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梁荔
(1.2.梧州学院经济系,广西梧州 543002)
扩大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的对策探究
吴静1,梁荔2
(1.2.梧州学院经济系,广西梧州 543002)
境外消费,作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形式,其产业化性质和开放程度最高,已经成为各国国际贸易竞争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领域。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贸易由于存在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低、国别结构和学科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而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该文在阐述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使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驶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招收留学生(即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一些国家的服务贸易中甚至占据了支柱产业的地位。作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最主要方式,境外教育服务贸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留学接收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还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附加价值。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规模、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等方面与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扩大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将对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出口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以及政府对来华留学教育业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来留学。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共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184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1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表1列举了2005年到2009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及同比增长率。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来华留学生的同比增长率是最高的,2009年是最低的,显然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5年的时间里,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了97097人,增幅达68.8%。
(二)出口对象
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共计161605人,列第二到第五位的分别是欧洲35876人,美洲25557人,非洲12436人,大洋洲为2710人,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从下图可以看出,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超过了来华留学生总数的一半,达67.85%,同比下降了3.48%;而欧洲、美洲和非洲的所占比例却分别提高了2.35%、1.13%和2.92%。[1]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来华留学生人数按国别统计名列前3位的国家是韩国64232人,美国18650人,日本15409人,它们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7%、7.8%和6.5%。近10年来,韩国、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一直排在前几位。其中,韩国、日本、美国一直名列前三位。
(三)留学生层次
来华留学生大致分为两类:学历留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学历生,主要包括访问学者和短期语言生。在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留学生人数的增幅明显,但其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仍大大落后于非学历生。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9年学历生共有93450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9.23%,同比增长16.81%,远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其中本科生74472人,硕士研究生14227人,博士研究生4751人;非学历生144734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0.77%,同比有所增长。
(四)出口学科类别
按学科类别统计,2008年来我国学习的留学生以文科专业类学生居多,其中:文科143344人(其中包括汉语类124574人),占总人数的64.14%;医科28651人(西医:19233人,中医: 9418),占总人数的12.82%;经济11335人,占总人数5.07%;管理10728人,占总人数的4.80%;理科9978人,占总人数的4.46%;工科9128人,占总人数的4.08%;法学4688人,占总人数2.10%;教育3395人,占总人数的1.52%;历史968人,占总人数0.43%;农学699人,占总人数的0.31%;哲学585人,占总人数的0.26%。[2]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主要是学习汉语,其次是医学类专业、经济专业;学习历史和哲学专业的学生最少。
表1 2005年-2009年来华留学生人数统计[1]
目前,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分布呈现出一种极不均衡的状态,形成国际留学生市场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的不断扩大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因此,扩大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必要的。
(一)社会效益
扩大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本身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表现。其次,目前国际上普遍对中国的真实状况存在误解,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人权状况、价值观念等都心存顾虑,中国威胁论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留学生可以通过其亲身在中国生活、与中国的近距离接触,获得对中国的第一手资料,并反馈给其国内的亲友,可以使世界上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中国,从而使得中国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此外,外国留学生回国后,带动了国家间先进技术的流动、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智力的流动、资金的流动,前沿信息和先进理念的流动。同时,这些带动效应也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二)经济效益
西方高等教育产业化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出口”。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其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产业。对许多西方国家来说,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吸引国外留学生,可以在政府财政拨款之外,为学校带来很丰富的资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留学生带来的高额学费,极大地补充了学校的资金缺口。如英国的250亿英镑留学生学费收入,使各高校在中央拨款锐减的情况下得以维持自身开支。连奥巴马访华时都说:美国经济衰退需要外来资金充实其教育资金储备。同时,留学生不仅仅给学校带来了收入,围绕留学生在校外的生活和消费,还能够形成一条留学生产业链,产生辐射效应。以澳大利亚为例,留学产业2008年给澳洲带来超过150亿澳元的收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与这些国家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对服务贸易总额的贡献率极低,且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比例约为世界著名大学的一半,而且来华留学生学费远远低于出国留学生学费。以2008年为例,出国留学人数为17.98万,来华留学人数为22.35万。按每人每年6万人民币(按2008调整的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含学费、生活费),来华留学生给我国带来134.1亿人民币的收入。按每人每年3.6万美元(含学费、生活费)计算,出国留学生共支出64.73亿美元,以一美元合6.9238(2008年6月6日的汇率)人民币计算,共448.18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扩大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能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并缩小教育服务出口的贸易逆差。
(一)来华留学生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低
