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国内外中小学两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中学习评价内容的比较研究
陈新华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中小学两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体育学习评价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扬州市和南通市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并对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学习评价比较
学习评价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价值的活动构成,是体育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习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评价的理念,因此,本研究对中小学两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并结合我国体育学习评价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希望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利弊,从而为我国提出顺应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符合国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的初步构想。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涉及该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查阅了大量外文资料。
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扬州市和南通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
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 各代表国家或地区的学习评价内容
3.1.1 新西兰
新西兰《健康与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包括:(1)学生的学习需要;(2)组成部分的成就目标和相关的事例;(3)关键学习领域;(4)有关的态度和价值观;(5)基本的技能。
3.1.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健康与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包括:(1)人类运动学习领域;(2)身体活动和社区学习领域;(3)人类发展学习领域;(4)人类关系学习领域;(5)安全学习领域;(6)个人和大众健康学习领域;(7)人和食物。
3.1.3 日本
日本的《保健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包括:(1)关心、意欲、态度;(2)思考、判断;(3)技能、表现;(4)知识、理解。
3.1.4 加拿大安大略省
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分为1-8年级和9-12年级两个部分来制订:(1)1-8年级:概念的理解;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和必备知识的交流。(2)9-12年级:知识和理解;思维与质询;交流、应用。
3.2 体育与健康合设的课程设置模式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
体育与健康合设的课程设置模式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习的意欲和态度;(2)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4.1 各代表国家或地区的学习评价内容
4.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运动技能;(2)运动知识和有关规则;(3)体能。《健康教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健康知识;(2)态度与行为。
4.1.2 英国
《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运动知识和技能;(2)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健康知识技能;(2)人际关系。
4.1.3 中国香港
《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技能;(2)知识;(3)体适能;(4)态度。《常识课》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知识和理解;(2)能力;(3)价值观与态度。
4.2 体育与健康分设的课程设置模式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
4.2.1 《体育》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
《体育》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运动知识和技能;(2)体能。
4.2.2 《健康教育》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
《健康教育》共同的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基本知识和技能;(2)价值观和态度;(3)行为。
5.1 共同点
两种课程设置模式学习评价内容的共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运动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2)学习态度和能力;(3)人际交往的能力。
5.2 不同点
两种课程设置模式在学习评价内容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体育与健康分设的课程设置模式中,《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关于社会和道德问题的知识,而合设的课程模式没有明确提出。
我国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比较强调:(1)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对两种课程设置模式学习评价内容的比较,发现两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都非常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重视学生的健康促进以及学生与他人关系的培养,所不同的是,分设的模式重视学生正确道德行为的养成,而合设的模式忽视了这个重要问题。同时,合设的模式非常重视学生与社会和环境的良好关系,而分设的模式没有明确提出。总的来说,两种课程设置模式相比较而言,合设的模式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也比较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现在和今后的发展。体育与健康分设的课程设置模式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很好地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与健康合设的课程模式更为全面、合理,也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用性。
而我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对学生体能、知识技能、态度、情意等方面的评价,但忽视了对学习能力的评价,而学习能力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地学会学习,这样不仅保证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在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鉴于此,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重要方面,很多的体育教师一直在延续传统的学习评价内容,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唯一评价依据,但他们是否意识到了这种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弊端呢?从下表的调查结果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当代教师更趋向于向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内容发展,不仅局限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个人的健康与身体发展、学习的态度、与他人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本文初步构建出中小学健康与体育学习评价内容:(1)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能;(2)健康与体育的学习能力;(3)运动参与;(4)学习态度与价值观;(5)安全地运动和生活;(6)互助与协作的能力以及人际关系。
选项1.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2.运动参与3.运动技能4.个人健康与身体发展5.学生的学习态度6.安全生活7.与他人的关系8.食物营养和食品卫生人数19317216116014013011197百分比(%)85.7876.4471.5671.1162.2257.7849.3343.11
以上六方面的学习评价内容注重评价学生的运动参与、态度、情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运动与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力图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季浏.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2(2).
[4]季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健康和体育课程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5]季浏.日本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2(5).
[6]季浏.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体育课程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8]Publications Division,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1998 by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Education[C].1998.
[9]季浏.英国体育课程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2(4).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Models of HE Curricula in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ols
Chen Xinhua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07)
With the methods sof documentation,comparison and questionnaire,this essay do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learning evaluation of P.E.curriculum among two models of HE,and also questions on P.E.teachers in Yangzhou and Nantong.This essay puts forward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content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in i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wo models of HElearning evaluation of P.E.curriculumcomparison
G807.4
A
1004—5643(2010)01—0087—02
陈新华(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