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2010-09-14 02:33黄彩虹程义志阳艺武
体育教育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湖北省体育

黄彩虹,程义志,阳艺武

(1]湖北工业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68;2]武汉理工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黄彩虹1],程义志1],阳艺武2]

(1]湖北工业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68;2]武汉理工大学 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回顾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整体发展现状,分析湖北省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实施力度不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体现不突出等现实问题,从了解国家政策,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方向;加强维护和管理,加大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力度;重视课堂教学,凸显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准确定位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地位等4个方面进行思考,希望对今后湖北省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

体育学类;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8年时间(2003~2010年)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体育学类课程配额为50门。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发展。八年来一批高质量、具有示范作用的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其本身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了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推动了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带动了体育学科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整体提升了我国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湖北省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整体发展状况

1.1 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03-2010年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共建设26门,其中有4门被评为国家级,分别为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学校体育学》,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户外运动》,2009年武汉体育学院的《体操》和2010年武汉体育学院的《篮球》。从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以术科为基础的课程占据了主导地位。在26门省级精品课程中,占12门,比例为46.2%,多集中于田径、篮球、武术、体操等体育学类基础课程。《大学体育》公共课程和体育专业学科类课程各占7门,比例为26. 9%。对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一是注重体育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专业课所占比例达到73.1%。二是注重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建设,在建7门省级精品课程,有6门都是以课程群的形式申报,即将大学体育课中开设的所有体育课项目打包成一门课程进行申报,这反映出普通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设目标不同于体育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三是注重课程特色建设,如已建成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的《户外运动》,结合了该校的学科特征,突出了课程特色。另外,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有体现民族院校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于2009年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虽然没有成功,但课程的特色显而易见。四是重视课程质量建设,在建26门省级精品课程,共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已建成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2 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1.2.1 课程地位定位不明确

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依托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建设平台,其中,省级精品课程是衔接校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中间层,其定位是整合省内各学科课程的优质资源,辐射省内高校,发挥区域优势,推动本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从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来看,课程的评审虽然整合了省内体育学科课程的优质资源,但由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在宣传、培训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学科内部课程之间的交流、互访机制缺乏,出现高校大部分体育学科教师并不知晓省内有哪些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的局面,导致课程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资源的利用没有形成辐射作用,区域优势体现不明显。这些局限说明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表1 2003-2010年湖北省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表2 2003-2010湖北省年体育学类精品课程类别分布

1.2.2 课程实施力度不强

自2003年精品课程评审以来,各高校把精品课程的建设看成是体现本校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形象工程,导致精品课程的建设存在“重申报、轻实施”的现实。就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而言,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由于没有具体的课程实施标准,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没有体现“精品”效应。(2)课程网络维护、更新工作不到位,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设初衷没有得到体现。(3)省级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精品课程的实施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对体育类省级精品课程的实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推动体育学科课程的整体发展作用不明显。

1.2.3 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突出

体育学类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有共性,更有个性,其中最大的个性就体现在课程的实践性上。体育学类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公共体育课程和术科课程的教学,更多是依托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从中获得锻炼效果,进而体现课程价值。回顾八年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成为了一种导向。各课程的评审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考核。体育学科课程建设的落脚点没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性强的特点。

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考

2.1 了解国家政策,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方向

从省精品课程的整体建设情况来看,现在已经完成了课程建设量的指标,但并没有达到质的要求。精品课程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期对精品课程的示范、推广和效果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考究。整体把握国家的建设政策,及时调整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向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1)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工作不能就此终止,而是应该转变评审思路,不再是大面积、广范围的评审;应根据已有课程现状,停止对基础课程的评审,重视特色课程、小学科课程的评审。建议进一步发挥省级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优势和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教育部制定的具体评审政策,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政策,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建设的方向(如需要哪些课程,建设哪些课程,哪些层次的课程确实有利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工程的建设),通过评选和监督以推荐的方式来进行评审。(2)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体现高水平、前沿性、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是“精品”,而不是“样品”。因此,应该建立滚动的淘汰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精品课程定位不能一成不变,省级精品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应该淘汰。对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的省级精品课程、甚至校级精品课程可以升格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样,将有利于整个精品课程向纵深发展,切实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3)对已有的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应该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课题的形式,组织专家和学者进行实地调研和广泛论证,研究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探讨精品课程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应用已有的精品课程。

2.2 加强维护和管理,加大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力度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评审一过就不再维护、更新、变化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后期维护与更新是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无障碍传输与共享的保障。国家精品课程资讯中心已对2003—2010年评选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了共享平台,将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因此,湖北省各级体育类精品课程每年都需要进行维护和升级,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精品课程评选出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何更好地推广,发挥其辐射、传播作用,促进精品课程的深入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精品课程所在学校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与使用的师生共同努力。

2.3 重视课堂教学,凸显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需要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应该作为评价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鉴于这种认识,本文认为:(1)如何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健身知识和掌握锻炼技巧的同时,树立终身健康意识,养成终身锻炼身体习惯应该成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导向和评价的主要依据。(2)对于体育专业课程而言,课程应该体现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课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提升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体育类人才的需求。因此,体育学类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体现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实践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此带动整个体育学类课程的更好发展。

2.4 准确定位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地位

面对体育学类课程种类多,而国家级精品课程少的现实,如何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在今后的实施中进行准确定位,最大限度地提高省级精品课程对整个体育学类课程体系的贡献率将是我们思考的重点。(1)将体育学类课程分为公共体育课程、体育专业技术课、体育专业理论课三个大类,根据各类课程培养目标的不同,由省级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本省已建成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相关负责人、课程建设团队进行经验交流,共同研讨如何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和整个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2)省级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加强对省级精品课程的指导和监督,发挥省级精品课程在本省同类课程中的优势,通过宣传、培训,形成本省高校间甚至周边省市高校间的互访联动机制,推动本省或区域内体育学类课程可持续发展。

[1]李一媛,李芳.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需求和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45-49.

[2]刘思聪.我国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5):71-74.

[3]张志斌.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9):50-52.

[4]刘忆湘,阳艺武.《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8,15(8):49-52.

(2010-06-15收稿)

Review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sport course constr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HUANG Cai-hong,CHEN Yi-zhi, YANG Yi-wu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sport course constr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in Hubei province and its problems.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o grasp the national policy,adjust the course orientation,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platform,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features of the course and define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quality course.

sport course;quality course;course construction

’s addressSport Dept.,Hubei Industry Univ.,Wuhan 430068,China

G807.01

A

1672-268X(2010)05-0084-03

湖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校2009 32号)。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湖北省体育
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我们的“体育梦”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