招收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多少,是衡量留学生教育规模最重要的量化指标,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学都招收相当数量的留学生。事实上留学生比例高也是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标志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某些大学招收的外国留学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以上,如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是21.3%、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24.3%、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22.5%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是23.9%。而我国的著名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留学生约2000人,占全校学生总量的10%,[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留学生规模太小,国际化程度偏低。
(二)留学生教育层次偏低,国别结构单一
2009年共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184名华留学人员,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61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接受来华留学生。我国留学的生源按洲别统计,五大洲都有在华留学生,但亚洲占了绝大部分,生源地比较狭窄。按国别统计,近10年一直排在前三位的韩国、日本、美国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之和占了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1%。[1]按留学生类别统计,学历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39.23%,非学历生占60.77%。来华留学生中大部分是非学历进修生,显然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大多数攻读学位,且教育层次较高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教育层次偏低,国别结构单一。
(三)出口的学科相对单一
从学科类别计,来华留学生学习文科类较多,其中汉语专业学生的比例最高,超过60%的留学生都是这个专业。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主要集中于汉语课程,国内各高校为争夺生源,会把留学事业都集中在汉语教学这个热点上,势必会造成国内高校之间的内部竞争。若是“汉语热”凉下来了,那么来华留学教育就会碰到生源枯竭的问题。另外,接受学习语言留学生,从教育培养方面来讲,属于低层次基础性的结构范畴,不能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的真正水平。
(一)观念滞后导致宣传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及国内许多高校在发展来华教育上缺乏主动性,常常采取“坐等”的方式,在宣传与招生上很少主动出击。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高校虽建立了网站,但网站上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有的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完善,未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招生宣传网络体系。由于资金的限制和投入产出的风险限制,很少地方院校直接参加国外的教育展,或到国外进行招生宣传,而且大多数院校没有健全的介绍学校的外文网页,以致国外的留学生不了解学校的真实情况,从而堵塞了招收国际学生的渠道。此外,很多欧美学生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有的甚至存在误解与偏见,认为中国落后贫穷。另外,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居世界前列,也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严重落后的假象,这些都极地大阻碍了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学历学位国际认同度低
我国学历学位教育的国际水平较低。由于教育投入低,2009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4.2%,而美国、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超过了80%。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使我国政府难以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目前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3%,只相当于法国的59%、德国的79%、英国的66%和美国的69%。[1]经费不足限制了我国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使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差。尽管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承认我国的学历和学位。
(三)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医保制度不完善
1.我国现有的留学生奖金种类及金额较少
奖学金是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一种重要杠杆。发达国家为了扩大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额,纷纷设立各种奖学金来吸引留学生。美国的奖学金有联邦奖学金、私人基金奖学金、学院内奖学金、系科奖学金等,金额和享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也较高。而且,奖学金都是发放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主要由政府提供,高校教育机构、民间组织提供的奖学金很少。我国的奖学金金额低、种类少、覆盖范围小。只有少量公费留学生可以获得,对大部分的自费留学生缺乏相应的激励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留学生规模的扩大。
2.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
对于没有收入或收入微薄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教育服务出口国能否提供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是决定其选择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系统已比较成熟,如在英国,只要留学超过六个月,就可以享受国家健康体系的免费服务,无须购买医疗保险。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设立了“外国留学生医疗补助制度”,留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可持医疗费收据与国民健康保证到留学生科申请补助。而我国教育部从2000年起才开始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购买医疗保险。这种做法显然对大多数自费留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四)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优势分布不均
一个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或出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国所提供的专业课程的类型、规模、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发达国家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非常多,目前美国各大学针对留学生设置的专业多达5000种,而我国仅有200多个。2007-2008学年,外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最热门的专业占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工商管理19.6%、工程17%、物理和生命科学9.3%三个专业占45.9%。[4]由此可见,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优势分布较为均衡,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最热门的三个专业汉语、西医、经济所占的比例极不平衡,分别占留学生总人数的60.1%、8.1%、4.5%,三专业的所占的总百分比更超过了70%。[1]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优势分布不均,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出口能力。
(五)对来华留学教育的产业性质认识不足
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相比,中国来华留学教育起步较迟,发展理念跟不上国际潮流,缺乏对来华留学教育的产业性与效益性的认识。观念滞后制约留学教育出口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来华留学教育的产业性质认识不足。中国目前仍将来华留学教育的目的定为“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了解,维护国际和平环境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这与国际留学教育现有产业性质不相符合,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二是容易产生错觉,将来华留学生当作外国专家看待,不能准确把握留学生的身份和地位。三是不把来华留学教育当产业看待,没有引起重视,不仅国家看不到来华留学的效益,各高校更看不到其效益。
(一)奉行市场营销思想,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中国高校在宣传网络体系和宣传推广方式上是非常落后的。一方面,各高校要建立健全中英文的招生宣传网页,并在网页上设置有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学的相关链接,以扩大宣传和提高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的规模。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营销意识,加强战略合作以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用“名牌战略”,通过组织中国著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用走出国门,到国外举办国际教育展的方式扩大中国名牌大学的影响与知名度,使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我国名牌高校的发展情况;还可以考虑通过与其他国家协商,在对方国家或地区城市建立一个专门的高校咨询机构,[5]负责向有来华意向的外国学生宣传介绍我国大学的相关信息,从而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为我国的境外消费高等教育出口贸易服务。
(二)加快我国学位在WTO成员国之间的认定
