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俞晓敏张桔宗妍钟晟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
——“山江湖”综合开发背景下的南昌产业发展新思路
徐静1俞晓敏1张桔1宗妍1钟晟1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要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必须在更新传统产业发展思路、创新生态产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针对现实情况,加快特色生态品牌农业发展,夯实基础;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筑核心;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水平;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形成合力。
南昌;“山江湖”综合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
2010年以来,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为了在推动江西生态大省、实现生态崛起中起示范作用,提出了以梅岭(山)、赣江(江)、鄱阳湖(湖)为主体的全面协调开发的“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笔者认为,“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基础是南昌“山”、“江”、“湖”的良好生态,生态是南昌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资源,因此,紧紧抓住生态,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南昌产业发展,是非常切中核心的。南昌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起示范作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同必定应成为题中应有之内容,并以其在理念构建、制度建设、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先行一步引领生态经济区乃至江西的发展,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的创新之路。
目前,由于理论界对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研究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不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既然把两者协同起来,那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界定,是比较符合本文的研究目的的。因此,界定如下: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是指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利用生物链条的连续性与自我循环性,把产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构建生态产业链条,并引进现代产业组织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化技术改造和重组经济结构,在良好的环境上创造最佳效益,实现产业活动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既是国民经济按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又是具有相关性企业的集合。由于企业集合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因此,不同区域根据本身的自然禀赋、历史基础、制度条件等发展相对优势的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产业竞争优势将逐渐增加生态因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份额,当然,生态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或是传统意义上的根据区域生态进行产业发展的思路,而是不断地在提升生态质量、加大生态投资、改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思路。
1、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思路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思路的崭新飞跃。
产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从自然中攫取资源——生产产品——排放废物”为基本特征的线性物质流动模式。1993年,T.E.,Graedel等人在《产业生态学》中对传统产业发展的弊病进行了经典描述: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可耗竭性的化石能为系统运行的外部能量来源,形成以资源开发和产品生产为主导的“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开放性系统,不仅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还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1]这样,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矛盾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对立大于统一,负外部性大于正外部性,破坏力大于建设力。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出发点更强调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正相关性,即互补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崭新飞跃不仅是观念上的改变,更是实践中的制度安排、措施跟进、方法创新的具体体现,从而实现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双重革命。
2、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同性根植于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
发展生态经济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理念推进经济增长,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持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又有如下具体目标:①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②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③废弃物多层次转化利用。④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化。⑤生态资源的保值与增值。⑥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与协调有序。等等。由此,对生态系统与产业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起来,才能建立多级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产业结构,形成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生活目标同时推进的多目标系统。这样的系统在宏观上表现为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构建、经营和管理现代产业,协调整个生态及产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中观上表现为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各单位之间副产品的交换促进物质与能量的合理运转;在微观上表现为利用一切有利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规划设计等使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3、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有一定差异,但统一于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之所以有协同性,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但在战略选择上,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生态产业化着眼于生态保护事业向生态发展产业的转型。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能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又通常特指生态环境中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等,原来我们更强调对这些资源的节约开发和高效利用,以此来保护有限的资源,而现在以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来看,正如Paul Hawken,AnoryLvins和L.Hunter Lovins在《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中所说的:“通过不断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本存量的再投资,使生物圈能生产出更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朝着使全球范围免遭巨大破坏的方向努力。”[2](P12)其目标也在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但采取了更为建设性的手段,即把自然资源也当成资本来看待,我们对其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和义务,以获得永续保有与利用。产业生态化着眼于传统产业技术向现代产业生态技术的转型,其核心在于生态技术的广泛运用。要充分创新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无害化、无废料、循环使用为目标,通过生态工程、生态设计、工艺设计、园区规划、整合产业链等,实现产业生态化,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保证。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虽着眼点不一,但其出发点与本质都是一致的。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生态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发展方法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崭新模式提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目标,从而创新产业发展的效率标准;提出了协同发展的交互性,实现生态与产业的综合创新与开发。为此,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产业发展路径是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式的不二选择,创新的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新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激励力度。
在生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发展主体,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制度方面的规制、激励、引导以及战略规划、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从政府层面来看,实施生态战略、制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生态市场、建设生态城市、激励生态科技开发、加大生态产业金融扶持、加强生态教育、制定生态法规、推动生态消费运动都是推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载体与抓手。特别是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产业的发展重点不一,因此,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引导作用将更为明显,对产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从而在市场上增强持续的拉动力量,这样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将对生态产业的发展起到双重的促进作用。在创新政策措施中,还应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把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融入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如农林牧副渔的产业化可拓展生态工程的发展空间,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加速生态改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注重政府行为与民间参与的结合。发挥民间组织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协会的力量,唤起各企业主体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以低碳化、生态化的标准进行生产。另外还应在民众中广泛宣传生态经济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三是注重个体发展与区域协调的结合。各个企业的发展组成了地区的产业链条,但由于企业的个体性,对区域的协调性并没有宏观上的把握。由此,政府要对各个产业、各个区域、不同层面的发展上施加影响,保持其均衡性和协调性。
2、创新生态产业的技术开发机制,促进新技术发展。
