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娟
(邢台市威县第二中学,河北 邢台 054700)
“语文应该是灵动的”。出于对语文的酷爱,笔者选择了做语文教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心灵的享受,对于老师是情感的宣泄,对于学生是灵魂的陶冶。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享受到心灵碰撞的喜悦。我在用心思索着,尝试着,记录着……
在学习《春江花月夜》一文时,关于这篇文章的解读就有多种方式,故而我们更不应当束缚我们的学生,那么,对于这样的古典名篇,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有所得,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呢?
当然诵读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读,乐于读,从中有所感悟。笔者把突破点放在了“才艺展现”上——绘图、赋诗、谈感悟。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想的画出来,写出来。
这样的华章学来并不容易,但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效果确也是不可估量的。
学生甲:(图略)
描写:春潮高涨,江水与大海连为一体,分不清彼此。一轮圆月似是浪潮涌出,刹那间江面上波光粼粼,一泻千里,整个春江水都溶入了月光的怀抱。这时,一条支流引起你的关注,它曲曲折折地绕过遍地芳草的原野,奔向远处,那是一片花林吗?在月光的普照下闪闪发光。月光似流霜一般,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飞翔,它似梦幻般撒在江边,令你竟分不清哪里是月光,哪里是白沙了。此时,你不得不感叹于它的美妙了……
学生乙:(图略)
描写:(游子)昨夜我梦见潭边的花悠然落下,不免心生伤感,春天都过去了一半可我还回不了家。望着江水渐渐远去,夕阳又循环落下,慢慢藏入海雾之中,回家的路怎么就那么漫长呢!
学生丙:
描写:(思妇)月儿又升起来了,你在月儿的那一边思念我吗?我的夫君。窗前的荷塘,塘水悠悠,水中鱼儿双双嬉游,空中的雁儿也成群结对,丝柳随风微微拂动,曾几何时,你我依偎在一起,共赏这美好春景……
而此时,我的夫君,却只留我一人独坐阁楼,凝望月儿,思念似苦酒……期盼月老让我化作月光来到你的身边吧!
中学阶段的孩子的模仿能力相当的强,并且他们都有一种展现自我的欲望,故而一定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可以演的课文千万不要放过。
学习《变色龙》一文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去编课本剧,然后当堂表演,当然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演”之前得让学生明白该注意些什么,该学些什么,确立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性格,充分展现人物形象。
(2)练习场面描写,准确地记录你所看到的,或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生通过这次的表演可以说过了一把演员瘾,并且对人物形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也练了笔,这从学生的场面描写中也可以看到。
时间:2009年12月29日下午第二节语文课
地点:八年级七班教室
人物:张国腾 冯明超 朱安兴 王榕 张嫱 赵欣
“当……”上课了,老师一脸“花”的上了台,随后,“搭擂台”,一阵紧张的排列之后,中间已出现一个长10米宽3米的场地,这个擂台今天是属于同学们的。
在老师简单的介绍了本堂课需注意的问题及学习重点之后,一组同学迅速举起了手。于是五个人兴奋地上了台,紧接着是一阵热烈的鼓掌声,表演拉开了序幕……
哎?怎么还少一个?只见王榕在那儿坐着一动不动,哦,原来她是厨师。张嫱的开场白已经开始了,读的还挺流利,“别放走它!”这时朱安兴拉着一条“小狗”(纸做的)丢到了台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举起了他那个血淋淋的手指头(用墨水涂的),“这年月咬人可不行!……”只见他一脸气愤的样子,惹的大家一阵大笑。“这儿到底……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你在这儿……干什么?”只见巡警(张国腾)披着大衣从人群中走过来,双手背后,一幅高傲而严肃的样子,后边还屁颠屁颠地跟着个巡警(冯明超)举着“筛子”(书)上了台,逗得大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尤其是警官脱大衣、穿大衣时那动作、神情,也许真的触动了同学们,有笑,也有叹,尽管出了一些差错,却也让同学们深有体会。最后,警官裹紧大衣走了,这场表演在笑声中落下帷幕。
别的暂且不说,咱们先看看同学们的演后感、观后感。
生甲:通过这次表演,我明白了,表演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台词要熟练,动作要和谐,千万不能紧张,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演好……
生乙:我觉得自己没能演好,没能把奥楚涅洛夫的傲气演出来,有些紧张,有时还忘台词……但奥楚涅洛夫这个形象确实有趣,他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当时那个社会的灰暗。我下次努力!
生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挺爽!不过,我认为他们的旁白读的有些快,旁白不但普通话要好,而且还应该肩负着营造氛围的重任,所以,注意语气、语速是很重要的。
当然,总体来说相当不错,他们彼此配合很默契,道具准备也很精妙,比如说谁忘了词,巡警的那副“筛子”就派上用场了……
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一些!
……
看来,同学们的感受颇深,最后的归纳总结,同学们的认识也就相当深刻了。可见这堂课效果还不错,比费尽力气讲两课时要好的多。
不能演不能画的课文怎么办,无论何时,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笔者认为若能在学生探究之后再讲,效果也许会更好。
如《活版》古文,够古板吧,难演亦难画,加之是古文,一般学生不易接受,以往我们会一字一句的讲,这是惯例。学生写下了,也许记住了,若某些同学喜欢“休息”,不写呢,日后是否还记得,那就难说了,况且写下了也不一定能记住,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合作探讨、质疑。
首先,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其次,质疑——帮帮我、考考你。把自己不理解或认为有价值的知识出成题,拿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这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被大大激发,最后,连“活板的‘活’体现在哪里”也搬出来了,词句的理解自然更不在话下。
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然,老师需及时给予指导,最后的归纳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但学生探究了,你还用担心他提升不了吗?
这种办法对于现代文学习效果也不错,对于疑难话题也可迎刃而解。比如说,第五单元主题是生命美,并且在写作实践中,也要求学生以此作文,对于阅历尚浅的孩子来说,这一难题,难啊!怎么办?指导学生从所学文章中去探究、去体会。老师首先自己下水举了个例子加以引导。
我们曾为老人的搏斗而震撼,也曾为爱迪生的不懈探索而折服,也曾为紫藤萝的再次盛开而落泪,也曾为荷之艰辛孕育而惊叹,从她坦然落下的那一刻我们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也许,那一对有情人的思念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
让学生课下认真读课文,体会、探究。由此,学生的激情被大大激发。
有学生写道:生命美是涛涛大海上行驶的小船,小船上载满坚强;
生命美是片片土地上小小的木屋,木屋中孕育成功;
生命美是恰如仙境里燕园的小池,池中有人生韵律;
生命美是长似瀑布上的美丽小花,花上有紫色希望;
春江水的涨起无限真情,生命是花,香气不断,生命是雨。点点润土,生命的美丽是永不言败的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拿起笔、走上台、步进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去学,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方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