所不同,但由于它们都以陈述小句充当宾语,因此在整合特征方面有些共性,即这些特征主要集中在时间性方面,现整理列表如下:(见表2)

注释:

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该词的义项序号,A为第一个义项,B为第二个,C为第三个,依此类推。

[1]孟琮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高增霞.从非句化角度看汉语的小句整合[J].中国语文, 2005,(1).

[3]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表2 小句宾语句陈述类动词分类及其整合特征一览表

H04

A

1005-1554(2010)04-0019-05

2010-09-25

王华(1975-),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08CYY026)以及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号W2007B3)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时体小句主句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国内外满语时体研究回顾
口译时体符号加工机制的动态心理空间解析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体习得研究述评
论英语反意问句中附加问句与主句的可分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