无论是生态产业化还是产业生态化,都要依靠高新技术来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摆脱资源危机的困境,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但是目前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还较低,如可再生能源产业,其开发利用的一些核心技术与主要设备大多依赖于进口,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和适用技术进步,在技术开发机制上要有所创新。一是开发力度要加大。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链接技术的开发力度,即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通过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废品废料的产生等等;二是开发方式可灵活。建立科研机构和高校与生态产业相互结合的新机制,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开发应形成体系。逐步创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含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经济等在内的绿色技术生产、管理、服务体系。
3、创新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
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同发展,就要把区域的生态环境与区域产业体系的布局、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于一体,并通过生物界的自然方式来设计重新产业系统,使之更好地同生物系统相协调。生态产业系统的构建是生态化与产业化的结合,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表现最为典型,“在正外部效应约束下的生态产业集群应该是特定区位内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新型产业集群。”[3](P20)生态农业发展要着重于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多次利用;生态工业发展要着重于地区生态工业的全局性、协调性与互补性,形成生态工业链,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甚至无特定区位的虚拟产业循环链,实现工业废料的再利用与资源化;生态第三产业发展要着重于服务经济,“不同于商品被制造出来然后出售而是让消费者通过租借或借用商品得到服务……制造商不再将他们自己看成是产品的出售者,而是提供可长期使用的升级换代的耐用品服务和递送者”,[2](P19)鼓励制造厂商出租和回收他们的产品,从而改善资源生产率,使生产终端与消费终端趋于一致,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来保护生态系统。
南昌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要为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打下基础。遵循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思路,南昌的产业发展既不是生态与产业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从劳动生产率来考查生态与产业,而是凸显生态产业化对经济的贡献与产业生态化的外部正效应。从南昌的现实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南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上升,但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1、南昌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基本情况概述。
据数据显示,南昌人均水资源高于全国人均用水量近1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8天。生态优势成为南昌的最大优势。在产业发展方面,2009年,南昌汽车基地、空调基地、光电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航空器制造产业基地等十大重点发展产品制造业基地共完成增加值455.01亿元,是“十五”末2005年的2.3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十一五”期间,南昌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升级。轻重工业比重更加合理,由2005年的57.2∶42.8调整为2009年的53.6∶46.4。工业创新能力由弱逐步转强,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为了进一步反映南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客观情况,本文从数据的客观性出发,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度,尝试性地选取了10个相关指标,并以近五年为一时间序列,对其进行基本评价。
表一:南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情况相关指标
表二:2005-2009年南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情况指标
从具体指标我们可以看出,南昌市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无论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公顷耕地产出农业总产值,还是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和支柱产业单位数都在逐年增长;但产业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7年达到了40.1,但在随后两年却低于此比例。南昌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万元GDP能耗有明显下降,由2005年的1.05吨标煤下降到2009年的0.855吨标煤,超额完成南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有显著提高,在2009年高达96.88%;另一方面,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年间波动较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也有待增强,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只有1.2%,离全面小康对该指标的1.5%尚有差距。另外,“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的变化也可从另一侧面说明南昌目前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经济效益要增强。因此,南昌当前从整体上发展生态经济的条件还不具备,必须从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从实际出发,基于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更强调节能和污染物排放,发展重点应放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而不是急于求成去发展社会层面的大系统。
2、南昌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从总体战略来说,南昌要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通过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生态建设的产业化,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实现“双赢”,通过大力培养生态科技智力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到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生态保护型到生态产业发展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努力构建与省会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生态良好、产出高效、示范辐射”为主要特征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1)加快特色生态品牌农业发展,夯实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基础。
南昌应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品牌优势,打造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绿色产业,更加突出农业的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一是科学规划生态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业的合理配置,整体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平衡,实行综合经营,物尽其用;二是注重生态科技成果在农业开发中的推广运用,逐渐试点及推广新型生态型农业生产方式,创出优质生态品牌。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有两种基本途径:重点打造产业集团,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重新利用农村和农产品加工业下游产生的废物,发展新产业,如新能源产业。四是在近郊加快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形成若干个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高效农业园。
(2)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筑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核心。
基于南昌工业基础的现实情况,建设南昌循环经济型工业体系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在近期,应以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用绿色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目标。在改造传统产业时,要有规划、有步骤地在某些行业的骨干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IS014000环境质量认证,对经济效益差、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应进行强制性的技术革新,否则坚决淘汰。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手段,构造工业生态链。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注意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开发工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
(3)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水平。
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更强调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认识,笔者认为,南昌除了进一步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业、物流业、商务服务等外,还应重视对传统生活服务业的提升,发展以绿色生活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经济。一是鼓励绿色消费,在宾馆、餐饮、娱乐和休闲服务等业态中,宣传绿色、健康、环保理念,鼓励开展节能和绿色管理;二是大力发展资源回收产业,对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有效收集、形成再造资源的规模化;三是鼓励发展租赁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开展租赁和回收业务的耐用品制造厂商,应提供政策支持。
(4)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形成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合力。
南昌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及结构会有巨大改变。应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的机遇期,落实好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在生态产业化方面,重视对生态的投资,把人民对生态良好的需要当作城市发展的投资需求来做。同时,要按照产业生态化需求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将地域内的山、江、湖等自然因素与产业布局空间统一加以规划,架构生态产业布局,既实现对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又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为此,一要加快创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化协同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体现示范效应;二要加大对生态产业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资金投入与补贴,在某些领域发展、某些技术投入等的初始阶段,加大扶持;三要勇于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第一标准。
[1]Graedel,T.E.,Allenby,B.R..产业生态学[M].施函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Paul Hawken,Anory Lvins,L.Hunter Lovins.自然资本论——关于下一次工业革命[M].王乃粒,诸大建,龚义台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7,12.
[3]孟祥林.产业生态化的基础条件、发展误区与创新策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4).
[责任编辑:李淑兰]
book=10,ebook=82
F062.2
A
1672-4445(2010)10-0048-05
2010-08-18
徐静(1973-),女,江西南昌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研究;俞晓敏(1959-),江西玉山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张桔(1975-),女,江苏淮安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研究;宗妍(1974-),女,江西南昌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钟晟(1974-),女,广东兴宁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