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因各种疾病需要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也在增加。有报道,25% ~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经历各种手术[1],接受外科手术的中老年患者中,其中10%~15%为糖尿病患者。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围术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风险,控制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是关键。本文通过对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二种方案比较,探讨糖尿患者围术期的最佳血糖控制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40例,在我院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住院择期手术,男24例,女16例,年龄39~80岁,入院后发现糖尿病1例,其余糖尿病病史1~10年,入院时空腹血糖10~24 mmol/L,餐后血糖14 mmol/l~Hi值,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根据患者血糖及个人意愿,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 II)治疗,B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 II)。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国产福尼亚胰岛素泵,胰岛素为甘舒霖R笔芯(生物合成短效人胰岛素注射剂)。术前,于上臂三角肌或腹部皮下留置泵行CS II。胰岛素泵设置为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胰岛素每天总量及基础量、餐前量分配,根据患者血糖及既往用药状况、以及医生经验,用量不同。手术当天及术后禁食期间,只给予基础量胰岛素。伤口拆线后,停止胰岛素泵治疗,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出院。
B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 II),选择预混胰岛素30R,2次/d皮下注射,或RI、NPH(均为人胰岛素),每天4次皮下注射。术前、术中、术后禁食期间,停止胰岛素皮下注射,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
两组患者每天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0时、3时血糖。静脉滴注胰岛素时,每补液半瓶~1瓶时均监测血糖。
全部病例手术均成功,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A组术中、术后血糖控制较 B组平稳。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
A组治疗后,术前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最短16 h,最长4 d,平均3.0 d。B组术前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最短3 d,最长10 d,平均6.2 d。A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B组明显短。全部病例无急性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良好,A组平均住院时间12.5 d,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 d,A组住院时间较B组短。
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接受手术会导致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手术并发症增加,易感染,组织修复能力差,伤口不易愈合,住院期延长,死亡率高。手术、创伤、麻醉等应激,使胰岛素拮抗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加重,导致代谢紊乱加重,应激性高血糖,血糖难以控制[2]。因此,糖尿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CS II治疗,胰岛素泵模拟正常人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方式,持续皮下输入基础量胰岛素,进食时输入餐前量胰岛素,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并使血糖保持平稳。基础量胰岛素,剂量小,各个时间设置剂量不同,可减少低血糖发生,也可避免黎明现象发生[3-5]。通过本文可看到,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术前血糖明显下降,且达到理想血糖值时间短,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患者禁食期间,停止餐前胰岛素输入,患者在基础量胰岛素供给下,血糖控制平稳,也无低血糖发生。
MS II治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也可明显下降,但所需时间较CS II治疗长。皮下注射后,在局部形成胰岛素储存池,胰岛素逐渐从注射部位吸收入血[3],由于吸收差异,血糖可有波动。手术禁食期间,停止胰岛素皮下注射,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同样由于吸收差异,胰岛素剂量不易控制,血糖出现较大波动。
因此,胰岛素泵治疗是围术期糖尿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
[1]彭淑牗,李江涛.并存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手术体会.临床外科杂志,2003,11(2):68.
[2]董砚虎,钱荣力,逢力男,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4:297-298.
[3]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4-145.
[4]冯琨,谭静范,等.2型糖尿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临床研究.黑龙江医学,2004,28(4):256-257.
[5]郎江明,魏爱生,陈发胜,等.胰岛素泵改善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敏感性作用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