加快我国学位在WTO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认定是实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先决条件,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保证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贸易驶入跨越式发展的正确轨道。因此,要大力推进各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加快我国学位在WTO成员国之间的认定。相互承认学历又称为学分互换与学位等值。随着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学分制度、学期制度、学位制度逐步趋于统一,各国的院校之间可以互相承认所修课程的学分,并可得到对方学校的学位证书(学位等值)。目前,我国与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发展水平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此外,要着力去发展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和互派交换生的项目,加快我国学位在WTO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认定。
(三)完善奖学金和医保制度
1.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留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为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在华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提高资助额度。但由于我国财力有限,通过政府提供大量奖学金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让全社会都支持留学生教育。除由国家拨款设立奖学金外,各级省财政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院校”奖学金。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捐资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奖学金的种类和数量,能较好地缓解在华和来华留学生的经济困扰,使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得到良好发展。
2.完善外国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2003年,教育部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规定教育部在未来5年每年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投保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来华留学生综合保险”。该协议在完善来华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这种保险的对象只限于享受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因此,要继续加快保险业发展的步伐,完善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为所有的外国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服务。
(四)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发展
独具特色的专业是吸引更多高层次外国留学生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需求日益高涨。我们应充分发挥我国在汉语、中医、戏曲传统领域的优势,创设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吸引更多留学生。[6]建议各高校在特色学科进行双语或全英文授课以增强对汉语基础不够雄厚的留学生的吸引力。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介学科、横断学科应运而生,大学科宽专业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学科设置方法。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学科面和专业口径仍然较窄。我国的学科设置在国际留学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我们应该在新一轮的学科目录调整中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学科,尽早实施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留学生,按一级学科统一制定留学生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
(五)正确认识留学教育的产业化性质
国际上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已经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采用产业化方式发展国际教育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发展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教育的产业属性,没有把教育和对外贸易联系起来。例如,至今仍有一部分外国留学生是以教育援助或合作的形式到我国学习的,自费留学生的比例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的观念,在考虑到教育社会公益性的同时,把立足点移到教育的服务化、贸易化、产业化上来,采用产业化运作的方式来发展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贸易,树立教育全球化、教育市场国际化的观念。不断扩展教育规模,发现人们新的教育需求,发现新的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方式和对象,提供各种令人满意的教育和培训服务。
我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出口规模小、国际化程度和留学生教育层次低、国别结构和出口学科单一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学历学位国际认同度低、奖学金医保制度不完善、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优势分布不均、对留学教育的产业性质认识不足等。因此,要加大各高校的对外宣传力度,加快我国学位在WTO成员国间的认定,完善外国学生的来华留学制度,加强特色专业的发展,并正确认识教育服务市场的产业化性质。这样,才能提高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扩大提高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
[1]2009年全国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3万[EB/OL]. [2010-03-22]http://www.gov.cn/gzdt/2010-03/22/ content_1562026.htm.
[2]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2009[EB/OL].[2009-03-30]. http://www.studyinchina.edu.cn/NewsInfo.asp?Id=325.
[3]反思:中国大学如何吸引外国留学生[EB/OL]. [2009-07-01].http://education.cqnews. net/jrjy/200907/t20090701_3387525.htm.
[4]留美人数:商科数量多农学增长快[EB/OL].[2010-03-31]. http://www.chinanews.com.cn/lxsh/news/2010/03-31/ 2200524.shtml.
[5]张若琼.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5).
[6]徐坚.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战略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9(6).
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Expanding China's Export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Regarding to Consumption Abroad
Wu Jing1,Liang Li2
(1.2.Economy Department,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Consumption abroad,as a major trade mode of internationaleducational services,features in its highest degree of openness industrialization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for every country to execut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etition and earn foreign exchange by exporting.Due to the small scale,low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simplicity in national structure and scientific disciplines,etc.China's foreign trade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has long been in a sate of deficit balance.Therefore,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export of educational servi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for this situation and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so as toput our country's export of education services regarding to consumption abroad into a broad way of rapid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abroad;export of education services;problems;strategy
F062.3
A
1673-8535(2010)05-0021-07
吴静(1971-),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经济系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梁荔(1967-),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经济系讲师、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高坚)
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