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君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越南学生“在NP”习得情况考察分析
刘香君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表处所“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从越南学生86万字的自然语料中整理出1289个含“在NP”结构的句子,分为11种句式,考察了越南学生“在NP”在这11种句式中的使用情况、习得顺序及特点,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借鉴的作用。
越南学生;在NP;习得
“在NP”一直以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较多,争议也较多的一种结构。其句法语义功能复杂,尽管前人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大都集中于汉语本体的研究范围,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针对该结构的习得情况的考察更少。如何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以帮助留学生尽早学会并能正确使用这一结构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赵金铭(2005)指出:“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只有基本弄清学生习得过程、习得顺序、习得规律、习得策略之后,才能真正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1]我们对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留学生约1097人次的作业、作文和试卷约68万字的语料进行考察,试图揭示越南留学生是怎样习得“在NP”这种结构的,习得的顺序和特点是怎样的。
“在NP”是表处所的介词结构,其句法构成是“在”加上名词性短语“NP”在句子中表处所意。我们根据“在NP”在句中的三个基本位置划分为三个基本句式,即在句首(S1式)、句中(S2式)、句尾(S3式),然后将三个基本句式进一步切分为11个句式:“在NP”位于句首时分为S1.1式,“在NP+NP+VP”如“在中国他多么想念他的母亲”、S1.2式“在NP,NP+VP”如“在整篇文章中,这句话最精彩”、S1.3式“在NP+VP”如“在欧洲举行EURO比赛”、S1.4式“在NP的N+ VP”如“在古镇上的纳西人过着和这些人一样的生活”;“在NP”位于句中时分为S2.1式“NP+在NP+VP”如“我在中国留学”、S2.2式“NP+在NP+VP(补语)”如“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S2.3式“NP+在NP+VP(宾语)”如“我在中国学习汉语”、S2.4式“NP+在NP的N+VP”如“奶奶在老海棠树的浓荫里乘凉”;“在NP”位于句尾时分为S3.1式“NP+VP+在NP”如“我的爷爷住在河内”、S3.2式“NP1+VP+NP2+在NP”如“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医院里”、S3.3式“NP+VP+在NP的N”如“他很怀念在中国的生活”。其中“NP”代表名词性短语,“VP”代表动词性短语。我们从越南学生约68万字的语料中筛选出1289条含“在NP”的句子,越南学生使用“在NP”在以上11种句式中的使用率和正确率如下(见下表1):
(一)“在NP”在S1.1式、S1.2式中的使用情况
在S1.1式、S1.2式中,“在NP”出现在主语NP之前,作句首状语,对整个主谓结构“NP+ VP”进行修饰和限制。越南留学生对“在NP”在S1.1式中的使用率较高,为8.8%,排名第五,正确率却很低,只有68.5%,在11种句式中排名第十。S1.2式不同于S1.1式,在S1.2式中,“在NP”与“NP+VP”之间用逗号隔开。该句式的使用率为7.8%,排名第六位,正确率却很高,达到90.5%,正确率排名第一。S1.1式与S1.2式中的“在NP”都是位于句首作状语,句法结构相似,语义内容相近,只有语用上的差别,“在NP”在两种句式中的使用率相差不是太大,分别为8.8%和7.8%,“在NP”在S1.2式中的使用率略低于S1.1式,但“在NP”在S1.2式中的正确率却远远高于在S1.1式中,正确率分别为90.5%和68.5%。“在NP”在S1.2式中的正确率是在十一种句式中最高的,而“在NP”在S1.1式中的正确率却很低,在十一种句式中排在第十位。这个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关系,在S1.2式中有明显的“,”作为形式标志,提醒学生“在NP”是表处所的介词结构,学生们从课堂上或教材中得知,汉语中的表处所介词结构形式是“在+处所名词+方位词”,所以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参照目的语的语法规则,避免遗漏、误加、错序等偏误的产生。而在使用S1.1式时,留学生更多地受母语语法规则负迁移的影响产生偏误,这些偏误的产生使“在NP”在S1.1式中的正确率大大下降,这说明语法特征鲜明的句式有利于学生避免部分偏误的产生。留学生在S1.1式、S1.2式中使用“在NP”时产生的典型偏误类型是状语后置,即位于句首作状语的“在NP”后置了。在越语里,表处所介词结构“在NP”作状语时有三个位置:即句中、句首、句末。但在汉语里,作状语的“在NP”只能位于谓语之前。