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路径

2010-09-06 07:36余文明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

余文明

摘 要: 良好的師生关系可演变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在构建和谐校园、提升育人效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讨师生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对当今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目前师生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素、构建大学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作深入分析。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不和谐因素 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诸多关系中核心的一组关系,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和发展方向。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的进步、成熟和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部分高校师生关系距离理想的状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师生更进一步的交往,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成效。因此,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一定的对策对当今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目前师生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总体状况良好,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教师既教会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较高的威望,学生也能够尊重、信任、崇拜、喜欢老师。但我国部分高校师生关系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师生关系冷漠化。

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较而言,高校师生间的交往主要集中于教学的环节,而许多高校往往采取教室流动、合班上课的方式,使得一个教师通常要面对上百个学生,而课后学生与老师几乎没有接触,师生关系过多地表现为教学关系,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授受关系。这种状况自然减少了师生交往接触的机会,师生间时空距离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而且部分任课老师潜意识里认为与学生交流是辅导员的事,主观上不愿意与学生交流,有的老师一个学期下来所认识的学生不多,而学生对教师的个性、特点也不甚了解。在对某院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有高达75%的学生承认和教师沟通情况一般或很少交流,有24%的学生认为和教师的关系淡漠,这说明,大学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在拉大。

(二)师生关系自由化。

大学相对中小学而言,其管理方式强调学生自律,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发挥,但也容易造成师生之间各自为政,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种认同,造成你教你的,我学我的,互不干涉。学生和老师在课外很少见面,更没有固定的课外交流时间。有的教师感叹如今的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懂得与人交流。而有的学生感叹大学教师不如中小学教师那么热情负责,有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及格就万事大吉,很少愿意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

(三)师生关系功利化。

近年来,有些学校推出教师考核制度措施,让学生给教师评分。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确认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赋予了学生应有的权利。应该说,这是在民主上的一次进步,但学生的这种权利如果不能正确公正行使,就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例如,有些学校将学生评教结果直接与教师年终考核、晋升职称、是否具有上岗资格挂钩,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会出现不正常现象,教师要“讨好”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为了担当学生干部、入党、找工作,有时也会讨好教师。这些造成了师生之间相互利用的不健康关系,使本应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利益主义的面纱。

(四)师生关系紧张化。

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甚于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而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又使教师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有的甚至期望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对立的阵势,甚至出现师生矛盾过激。

二、影响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某些学校内的师生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态,教育的市场化、商品化使师生关系也少了一些温情和责任。而今天的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思想更复杂,眼界更开阔,人际网络更广泛,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增强使他们不再相信老师的权威,在看待师生关系时批判性更强,在和教师交往时更加理性,有自己的主见。目前某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再加上这些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人数急剧上升,造成师资力量不足[1]。大学教师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教师无暇与学生深入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受到影响。

(二)学校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后满足了更多学生求学的渴望,但也给大学师生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首先,师资短缺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冲击。扩招前,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在课堂之外也经常与学生交流,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有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扩招后学校学生人数骤然增多,教师常常要面对上百名或者几个班级的学生,这种状况自然减少了师生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师生交往的难度。

另外,高校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和校园文化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潜在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现实中,有些高校未能真正“以人为本”,对学生经常反映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没能认真、及时解决,管理制度改革跟不上新的社会形势,重“量”高于重“质”,各种各样的条件和因素制约高校理想管理模式的形成。

(三)教师因素。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评价教师,是否和老师有交流意愿、建立朋友般的关系的基础[2]。目前,教师素质也是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深刻的认识,囿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对师生平等的现代师生观不以为然,只重视传道授业,而对“教师本身就是教育手段”缺乏深刻的理解,认识不到自身人格魅力的教育价值,忽视自身修养,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不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外的其他需求,使师生关系的发展受到局限。另外,由于大学都把教师科研的考核评价放在首位,设立硬指标,教师也需要进行一定量的科研工作,这都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学则没有硬性的考核标准,使得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感情自然淡漠。

(四)学生因素。

师生关系是一种需要双方互动才能形成良好关系的人际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需要师生双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但目前许多学生对师生关系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传统师生观念限制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师生关系的改变,导致师生交往中学生比较被动,交往意向缺乏,交往频率低;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缺乏与教师交流和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必要的交流时间和场所,这些都导致了师生沟通受到限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学生通过其它渠道获取的知识有可能多于教师、先于教师或优于教师。此外,高校扩招导致学生素质有所下降,使得一些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不尊重教师工作,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师生关系生疏、紧张。

三、构建大学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努力构建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校园环境。

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师生互动活动等。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沃土,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师生创造共同参与的机会,使师生在自由、宽松、宽容的校园人文环境中,能够自由、平等、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改革管理体制,把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纳入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中来。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改革势在必行[3]。因此,高校要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在减轻教师科研负担的同时,将师生关系纳入考核与薪酬体系,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制度保证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的实现,促进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师生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与教师交流沟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适时进行心理调适的机会。

(二)提升教師素质,发挥教师在师生关系建设中的主动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教师一直冠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教师的穿着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就应该在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以人格魅力吸引住学生。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的内涵,从法律的角度审视学生人格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抛弃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凭借自身的能力树立个人权威,正确认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在教导的同时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其次,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从学校到个人、从氛围到制度都重视教师修养的提高,以高水平的教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认真执教的精神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师生间在做人、做学问上由交流而理解,由理解而赏识,由赏识而和谐。

(三)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

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学生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当代大学生要把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建立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防止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尊重教师的人格、学识和劳动成果,虚心向教师求教,学会生活,懂感恩,善回报,会审美,全面发展。其中,懂得感恩、善于回报是为人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家庭,或者是为了未来的社会,在当今的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懂得感恩、善于回报”的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所谓课堂氛围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的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它是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将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和课堂管理效果[5]。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界定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发表看法,提供适当帮助。

学生要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积极思考,敢于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敢于提出不一样的意见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共同形成的积极协作的教学课堂氛围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评价,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功体验,保持学习的充分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交流沟通融洽师生关系。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因为课余时间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沟通的话题可以更广泛一些。在这些时候,教师才能发现学生身上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另一面,这样的沟通更自然也更亲切,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也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6]。例如,通过各种类型的讨论会、读书会和学术报告会等,让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从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为师生的思想交流、撞击和整合提供了场所。再如,通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如合唱比赛、拔河比赛、交谊舞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健康、积极、向上、贴近师生生活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可以培养师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师生之间的联系自然也就越来越紧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自身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教师逐步做到真正爱岗敬业,转变育人观念,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民主地管理学生,和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互动,使师生相处融洽。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经常找老师交流,尊重老师的劳动,配合老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高校管理者不断了解师生动向,探索完善制度,以适应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使师生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赵立华.高校不和谐师生关系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9,(9):104-106.

[2]陈泰丰.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16.

[3]蔡云卿,曹显征.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探索[J].知识经济,2009,(9):147-148.

[4]周业安,彭国存,利俊荣.浅议高校师生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82-83.

[5]程勉中.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管理机制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6,(1):77-80.

[6]杨卫卫.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校良好师生关系[J].黑龙江教育,2009,(1):41-42.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
影响农村中小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研究
以天台山和合文化为依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探讨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有效构建策略
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漫谈班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本三学生教学活动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