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

2010-09-16 07:24胡月星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柱状图领导人员年龄段

胡月星

(国家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 北京 100089)

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

胡月星

(国家行政学院 政治学教研部 北京 100089)

党政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需要重视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领导科学以及东方管理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运用问卷测量统计的办法,结合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课题研究,对不同年龄党政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实证研究

重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不同年龄阶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专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把握当前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年龄差异及其表现特点,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培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胜任能力。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中,筛选阳性是指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平均分大于2分,或超过2分的项目数超过43项,满足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认为筛选阳性,即可疑有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办法,通过编制《领导人员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评工具。在国家行政学院以及相关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累计共发放问卷546份,回收问卷514份,其中有效问卷511份,回收率94%,有效率99%。所有问卷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

本次调查中,筛选为阳性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26.01%,无症状者382人,占总人数的74.75%。使用卡方(χ2)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型、职级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阳性筛选率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职业级别的领导干部的阳性筛选率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根据调查所列情况,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中,职级5(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的阳性筛选率(45.45%)以及职级2(副厅、副司、助理巡视员)的领导干部的阳性筛选率(28.45%)明显高于其他职级;企业领导干部中,职级3(中层干部及以下)的阳性筛选率(29.08%)明显高于其他职级。

表1 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阳性筛选比较

统计出不同年龄段的领导干部在SCL-90量表各个因子以及总分上的得分情况,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因子 组别 样本数 平均数 标准差 F Sig.恐怖症状1234 108 219 139 33 1.22 1.20 1.17 1.16 0.26 0.31 0.27 0.27 0.80 0.496 1 108 1.50 0.46偏执症状2 219 1.39 0.37 3 139 1.31 0.34 4 33 1.34 0.57 5.05 0.002 1 108 1.43 0.36精神症状2 219 1.29 0.32 3 139 1.28 0.32 4 33 1.24 0.46 5.46 0.001 1 108 1.44 0.41其他因素2 219 1.44 0.41 3 139 1.48 0.47 4 33 1.41 0.45 0.38 0.764 1 108 130 27心理健康总分2 219 124 28 3 139 123 27 4 33 118 37 1.86 0.135

二、差异比较分析

为了便于直观地理解,绘制出了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以及总分情况的柱状图。

图1 躯体化因子与年龄

对躯体化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35岁以下、36-45岁、46-50岁三个年龄段的得分与常模比较属于同一得分段,第二低分段;而51岁年龄段得分则属于常模第一得分段。虽然从柱状图上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51岁以上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在躯体化因子上得分反而是最低的,但经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P(躯体化)=0.181>0.05,因此其间的差异并不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应该说,在躯体化因子上,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虽然有一定不同,但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图2 强迫症状因子与年龄

对强迫症状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与常模比较均属于第二低分段。从柱状图上看,35岁以下的领导人员得分最高,而51岁以上的领导人员得分反而最低。但是经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P(强迫症状)=0.260>0.05,因此四个年龄段在强迫症状上的得分虽然从柱装图上看有明显差异性,但这个差异并不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因子上,不同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并没有不同的表现。

图3 人际敏感因子与年龄

人际敏感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四个年龄段的得分与常模相比均属于第二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35岁以下领导人员的人际敏感得分最高,36-45岁领导人员次之,最低的则是51岁以上领导人员,其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达到了0.14。根据方差分析可以看出,P (人际敏感)=0.076>0.05,因此这样的人际敏感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虽然在柱状图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此差异性并没有超过统计学所允许的范围,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具有一致性。

图4 抑郁因子与年龄

对抑郁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在抑郁因子上的得分情况与常模相比均属于第二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得分最高的仍然是35岁以下组,得分最低的是51岁及以上组,柱状图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经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P(抑郁)=0.845>0.05,因此该差异性仍然不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在抑郁因子上的得分仍然属于同一水平,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此差异并未超过统计学允许的范围。

图5 焦虑症状因子与年龄

对焦虑症状因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得分进行比较,46-50岁年龄段与51岁以上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与常模相比较属于第一低分段,而35岁以下年龄段和36-45岁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则属于常模第二低分段。从柱状图上看,在焦虑症状因子上,得分最高的是35岁以下组,其次是36-45岁组,最低的仍然是51岁及以上组,整个得分情况随着领导人员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达到了0.17。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焦虑症状)=0.004〈0.05,因此此差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四组领导人员的得分高低差异存在。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症状得分反而偏低了呢?焦虑症状因子检测的是心理稳定感,表现为个人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在工作压力情景下的自控能力等。根据精神动力学派的性心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在35岁前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冲动,而在50岁之后则会转向自恋倾向,领导干部们也不例外。因此,不难理解出现这样的结果,35岁前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均不稳定,人生目标也没有真正明确,心理稳定感相对最低;而50岁以后,由于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职业、家庭、人生目标均已稳定,领导干部们表现为从容不迫,心理稳定感最高。