学生学习“在NP”在S1.1式、S1.2式中的使用时,老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在NP”只能置于谓语动词前做状语的几种情况:第一,当谓语动词是对动作参与者没有空间影响的动词时,“在NP”必须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第二,当谓语动词是对动作参与者有空间影响,但是动词是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式,“在NP”必须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第三,当谓语动词是对动作参与者有空间影响的单音节动词但动词的后面出现了宾语时,“在NP”必须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第四,当谓语动词是对动作参与者有空间影响的单音节动词但动词后面出现了动态助词时,“在NP”必须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第五,当谓语动词是对动作参与者有空间影响的单音节动词但动词后面出现了各类补语(如时量、动量、结果、可能、趋向等)时,“在NP”必须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2]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则后就能有效地避免母语语法规则的负面影响。
(二)“在NP”在S1.3式中的使用情况
“在NP+VP”是存现句中的一种,“在NP”短语直接出现在作谓语的述宾短语VP之前,该句式的使用率为13%,排名第四位,正确率为81%,正确率排名第六位。偏误的类型主要是介词“在”和方位词的遗漏和误加。导致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汉语自身的复杂性有关系,如“在”的隐现导致“在”的遗漏偏误和误加偏误,有些句子表处所意时“在”可有可无,如:“在路上我看见两个人在打架”、“在那行字之下是越南的三个大城市”、“在桌子后面是椅子”等;有些句子表处所意时不能加“在”,如不能说“明天是春节,在中心广场很热闹”,正确的说法是“明天是春节,中心广场很热闹”;有些句子表处所意时必须用表处所介词“在”,如“在中国他多么想念他的母亲”,不能说“*中国他多么想念他的母亲”。表处所介词“在”的隐现问题给越南学生对“在NP”的学习和使用带来困惑,尤其对于初、中级留学生来说较难把握,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误。储泽祥(1996)探讨了句首处所词语前“在”的隐现情况,作者指出制约“在”字隐现的因素主要有四种:一是处所的音节数量;二是处所的结构类型;三是句子的内部结构;四是“在”的涵盖义。他认为“在”的涵盖义是定位性,“在”的出现有一定的语用价值,“在”的必现、必不现都是少数的情况,可隐可现的占多数。[3]关于“在”的隐现的问题本体研究也还不够,还有规律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提炼。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总结出一般规律,明确地告诉学生:当表处所“在NP”短语中的NP本身不能独立作句子成份时,“在”必须与NP共现;如果表处所“在+NP”短语中的NP本身能独立作句子成份,但若隐去“在”,句子的结构和意思会发生变化,此时“在”也必须与NP共现。当表处所的“在NP”短语中的NP是专有名词如学校、国家、地理位置等在句中作主语、定语时,不需要介词“在”。当“在NP”中的NP在句子中可以单独作句子成份,且有“在”无“在”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那么句子中的“在”就可有可无。当“在NP”中的“在”可有可无时,使用者可根据语用上的需要决定“在”的取舍,如果需要强化或突显的是事件背景,就用“在”介引,如果要强化和突显的是主题,就可以隐去“在”。
(三)“在NP”在S1.4式、S2.4式、S3.3式中的使用情况
S1.4式、S2.4式、S3.3式中的“在NP”在句子中都是作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修饰、限制中心语。越南学生对“在NP”在S1.4式、S2.4式、S3.3式中的使用率分别为5.2%、1.1%、3.7%,其中“在NP”在S2.4式中的使用率是在十一种句式中的使用率最低的一种句式,正确率分别为41.3%、84.6%、84.8%。“在NP”在S1.4式中的正确率是在十一种句式中最低的一种句式,远远低于S2.4式、S3.3式的主要原因是“在NP”位于句首时,相对位于句中、句末存在“在”字的隐现的问题。越南学生“在”字的遗漏和误加的偏误率都是较高的。“在NP”在这三种句式中产生的偏误类型主要是错序和遗漏,即把在短语中作定语的“在NP”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产生错序偏误或遗漏“的”、“在”。“在NP”作定语后置是“在NP”在这三种句式中产生的典型偏误,在汉语里,定语是要放在中心语之前的,而且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往往用“的”连接。在越语中,除了数量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其他情况下定语都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可见越南学生受母语语法规则的影响产生了定语错序这样的偏误。
(四)“在NP”在S2.1式、S2.2式、S2.3式中的使用情况
