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乐园的前世今生(三):最后的辉煌

2010-09-16 06:08文/王耀
戏剧之家 2010年8期
关键词:曲艺娱乐武汉

□ 文/王 耀

图/胡梦怡

民众乐园的前世今生(三):最后的辉煌

□ 文/王 耀

图/胡梦怡

编者按 2010年,对于已是耄耋之年的民众乐园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特别,但是,在过去的九十年里,它就像转不停的走马灯,有时明,有时暗,在一代代武汉人记忆的夜空里散发着忽隐忽现的光。它陪伴了一辈又一辈武汉人走过那些闲暇时光,是人民心中真正的“乐园”。

走过了血雨腥风的“文革”十年,民众乐园在八十年代焕发新生。这次新生,源于人民对于娱乐要求的日益提高;这次新生,也让民众乐园在曲艺杂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今的民众乐园盖头换面,没有了戏曲的婉转低吟、相声的欢声笑语、杂技的惊险刺激……取而代之的是最先进的电影院、K TV、服装店、美食街。在这里,你可以满足所有的物质需求,然而,精神上的空虚,又要去哪弥补呢?

“文革”后的涅般

十年浩劫,对于娱乐事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样,曾经与上海大世界齐名的武汉民众乐园,也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其往日的光辉。

“文革”期间,园内所有剧场及娱乐场所,都被京、豫、越、评、木偶等各家剧团借用,平台上也搭起简易平房,办起戏剧学校。民众乐园完全失去了其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的功能。园内的职工有的被迫分流到工厂、商业及文化系统,有的办理退休手续。偌大一个乐园,仅剩十余人留守,市文化局每年拨款10万元用于日常开支。老一辈武汉人记忆中的曲艺盛事,荡然无存。据汉剧迷老张的回忆,没戏看的时候,只能趁大户人家开堂会的时候去蹭戏看。但是排场和演出效果远不及大园子里的效果。

1978年后,民众乐园管理处为了维持乐园的发展,最先恢复了新闻电影院的对外开放,并渐渐积累了资金10万多元。1981年至1982年,园内的京剧大舞台全部拆除,在原址新建江夏剧院,并在旁边新建群众电影院。这一突破,为民众乐园的再次兴旺,吸聚了人气,积累了资金。民众乐园的再次辉煌,指日可待。

1983年,新闻媒体发表了反映市民呼声的文章,在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下,民众乐园重新开放了!4月14日,市长吴官正一行来到乐园视察,指出:民众乐园是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中心,现在成了破庙,搞得一塌糊涂,一定要改变民众乐园的面貌,限期开放。同年,全园上下层层动员,制定了修复开放民众乐园的计划。市长办公室亲自批准投资30万元,银行贷款25万元解决了修复工程经费问题。为此,市文化局成立修复开放工程指挥部,李凤喜任总指挥。1983年6月5日,所有借住民众乐园的单位(除京剧团外)搬迁出院,工程进展顺利。同年国庆节,关闭了17年的民众乐园正式对外开放了。

恢复开放后,门票定为1元。据相关记载,开园节日期间每天游客多达万人以上。民众乐园还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一些文艺表演团体以及张君秋、俞振飞、尚长荣、孙毓敏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来园内登台献艺,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武汉环球飞车走壁团,在园内演出半年之久,观众如潮。由此,武汉民众乐园不仅成为老戏迷的精神寄托,更是小孩子们的游乐园。仅戏剧,就有传统的京剧、汉剧、楚剧,还有称之为文明戏的新剧;至于杂耍,“杂”得有创意:既有曲艺、魔术、武技,还有诸如单弦拉戏、木偶戏和“群芳会唱”的女子清唱之类。另设有三个“书场”,专演大鼓、苏弹、双簧、三簧、四簧、快书、荡调小曲、淮调莲香一类曲艺。开业之初,电影算是新玩意,叫做“电光影戏”。游艺园有弹子房、棋室、哈哈镜、溜冰场、秋千架,可供孩子们尽情折腾。

1985年,民众乐园再次改建,向银行贷款140万元,以“高雅、舒适、文明”为方向,将三楼小剧场改建成“白云”、“黄鹤”、“知音”3个大型娱乐厅。为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园内分设有18个活动场所,包括:江夏剧院(过去俗称大舞台)、杂技厅(原名雍和厅、后名中山纪念堂)、小剧场(演出地方戏、曲艺,共有9个)群众电影院、新闻电影院、游艺室(30年代曾有保龄球设施)、广场(举办露天电影、施放烟火、龙灯高跷等活动)以及茶座舞厅等。同年9月12日,民众乐园一楼的商业走廊竣工开放,游客不需购买门票,自由出入。

80年代的民众乐园在武汉老百姓心底留下了最后辉煌的记忆。笔者曾采访两位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地域和不同性别的老武汉,虽然他们关于民众乐园的细节记忆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对民众乐园曾经辉煌的留恋。

