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燃
(南通市海安县海陵中学,江苏 南通 226600)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好,并不是他没有水平,而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好,部分教师的思想中还存在重教学内容、轻教学方法的倾向。《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鼓励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探索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法和学法。
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创造出更有效果的教法、学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探究、充满创造、充满实践的过程。
在教法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常用案例分析法、趣味法、比较法等教法。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教学问题、给出学科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安全上网、健康上网”一课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方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利弊。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案例(图1):
图1
针对部分学生有网瘾的现实问题,教师先做一个无记名调查,然后就两幅漫画展开讨论。教师以“帮助者”的身份去疏导学生的理解误区,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更美好的事物以及虚拟事物积极的一面。
2.趣味法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激趣法利用小故事、小谜语等使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望强烈。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Excel部分的设置行高、列宽时,准备一个文件,名为:猜一猜.xls(图2)。学生打开后,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有猜是地图的、有猜是照片的……,学生根据操作提示,重新设置了行高与列宽和显示比例,则出来了一张精美的十字绣图(图3)。学生在实践中亲身去体验学习的乐趣。
图2
图3
“真神气呀!”有学生感慨。“是既神奇,又简单哦!”教师说。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3.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黑格尔)的认识方法。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感性认识需要它,理性认识也需要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章节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
如:在PhotoShop软件教学中,将加工前、加工后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体验加工后的图片在表达信息内涵方面的魅力和价值;在美化Excel工作表教学中,比较三张表:未美化过的表,恰当美化过表、不恰当美化的表。让学生直观感知恰当美化过的表清晰、美观,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学习用Flash软件的设置“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时,学生常常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可以用比较学习法,给出一张表,让学生实际操作后观察并填写。填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消化理解的过程。
区别之处 “动画补间”动画 “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轴上的表现组成元素完成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教学艺术。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要的是要依据多方面条件,使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
1.使用随堂草稿
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份“随堂草稿”,要求学生将笔与纸带进信息技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求,指导学生使用“随堂草稿”。因为学生在校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用纸和笔,让他们在上面答答题,写写字,学生很受用,也便于教师随时随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下图(图4)是一张Excel课堂的随堂草稿。
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可以从“随堂草稿”中看到自己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2.给孩子创设朗读的舞台
如:在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与各种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学生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
3.以填图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计算机组成时,学生对这些名词比较陌生,不容易理清之间的层次关系,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图(图5),根据选项的提示,让学生将以下这张图补充完整:
图5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此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多付出时间,课前多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巧用各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堂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