在S2.1式、S2.2式、S2.3式三种句式中,“在NP”出现在主语NP之后谓语VP之前。越南学生对“在NP”在S2.1式、S2.3式中的使用率都较高,分别为18.4%和14.4%,排名第2位、第3位,但是正确率差别很大,在S2.1式中使用“在NP”的正确率远远大于在S2.3式中,在S2.1式中的正确率为84.9%,排名第三,在S2.3式中的正确率为69.9%,排名第九。主要原因是受教材的影响,S2.1式是越南学生接触到的表处所介词结构“在NP”所在的第一个句式。S2.3式句法结构更接近于S2.1式,所以“在NP”在S2.1式、S2.3式中的使用率都较高。在S2.2式中,“在NP”出现在主语NP之后谓语VP之前,谓语动词VP后带补语。在S2.2式中对“在NP”的位置的要求较高,学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序的偏误,所以使用率、正确率都不高。越南学生对该句式的使用率为2.8%,排名第9,正确率为74.3%,排在第8位。这个句式相对在S2.2式中,“在NP”出现在主语NP之后谓语VP之前,谓语动词VP后带补语。比较复杂,Hatch(1983)认为,自然度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如第二语言中某个语言项的简单形式或者复杂形式,后者比前者认知难度高,所以“在NP”在S2.3式中使用率不高,正确率也不高,认知难度较高。
“在NP”在这三种句式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方位词的遗漏、状语后置、与“从”、“到”等混淆等,偏误类型比较多,都是越南学生习得表处所“在NP”偏误率较高的几种偏误类型,所以“在NP”在S2.2式、S2.3式中的正确率都很低。为避免状语后置的错序,教师应指出“在NP”必须位于谓语前的五种情况(见表1)。对于方位词的遗漏,老师应用汉越对比的教学方法指出,在汉语中,普通名词或代词表处所意时,一定要加上介词“在”和方位词。但是,在越南语中,当普通名词或代词作状语表处所意时可以不加介词“?”或方位词,意思不变。汉越语法规则的差异是越南学生习得此句式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
(五)“在NP”在S3.1式、S3.2式中的使用情况
在S3.1式、S3.2式中,“在NP”出现在谓语动词VP之后。越南学生对“在NP”在S3.1式中的使用率很高为23.5%,在11种句式中排在第1位,正确率为75.3%,排在了第7位。在越语中,“在NP”作补语、状语、定语时都可以放在谓语的后面,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对这一句式很熟悉,习惯于使用这一句式,所以使用率排在十一种句式之首。S3.2式比S3.1式复杂,越南学生对S3.2式的使用率很低为1.2%,排名第13,正确率却很高为86.7%,排在了第3位。可见使用率高不一定正确率就高,正确率高使用率也不一定高。“在NP”在S3.1式、S3.2式中的偏误类型较多,主要有错序、遗漏、混淆等,典型的偏误类型是补语前置。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在NP”作状语,大量的前置状语的练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强化了目的语的这一语法特征,所以当学生遇到“在NP”做补语时,也把其放在谓语动词前,这就是目的语泛化导致的偏误。
本文采用使用率和正确率之和为标准(彭淑莉2008)对习得顺序进行排序的方法,将某一句式出现的次数与表处所介词结构“在NP”出现的总次数的比率记为使用率(%),将正确使用这一句式数与该句式出现的总次数的比率记为正确率(%),分别对所有句式的使用率、正确率进行排名,把某一句式的使用率排名和正确率排名相加,相加之和视为该句式的总分,对所有句式的总分进行排序,这个顺序我们视为这些句式的习得顺序,[4]总分越小习得的情况视为越好,就可能越早习得。用使用率和正确率之和为标准对习得顺序进行排序的方法,可以避免单纯以正确率排序带来的不足。例如,对于一些复杂不易掌握的句式,由于学生采用回避等学习策略,学生对该句式的使用率不高,正确率却很高,如果单纯以正确率判断,就有可能误以为学生对该句式的习得效果好。以下是我们对广西师范大学的越南留学生约68万字的自然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后,根据使用率和正确率排名对“在NP”在11种句式中的习得情况进行排序如下(见下页表2):
句式在横坐标的位置从左到右表示习得顺序:排在越左边习得效果越好。可见,越南留学生使用“在NP”在十一种句式中的习得顺序依次为:S2.1式>S1.2式>S3.1式>S1.3式>S2.3式、S3.2式、S3.3式>S1.1式>S2.4式>S2.2式>S1.4式。(见图1)虽然这个顺序只是一种推测,不是严格的线性顺序,但对课堂教学的安排以及汉语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在NP”在十一种句式中的使用情况及习得顺序可以看出,“在NP”在十一种句式中的习得有如下特点:第一,表处所“在NP”在句中有三个位置即位于句首(S1式)、位于句中(S2式)、位于句未(S3式),从使用率来看,“在NP”位于句首时高于其位于句末时;从正确率来看,“在NP”位于句首时略低于其位于句末时,两者相差不大,综合使用率和正确率我们认为越南留学生对“在NP”位于句中时的习得情况最好。这可能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我们调查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出版的《汉语教程》、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出版的《阶梯汉语初级读写1》两本教材,在这两本教材中最先出现的“在NP”都是在句中作状语,如《汉语教程》第一册的第十四课课文“你在哪儿学习”,[5]《阶梯汉语初级读写1》第三课课文“他在哪个班学习汉语”,[6]都是“在NP”在句中作状语的句式,学生们最先学习和掌握的句式是“NP+在NP+VP”,即S2.1式,学生们对这一句式的习得情况最好,对“在NP”位于句首和句未的习得情况相当。第二,从使用率来看,学生受母语语法规则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母语中与目的语有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越南学生对该句式的使用率就较高。