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芹素
在当今的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那种师生共同走进优秀作品,实现心灵碰撞的课堂氛围却越来越少见了。当然,教师的教学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那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的课堂教学切入点把握不好,就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次数太多,提问质量太差,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切入,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尤其显得重要。
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思路,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既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走进去,又能让学生由里及表由深到浅地走出来。切入得当,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还文学、诗意于语文,还互动、愉悦于课堂。
在实践中,切入点的角度有很多,一篇课文切入点所在的位置也有很多,例如:语言文字为表情达意服务,作者往往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写作,或直接表现,或于字里行间蕴藏情感。所以文章表现的情感是选择切入点时首先考虑的。许多课文感情基调明显,文章的情感就是行文的线索或主旨。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或直接说明文章的情感,或选择能明显表现感情的文句,设置一两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
二、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切合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知识本位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唤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建构性,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又是多重的,如学生与作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等等,因此,师生。生生之间又必须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交流互动,共生共进。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感受理解等是个性化的,阅读自然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就落实了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基本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面文本,多元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建构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创新能力作为本环节的核心。教学中,教师组织,激励启发,点拨;学生围绕问题(预设的或生成的)读书,思考,探索,讨论,交流,体验,展示,沟通新旧知识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性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获得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形成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新能力。
三、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语文的工具性指向的是作为一种学科的工具效能,强调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人文性是一种以彻底的人道主义为至高无上的原则,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即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心思索,其实质内涵是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在阅读教学中,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需做到以下三点。
1.从语言到思想再到语言,这一原则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然后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领会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一篇优美的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应该是统一的,即“文道统一”。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语言与思想是同时成就的,“思想是实体,语文是投影,语文有了完整的形式,思想决不会模糊不清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既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又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2.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分析课文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的利弊,并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优势互补,剔除弊端。在这循环往复,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都有收益。
3.从语文到生活再到语文,学生阅读课文,从根本上说,是出于生活的需要,是认识世界的一种冲动;在阅读中,要依靠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积累与文本对话,构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品位和言语能力。因此,阅读自始自终离不开生活,生活的沉淀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收获。把文字看作生活的反映,结合生活学习文字,以生活的标准衡量文字优劣,让生活成为学习文字的动力,在生活中考问学生的文字能力。
要掌握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涉及的面大,要讲究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原则,既要在具体的字词句的训练中积累深化,又要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感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