当时才10岁不到,家在汉口的牛小姐记忆中最深的是民众乐园里的一个个小吃摊贩和那名目繁多的戏曲杂耍。在她的回忆里,当时民众乐园的票价是通票2元。除了一台台的戏曲杂技外,给她最深印象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小吃零食,有5分钱的膨化雪糕,也有2分钱的绿豆冰棒等等。

而家住武昌的马先生当时则20多岁,正是爱玩的年纪,他记忆中的民众乐园是热闹非凡的,有众多的戏班杂技,有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但不再需要门票,只是进园后会分成一个个的小厅,另外收费。这一时期,除了传统的戏曲外,开始出现了游艺室、茶座、舞厅等。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最爱的自然是舞厅。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式娱乐形式的出现再加上经营不善,民众乐园在80年代末出现了无法抑制的衰败局面。

跌宕后的弃文经商

为此,民众乐园开始了在商业化道路上的探索。1989年12月,民众乐园大刀阔斧地收缩商业网点,恢复凭票入园,根据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充实戏剧等传统活动内容,开发激光电影、卡拉OK、科技游艺等新项目,还陆续引进抬花轿、驯鸟、斗鸡以及海洋生物、特异动物展览等各类表演。此后三年,民众乐园先后吸引全国40多个戏曲以及歌舞、杂技、音乐、曲艺等演出团体演出达2000余场,观众达150万人,出现了国内仅有的天天演出、不间断的盛况。此外,在园内杂技厅的基础上,修建了“园中园”艺术表演中心,该厅融一楼艺术表演厅、二楼综合娱乐厅和三楼空中花园为一体,在原有的欧洲建筑风格基础上,增添了部分现代色彩。二楼的四个陈旧的剧场,也被装修一新。在广场上,管理者将年久失修的假山石改建为音乐喷泉,将保持了70多年老模样的民众乐园园厅大门改建为3个。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饱经风霜的民众乐园的古老建筑,已经风光不在,逐渐失去了魅力的她,建筑破损,设施设备陈旧,已成为文化传播和娱乐休闲的瓶颈。

1993年,市民众乐园与新加坡亮阁投资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新民众乐园,在基本保持民众乐园原貌的基础上,投资人民币2亿元,对其进行大规模维修、改造和扩建。目前,改建以后的新民众乐园建筑总面积达到40500平方米,建有专业电影放映厅(五个)、剧场、舞厅、K T V、的士高歌舞厅、游乐场、台球城、艺术长廊、艺术摄影、中外快餐店、美食中心、商业零售等各种经营项目。从此,民众乐园正式结束了其为武汉市民奉献戏曲曲艺的职业生涯。

如今去民众乐园,也许再也感觉不到曾经的那份汉味汉调。新民众乐园确实新,不仅装修豪华、布局典雅,就是“内容”也与老民众乐园大相径庭、迥然不同。那一间间自然隔开的房间不再是清音缭绕的戏园,而是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商铺,经营着从美容照相、服装餐饮到金银首饰、工艺器皿等五花八门的商品和服务。由过去从大众娱乐为主的武汉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游乐中心,演变成为今天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兼有少量文化消费(内有一座影城、一个舞厅、一间网吧、一家书屋和一个台球、乒乓球室)的名副其实的“新市场”(民众乐园旧称)。如今的民众乐园放眼望去,只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招牌,只是一家接一家的餐饮店,真让人感慨这世界变化之大,几十年工夫民众乐园完全换了一个模样。

曾经的“民众乐园”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它定位在“民众”、“乐园”这四个字上,且舍得在这四个字上下气力;而如今,站在新民众乐园里,恐怕再没有“乐园”的感觉,过度的商业开发已让它失去曾经承担的武汉大众公共娱乐空间的责任。民众乐园不再民众,不再是乐园,惜乎?!痛乎?!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手记

从2003年开始,武汉一知名论坛上,对于是否应该恢复老“民众乐园”风貌的讨论就从未停歇过。有的网友认为,民众乐园自从改革后,正逐步丧失或者完全丧失了它作为展示武汉民俗文化、满足大众娱乐休闲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单纯的年轻人的娱乐场和企业赚钱的工具。有的网友则认为,民众乐园的没落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艺术欣赏的多元化、娱乐享受的多选性、社会发展的功利元素等等。人们在为民众乐园这块群众文化阵地的遗失感到心痛的同时,又对社会发展无法抑制的脚步而感到些许无奈。

这是一个悖论,历史的发展无人能够阻挡,然而,消逝在时间中的痕迹却又让人为之怜惜。无论如何,民众乐园的一切都会在老一辈武汉人的记忆里,封藏着。

猜你喜欢
曲艺娱乐武汉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