“在NP”位于S3.1式的使用率最高,在越南语中,处所词一般位于动作行为之后,所以学生对“在NP”位于谓语动词后的“NP+VP+在NP”句式的使用率最高。“在NP”在S2.1式中的使用率排名第二。S2.3式与S2.1式的句法结构相近,“在NP”都是在句中作状语,其使用率紧接其后,排在第三位。这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在NP”在句中作状语是教材中第一出现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所以学生的使用率也排在前面。“在NP”在S1.3式中的使用率排名第四,这是母语正迁移和目的语正迁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越南语和汉语中,“在NP”都可以位于存现句的句首。S2.4式和S3.2式都是较复杂的句式,“在NP”在这两种句式中的使用率都很低,排名第十一位和第十位。第三,从正确率来看,“在NP”在句法特征鲜明的句式中的正确率比较高。尽管句式比较复杂或者母语中没有类似的句式,但如果句式本身语法待征鲜明,“在NP”在这个句式中的正确率仍然较高。鲜明的句法特征能够提醒使用者有意识地避免偏误的产生,使用者会更自觉地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更多地参照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在NP”在S1.2式中的正确率最高,这与该句式的句法特征鲜明有关系,“在NP”在S3.2式中的正确率也较高,排名第二。S3.2式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式,从语料上观察,使用该句式的大都是高年级的学生,汉语水平较高,语感较好,所以留学生在这一句式中的使用率不高排名第十,正确率却很高,排名第二。同样,S3.3式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式,使用率不高,排名第八,正确率较高,排名第四。“在NP”在S2.1式中的正确率排名第三,这显然也是受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影响。“在NP”在S1.4式中的正确率最低,“在”的隐现问题导致大量偏误的产生。“在NP”在S1.1式中的使用率较高,但正确率却不高,因为在这个句式中学生有可能产生的偏误类型最多,这些偏误又都是偏误率很高的类型如方位词的遗漏和误加、“在”的遗漏和误加,错序等。第四,“在NP”在某句式中的使用率高,在该句式中的正确率未必高。例如S1.4式、S2.4式、S3.3式中的“在NP”在句中都是作定语,“在NP”在这三种句式中的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1.4式>S3.3式>S2.4式;“在NP”在这三种句式中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3.3式>S2.4式>S1.4式。第五,“在NP”在某句式中的正确率高,在该句式中的习得效果未必就好。例如:“在NP”在S3.1式和S3.2式的句末作补语,“在NP”在S3.2式中的正确率为86.7%,排名第二,远远高于在S3.1式中的正确率(75.3%,排名第七),但“在NP”在S3.1式的习得情况比在S3.2式的习得情况好,“在NP”在S3.1式的习得顺序排名第三,在S3.2式的习得顺序排名第五。因为“在NP”在S3.1式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在S3.2式中的的使用率。第六,句法结构相对简单的句式习得效果相对较好。“在NP”在十一种句式中,习得效果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S2.1式>S1.2式>S3.1式>S1.3式,其句式结构分别为:“NP+在NP+VP”、“在NP,NP+VP”、“NP+VP+在NP”、“在NP+VP”,这四种句式结构也是十一种句式结构中较简单的四种。Hatch(1983)认为,自然度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如第二语言中某个语言项的简单形式或者复杂形式,后者比前者认知难度高。第七,“在NP”在不同句式中的使用率、正确率不同,但习得效果有可能一样。例如“在NP”在S2.3、S3.2、S3.3三种句式中的使用率、正确率都不同,但在三种句式中的习得效果是一样的,习得顺序都排名第五。虽然这个顺序只是一种倾向,但对课堂教学的安排以及汉语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
[2]王一平.介词短语“在+处所”前置、中置、和后置的条件和限制[J].语文建设,1999(5):18.
[3]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J].汉语学习,1996(4):56.
[4]彭淑莉.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08(2):91.
[5]杨寄州.汉语教程:第一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98.
[6]翟汛.阶梯汉语初级读写1[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40.
H19
A
1673-8535(2010)02-0101-06
刘香君(1973-),女(汉族),重庆人,双硕士(管理学、文学),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留学生管理及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高坚)
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