图6 敌意因子与年龄

对敌意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情况与常模相比较均属于第一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得分最高的是35岁以上组,其次是36-45岁年龄组,最低的是51岁及以上年龄组,四个年龄段的得分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为0.20。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敌意)=0.004〈0.05,因此在敌意因子上四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领导人员在敌意因子上的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敌意因子检测的是个人对他人和外界的合作程度,表现为理解、欢迎、接受、悦纳、信任、尊重、依赖、积极等心理行为倾向。出现的这种趋势与在焦虑症状因子上的得分趋势十分相似,原因也很接近。根据精神动力学派的性心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在35岁前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冲动,而在50岁之后则会转向自恋倾向,领导干部们也不例外。因此,不难理解出现这样的结果,35岁前由于攻击本能突出,与人交往中喜欢表现出攻击、竞争的态势;而50岁以后,攻击的指向转向了自我,同时随着工作生活阅历的丰富,领导人员更需要圆滑的处事风格,因此更倾向于与外界进行合作而非竞争。因此,在敌意因子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分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图7 恐怖症状因子与年龄

对恐怖症状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在恐怖症状因子上得分与常模相比较均属于第一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得分最高的是35岁以下年龄段,其次是36-45岁年龄段,最低是51岁及以上年龄段,四个年龄段得分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为0.06。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恐怖症状)=0.496>0.05,因此四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不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虽然从柱装图上看,恐怖症状因子上的得分和前两个因子一样,都属于得分随着领导人员的年龄增长而递减,但是由于此差异并没有达到统计学的要求,因此被认定为不具备显著的差异性。在恐怖症状因子上,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具有一致性。

图5-19 偏执症状因子与年龄

对偏执症状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与常模相比,35岁以下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属于第二低分段,而36-45岁、46-50岁、51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则属于常模第一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得分最高的年龄段是35岁以下年龄段,其次是36-45岁年龄段,最低的则是46-50岁年龄段,整个得分情况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差为0.19。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偏执症状)=0.02〈0.05,因此四个年龄段在偏执症状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图示展现的随着年龄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是存在的。偏执症状因子检测个人是否容易产生偏执心理及感知障碍,如无端对人怀有戒备猜忌心理,思维紊乱,出现幻视幻听,对他人成见较重,不能较好地协调主客观矛盾等。随着领导干部工作、生活阅历的丰富,更趋向于与人合作而非对立竞争,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偏执症状得分随之降低,但是过了50岁之后,领导干部就更愿意相信自己以往经验的累积,因此偏执症状得分又随之回升。这跟我们常说的“越老越倔”、“倔老头”等等俗语十分吻合。因此,笔者在这里推断,偏执症状得分随着领导干部们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过了50岁之后,又呈现上升的趋势。

图9 精神症状因子与年龄

对精神症状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进行比较,与常模相比,35岁以下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属于第二低分段,而36-45岁、46-50岁、51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得分则属于第一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在精神症状因子上,35岁以下年龄段的得分最高,其次是36-45岁年龄段,得分最低的则是51岁及以上年龄组,整个得分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降低的趋势,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为0.19。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精神症状)=0.001〈0.05,因此四个年龄段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图示的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分降低的趋势是存在的。精神症状因子检测个人是否具有异常的心理症状,如思想上出现混乱,自我意识障碍,出现无端自责自怨以及神经过敏等。

图10 其他因素与年龄

其他因素因子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得分差异比较,与常模相比,四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员在其他因素因子上的得分均属于第二低分段。从柱状图上来看,得分最高的是46-50岁年龄段,其次是35岁以下和36-45岁年龄段,两组分值相同,最低是51岁及以上年龄段,最高分和最低分差为0.07。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P(其他因素)=0.764>0.05,因此虽然从柱状图上可以看出四个年龄组的得分情况存在差异性,但在其他因素的因子上此差异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四个年龄组得分情况一致。

图11 总平均分与年龄

对SCL-90量表总体得分情况在年龄段占的得分进行比较,35岁以下年龄段的总平均分为130分,36-45岁年龄段的总平均分为124分,46-50岁年龄段的总平均分为123分,51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总平均分为118分,与常模相比,均属于第二低分段,即身心状况比较健康,自我认知能力较强,有时可能表现出一些差异性,但现阶段并不明显。从柱状图上来看,最高的是35岁以下组,其次是36-45岁组,最低的是51岁以上组,整个平均分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2分。从方差分析的结果而言,P(总平均分)=0.135>0.05,并不具备显著的统计意义。因此就统计情况而言,不同年龄段的领导人员的心理健康总况,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并没有超出统计学认可的范围。从上面列图展示的10个因子来看,在焦虑症状、敌意、偏执症状、精神症状四个因子中表现出了差异性,其他六个因子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总分还是在各个分量表上,51岁及以上组的得分总是最低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难道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吗?这里固然有笔者在详细分析各个因子时列举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领导干部的选拔和提升中,具有一条潜规则,一旦超过50周岁,即很难继续往上晋升,即使向上晋升,身心健康也属于考察的第一要素,一旦身心健康状况不过关,晋升的机会就很渺茫了。因此,对于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的超过50周岁的领导人员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地会考虑这方面的影响,从而在填写问卷的时候存在“装好倾向”。综上所述,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值最低并不意味着51岁年龄组的领导人员心理健康程度就比更年轻的领导人员要来得更好。

