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向雷
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3.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在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学生一点儿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
4.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等;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例如:过去的障碍跑多以跨栏的形式出现,比的是速度,而生活实际当中很少会出现高度相等、间距相等的障碍,因此教学中我选用了跨越不等间距、不同高度型的障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越过障碍的能力。
4.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们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1)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3)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加强教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2)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
四、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指引下,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2.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评定具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即时评价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这时应采用延时评价。
3.注重能力评价与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
能力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