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美
《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六年制第八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的主题是“规则”,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课文中的小詹姆斯)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原本是想钓翻车鱼,结果误打误撞钓到一条大鲈鱼,但因为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这篇课文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遵守规则,课文最后点明小詹姆斯牢牢记住了那次经历并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为那次的经历感到骄傲并想骄傲地告诉他的子孙后代。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应该是深刻的。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处细节:小詹姆斯还不知道钓到的是一条大鲈鱼而只是感到很沉重时,为了能顺利地钓起这条鱼,小詹姆斯抓住鱼竿坚持了两个小时才把鱼钓起来。一看才知道钓到的是一条足有10公斤重的鲈鱼,但这时候是晚上10点钟,离规定钓鲈鱼的时间(第二天凌晨起)还有两个钟头。为了遵守规则,小詹姆斯在父亲的督促下万般不舍地放掉了那么大的一条鲈鱼——辛辛苦苦钓了两个钟头才钓到的鱼。
讲到这里,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詹姆斯,你是不是也会像小詹姆斯那样放掉鲈鱼?你是怎样评价小詹姆斯的?”同学们思考了几分钟之后,我就开始提问了。我首先提问了举手举得最高的崔志明同学。他还未开口,我就感觉出一丝得意的神情已经潜藏在他的表情里了。他侃侃而谈:“我觉得小詹姆斯有点愚蠢,如果我是小詹姆斯,我有一个既不违反规则而又能得到这条大鱼的好办法。”“好办法?”我惊奇他有如此的开场白,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但接着鼓励他说说看。“小詹姆斯可以不摘鱼钩,钓住鲈鱼的嘴,放在水里再继续等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就是到了可以钓鲈鱼的时间了,那时再把鲈鱼收起来不就是了嘛,那样既没有违反规则,还得到了鲈鱼。”
“对呀对呀!”崔志明话音刚落,同学们的附和声就纷纷而来,就差为崔志明鼓掌叫好了。
我一时默然了,我为我学生的坦诚而高兴的同时,也为我学生中国式的逻辑而汗颜——打擦边球打得太好了,打规则的擦边球,四年级的孩子就会了,很聪明的擦边球。
默然仅仅是几秒钟,我意识到不能让孩子们陶醉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里,有必要迅速扭转这种一时冒出的“擦边球规则”,我知道不能用强制的“要遵守规则”的空洞说教来扭转,那样很没有说服力,我就想用“以谬归谬”让孩子意识到不守规则的小聪明是不可取的。我用一种严肃的语调说:“那么按你的说法,似乎就没有规则可言了,你把鱼放在鱼钩上放在水里,其他的人也可以这样,甚至有的人也可以在任何不允许钓鲈鱼的时间里钓鲈鱼但不拿走,而是放在网子里养在这片水里,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再拿走,如此一来,规则不就形同虚设了吗?岂不是就乱了套了吗?规则就应该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一刀切的,这样规则制定得才有意义,才会真正起到规范的作用。”
同学们也似乎明白了老师的话,不再纷纷附和崔志明的小聪明了。
是啊,规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当中国的规则被大人们扭曲、漠视,甚至被践踏时,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何从谈起呢?
我不知道孩子们真被我说服了还是把小聰明藏在了心里,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这是我们的职业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