三、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一)增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心理健康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领导人员个体在领导岗位上正常工作、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领导干部才能应对好繁重和复杂的工作。首先,应该认识到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整个社会对于公职领导群体的要求,它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健康和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到政府职能的有效实施和全社会健康社会风气与氛围的培养。公职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掌舵者,理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自已的人格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形成一种风气去引导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其次,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关系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已,并且悦纳自己,从而把握自已的行为,并与环境相适应;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往,能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能与所在集体融为一体。第三,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使领导干部个人工作及生活适应性增强。每个人能否迅速进入新角色,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们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础。

(二)引入特性与因素理论,促进提高公职领导的心理健康水平

特性与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适配。其理论前提是:(1)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的特性,它们是可以客观而有效地进行测量的;(2)为了取得成功,不同职业需要具备不同特性的人员;(3)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而且人职适配是可能的;(4)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在目前进行领导岗位的选拔和调整时,常常忽略个性与岗位的适配问题。在领导干部的选配问题上,往往主要看他在原岗位的表现,对他的人格特质、知识结构和能力兴趣是否适合担任某个新职位往往考虑得很少,好像某些领导干部是万能的,既可以在专业性强的职能部门任职,也可在地方政府担任领导职位。一些领导干部在临退休前,被安排到大型企业当老总,这期间完全没有专门学习训练的过渡,由于岗位不对口,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属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领导干部和属下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引入特性与因素理论,最大限度实现人与岗位的适配,对促进公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提高行政效能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

(三)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心理支持系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个体应对外部压力、降低心理应激水平的重要外部资源。在当前条件下,公职领导干部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主要包括:(1)营造和谐的共事环境,形成尊重个性的心理态势,建立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2)健全必要的咨询网络。一是在各级行政学院和党校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二是利用各种媒体传播信息便捷的优势,为公职领导干部开辟心理健康网页或专栏,及时、有针对性地回答公务员心理保健方面的问题。三是对领导干部心理障碍的易感群体、心理高压群体,各级组织要注意及时提供精神支持及有效的心理治疗,帮助其顺利克服心理危机。

(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自我调适能力

1.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客观的自我评价

正确认识自我是公职领导干部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正确地认识自我,有利于领导干部们调适现在和构建未来。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培养领导干部们正确认识自我。(1)在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2)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3)在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4)以工作绩效来认识自我。通过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发现自我价值,开发潜能,激发自信。

2.积极悦纳自我,保持恰当的自信心

悦纳自我是自我调适的核心内容。悦纳自我,重点要强化四条理念:(1)强烈的自信和理智的努力能激发领导干部们的潜能,促进成功,而成功后的愉悦又可以使个体进一步增添自信,形成良性循环;(2)恰当地认同自己,而不是苛求自己;(3)正视自已的短处,既努力扬长更注意补短;(4)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3.科学地塑造自我,保持追求目标的坚定性

公职领导干部和其他社会个体一样,难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面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需要通过塑造自我、缩小主客观的自我和理想现实自我的反差,来进行心理健康调适。(1)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2)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3)塑造健全的人格。

4.及时调整自我,保持与时俱进

公职领导干部,是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者,要及时调整自我和完善自我,注意克服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的问题,不仅要努力与时俱进地积极适应社会,而且要把自我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尺度上,不失自我,体现出个性与魅力。

(五)培养健康政治心理,解决道德心理困境问题

政治心理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一种不定型的、自发的、直观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意识、政治理念、政治情感等,是客观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年来,公职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领导干部群体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政治心理,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水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公职领导干部的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教育工作,一是要进行公职领导干部的教育功能定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探索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找准教育的切入点,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四是利用核心认知的影响规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健康的政治心理;五是利用核心心理认知转变规律,通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转变不健康的政治心理。

[1]胡月星,等.现代领导心理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2]胡月星,等.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月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刍议[J].领导科学,1998,(6).

[4]汪大海,高琳.国家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李雪峰.我国司局级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分析[J].领导科学,2001,(6).

[6]朱晋峰.广州地区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D].第一军医大学,2006.

[7]李皓,陈龙.公职人员的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3).

[8]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

[责任编辑 李冲锋]

A Survey on the Mental Health Factors of Gadres at Different Ages

HU Yue-x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China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9,China)

The problem of mental health is vital to building high-caliber government executives,but also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field on Leadership Science and the Oriental Management.In this empirical study,we analyze some mental health factors of government executives at different age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d psychologic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ata and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 of local government executives,we highlight our understandings of their mental health factors,and we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executives.

government executives;mental health;empirical study

C933

A

1674-0955(2010)02-0071-07

2010-12-16

胡月星(1963-),男,宁夏平罗县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博士。

本文是胡月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实证研究》的部分内容,项目编号06BZZ008

猜你喜欢
柱状图领导人员年龄段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电力公司优秀年轻领导人员“三层四维”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基于Unity3D 的冒泡排序算法动态可视化设计及实现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发布
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名单
高中地理图像图表题解析技巧之管窥
由科研论文中一个柱状图引发的编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