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49例

2010-09-08 03:57:56迟玉花姜春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下腹部小便尿潴留

迟玉花,姜春英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尿潴留系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也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的逼尿肌损伤,而通过留置导尿管预防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日期,增加患者费用[1]。临床上一般采用听流水声、按摩、热敷下腹部、会阴冲洗等诱导法促使患者排尿,但效果均不满意。笔者自 2009年 3月 ~2010年 4月采用穴位透刺为主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 49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张东铭主编《痔病》尿潴留诊断标准[2],术后数小时未能排尿,膀胱膨隆,急胀感。一般术后 6~8 h未自行排尿,查体膀胱区充盈明显,耻骨上方可触及圆形膨隆,叩诊呈浊音。

1.2 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79例,其中男性 48例,女性 31例;年龄为 17~7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9例,其中男性 35例,女性 14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 18例,女性 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尿潴留时间、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使用直径为 0.35 mm、长度为 2寸毫针。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先针刺关元、水道穴,采取 15°角进针(不宜深刺以免刺入膀胱,发生危险),进针后应沿皮向下斜刺 1.5~2寸至中极,三阴交直刺 1.5~2寸至绝骨,患者“得气”(感觉酸、胀、重、麻或有排尿感),宜采用多捻转少提插的泻法,使酸沉麻胀感传至会阴部,以有尿意感为佳;如果患者麻醉作用未消退,只要当针下有沉涩感时即可。

2.2 对照组 采用诱导法:打开卫生间自来水龙头至中等水流,让患者聆听流水声,同时使用湿热毛巾热敷下腹部,即充盈之膀胱处,边热敷边按摩下腹部,用 32℃~35℃温水冲洗外阴部,促使患者排尿。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显效:处理后 30 min内自行排尿,排尿通畅,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排尿量大于 200 ml;有效:处理后 30~60 min自行排尿,排尿较通畅,症状及体征改善,排尿量在 100~200 ml;无效:处理 60 min后仍未排尿者。

3.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 1,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首次排尿情况见表 2。

表 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表 2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首次排尿情况 (例)

3.3 行导尿术 若以上措施均无效且患者膀胱过度充盈或术后 12 h未排尿者,可采用导尿术,但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要保持尿道外口清洁,并定时冲洗膀胱。治疗组中 5例患者术后 6 h仍不能自行排尿,给予留置尿管,尿潴留发生率为 10.2%。而对照组有 8例患者经诱导排尿无效,最终给予留置尿管,尿潴留发生率为 26.7%。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7岁,于 2010年 2月 13日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 7 h小便排出困难,症见膀胱充盈,下腹部隆起,有强烈尿意,欲解不出,腹胀难忍,舌红黯,苔薄腻,脉滑数。诊断为混合痔术后尿潴留。证属筋脉瘀滞,小便不通。治则:疏通膀胱、清热利湿、行瘀散结、通利小便。采用关元透刺中极,水道透刺中极,三阴交透刺绝骨。经上述方法施治 15min后患者即排出小便,小腹胀痛消失,以后小便正常排出。

5 讨论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如不积极治疗,可能最终引起肾积水、尿毒症。现代医学认为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多因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手术麻醉后排尿反射受到抑制,切口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年老体弱者膀胱收缩无力等多原因所致[3]。中医认为尿潴留多与膀胱及三焦气机不利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肛门部手术创伤可致筋脉瘀滞,络脉受损,致膀胱气化无权,开阖不利,下腹坠胀,小便不通。多数研究者认为针灸对于产后、腹腔及肛门直肠术后尿潴留、精神紧张所致功能性尿潴留疗效显著,对由脑血管病引起者疗效次之,而因脊髓病变、损伤所致尿潴留以及尿路梗阻、包茎、前列腺肥大、膀胱颈部狭窄、膀胱肿瘤或结石等导致的梗阻性尿潴留疗效均不理想。临床报道以针灸治疗产后、术后尿潴留居多,但在其他原因所致尿潴留方面缺乏充足资料以评价其疗效[4]。

尿潴留时少腹膨隆,膀胱充盈超过耻骨联合上缘2横指时,为针灸施术的最佳时机。而针刺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膀胱的功能,使处于松弛状态的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张力增加,产生排尿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尿道括约肌的良性调节,协调膀胱作用,有利于小便排出。针刺关元穴能激发丹田之气,透中极能补气血、壮下元,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中极属任脉经穴,为膀胱之募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阳及任脉之会穴,是足膀胱经经气汇聚于腹部的腧穴,有补肾培元、通利膀胱气机、增气化、开水道之功效,故能调整膀胱气机;水道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能温阳化气、通利下焦、渗利水湿,针刺水道能疏理气机、通调水道、理气利水;水道透刺中极穴位可使膀胱收缩,内压升高,膀胱壁压力感受器兴奋,冲动传人脊髓骶段和大脑皮层,反射性地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尿液排放。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之穴,也为脾、肾、肝三阴经之交会穴,有疏泄、开阖、益阴和血、调节下焦气化的功能,是《千金方》推崇的治疗下腹部各症的妙穴;针刺三阴交透刺绝骨可以三脉并调,健脾利水,从而达到经气疏通、气血平衡、调节阴阳、恢复膀胱气化功能;针刺三阴交对膀胱逼尿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升高腹压,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调节各相关神经促进排尿反射,降低膀胱顺应性。根据部位对应原则选取与肛门、膀胱等部位相对应的下腹穴附近的敏感点,按照规范的手法对其针刺,可疏通膀胱经气,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恢复排尿功能。本疗法通过近取腹部关元、水道、中极透刺之,其刺激作用能直达盆腔内脏神经丛,加之循经远取三阴交、绝骨穴位,能调整全身功能,促进机体重归于阴平阳秘之状态。可以减少用药,避免导尿,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及早排尿。有医家[5]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尿潴留疗效好、见效快的关键在于针刺手法,而气至病所在预后判断中亦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针灸治疗尿潴留确有实效,且无副作用,在病人神志清醒,有能力自主排尿的情况下,应尽早配合针灸治疗,鼓励病人自主排尿。尿潴留患者病程越短,针刺奏效越快,往往 1次就能治愈。正如《九针十二原第一》[6]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乎,若见苍天。”

[1]沈曲,李峰.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5

[2]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

[3]李国栋,寇玉明.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6

[4]高淑红,陆明霞.针刺治疗尿潴留选穴组方概况[J].中国针灸,2006,26(9):681-683

[5]王自兴.针刺治疗尿潴留 55例[J].光明中医,2009,24(9):1732-1733

[6]鲁兆鳞.灵枢经[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7:1

猜你喜欢
下腹部小便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3:08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小太阳画报(2020年3期)2020-04-24 09:28:13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7年2期)2017-02-23 10:42:01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找棵树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