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飞
算起来,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我已经走过整整22个年头。盘点22年来我的班主任生涯,我清晰地看到了我作为班主任的角色嬗变,内心感受着班主任的职业幸福。
从人治、“法治”走向自治
22年前,从带班第一天起,我就自己保管教室门钥匙,每天6点起床给学生开门。早晨陪学生晨读,白天陪学生上课,晚上陪学生做清洁。浮躁的学生我陪着练毛笔字,作业完不成的我陪着写作业,身体素质不好的陪着跑步……成天陪着学生,我才安心。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给我启示。工作几年后,我开始改变亲力亲为的“人治”思维,变为建章立制的“法治”。我制定《班级公约》百余条款,期待着自己能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当我觉得万事俱备、静候花开时,却发现“法治”也不能一劳永逸,“严刑峻法”造成了学生的逃避和叛逆。现实逼迫我再次“变招”。
我把制度落实的关键放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上。为了发挥示范作用,我承诺:学生问好,我要鞠躬答谢。有学生故意逗我,一见我就喊“老师好”,我鞠躬回应“同学,你好”,同学乐,我也乐。由于我倡导尊重规则,重诺守信,无论何时进我的班,都会看到,教室窗明几净,人人自觉文明。
我把制度制定和落实的权力交给学生。我不再自己设计制度,而是由全班形成公约;我不再自己“高明”地指出种种问题,而是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不再天天分工与监督,而是实行“班务承包和评议”。我把班委会变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班级自治机构。
我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自我教育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自我教育,是学生之间在品德上的相互影响。”我在班级组建“自助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动中通过规劝、自省、自律告别不良习气。“人治”很累,班主任必须是权威;“法治”从严,会导致师爱流失。我在班级管理上扬弃了“人治”,扬弃了“法治”,走向了“团队自治”。
从严爱、慈爱走向师爱
2002年9月的一天,我在教室门口堵住了让多位老师颇感头疼的小朱,我问:“为什么迟到?”“知道你很严厉,但是我不怕你?”他一把推开我后冲进了教室,全班学生都看着我,看我怎么处理。我一时觉得蒙受奇耻大辱,但我并未丧失理智,转身走进食堂买了一份早点,下课时送到小朱身边:“没吃早饭吧,这样对身体不好。”教室里霎时间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小朱。可见,一味的严厉不一定能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和理解。
每位后进生的背后一定有心酸的故事。当我和他们一同走进那阴暗狭小的家,和他们一起听失业在家、生活无着的父母粗暴的训斥,和他们一起体验失去亲人的孤独和贫困的痛苦,我深深地为他们的生存状态而担忧。一种责任感驱使着我要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但往往事与愿违。我发现,有些学生,你越关心他,他反倒觉得你唠唠叨叨。面对这样的“新新人类”,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光有父母般的爱还远远不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搭建平台,才是教育的真谛——师爱。
我发现,学生学习越紧张,越需要情感补偿。为此,我组织才艺展示、超级模仿秀、欢乐对对碰等文艺活动让孩子们适时放松。我还构建“温馨班集体”,老师上课时有人擦黑板、拿教具;平日讲台上经常摆放一束鲜花;生病学生有同学帮抄笔记,学困生有人帮他补习。让每一个生命感受到来自另一个生命的尊重,让师生在相互赏识和尊重中成长。
从言育、“行育”走向心育
刚从教时,我喜欢讲道理,早期的学生都说我是“老是(老师)理”、“话(华)正确”。后来我才明白,如果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此产生,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反而会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甚至导致心灵闭锁。
我也曾效仿优秀班主任,用行动表达对学生的爱。比如,迟到的人说闹钟坏了,我就送个闹钟给他;自行车链条断了,我课间修车;身体不舒服的孩子,带去看医生;生病住院了,送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祝福……虽然我的勤奋得到了师生的公认,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开始改变,用心与学生交流。
我改变了师生互动模式。女生小玫是家里的“小霸王”,家里人都怕她。有一次,她母亲没来得及给她买名牌旅游鞋,她就用刀划伤了自己的胳膊。课间,我发现小玫的衣服被血浸透,赶紧送她去医院。怎么改变这个“刁蛮女生”?我送给了她一张“心育卡片”:“好女孩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世界助长雄风,而是向生活注入柔情。”孩子感到很意外,大概过去从来没有人这样与她交流。我不时和她聊天,告诉她该做怎样的人。渐渐地,孩子变了。
我改变了批评的方式。为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我策划了“对面的女(男)孩看过来”主题班会。我让男女生相互找优点,再善意地挑毛病。第一个发言的女生对同桌说:“你们男生应该讲卫生,勤换洗袜子。”男生脸红了。在一番善意的提醒后,男生女生的毛病还真改了不少。真没想到,这男女生互找优缺点的班会比我多少次的耳提面命效果都好。
我的成长让我感到幸福。学校为我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校长宽容我的失败,支持我的实验,市区教育局让我与名师结对,敦促我总结经验。2007年,我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我的学生有成就,让我感到最幸福。22年中我为国家培养近千名大学生,30多名博士。一次小聚,12名学生中9名博士,从不喝酒的我幸福地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