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义兵
(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247000)
委婉语的美学认知研究
余义兵
(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247000)
人的审美意识在语言表达中总是顽强地表现出来,这是由于人的价值观的趋美性和趋好性,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委婉语的构造原则,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审美观念。
委婉语;美学语言学;构造原则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遇到“不宜说”、“不能说”、“不好说”的话题时,往往需要换个说法,即让对方明白,又不至于刺激对方,使得交际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委婉语具有含蓄婉转的特点,作为语言符号,在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较为复杂曲折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说话人产生更多的审美动机,让自己的言语产生美感,委婉语要达到这种良好的语言效果,人的审美意识在语言表达中总是顽强地表现出来,这是由于人的价值观的趋美性和趋好性。 著名的语言学家Grice就提出了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必须遵守的原则,即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Grice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Quanlity Maxim)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
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练;
d)井井有条。
然而,在交际中,交际一方故意违反其中的一条准则,而让交际另一方推出其中的隐含意义。如果用这种理论来分析,那么委婉语就属于“故意违反其中某条准则”的范畴。在生老病死、性、排泄、犯罪、贫困、职业、政治等方面,采取一种曲折、婉转、储蓄的表达方式,说不真实的话、说空话、说过头的话或“半截子”的话、说风马不相及的话或歧义啰嗦的话、拐弯抹角、不直截了当。在表面文字上违反了上述某些准则,但在深层的语义上仍是合作的,这样交际双方既达到了交际目的,又不会因为“不好说”而感到窘迫,难以启齿,甚至引起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u”意指“well or sounding well”,即“好或听起来好”,而“pleme”是“speech”,即“说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好听的话”。由此看来,说好听的可以算是委婉语的最基本的内涵了,而在交际中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合作气氛和合作情绪,大概要算是委婉语的最基本表达功能了。从另外一方面看,委婉语体现了说话人对美学的追求,人们总是将语言符号变成审美对象。譬如现在时兴说 “去洗手间”(go to the lavatory),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总认为“洗手”比“解手”要美些。委婉语就是人们在言语中尽量寻求美的意义的一种表现。
委婉语具有含蓄婉转的特点,作为语言符号,在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较为复杂曲折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说话人产生更多的审美动机,让自己的言语产生美感,委婉语要达到这种良好的语言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原则: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交际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转换的流程,即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委婉语的一个简单的基本构造手段就是表面上将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的事物适当拉开距离。在这一过程中,“编码”、“解码”尤为重要,“编码”时交际一方要避免直接选用涉及所指事的语言符号,“解码”时交际另一方要应根据语境,心领神会。这样双方都能从心理上获得某种安慰,回避了“不好说”、“不宜说”的以及由此带来的尴尬。例如plain(平平、一般)来表示长得很丑,代替ugly,有go to a better world表达“死亡”。正是由于“编码”与“解码”间的距离在交际过程中起美“润滑”作用,使得“不好说”的言语也适情适意。
You’ve lost your license.(你遗失了许可证)这句话很模糊,它可以婉指“Your fly is open”(你裤子上的拉链没拉上)。如果直截了当,会使人难堪不已,似乎欠文雅,换个说法只是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提醒。从审美经验出发,这种模糊是指说话人为避开所要指的事物精确语言符号,而用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来代替,这样给交际双方带来更大的回旋余地,也反映了委婉语的审美价值。在触及禁忌事物时,这种笼统、抽象的概念往往淡化了“不好说”或“难听的”的成份,如an economic thing,往往指经济上不景气,甚至是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工人罢工”称“Industrial action”,其语义笼统含糊简直叫人难捉摸。
出于礼貌,说话人常常也拐弯抹角,即使是批评、责问,也很含蓄、婉转,这既是给对方以适当的礼遇,也是使自己因言谈得体而得到别人的好感和尊重。语言学家Leech(1983)提出在交际中应尊循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付出代价,尽量让别人得益。
慷慨准则——减少表达有利自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利益,尽量多让自己付出代价。
选举准则——减少表达对别人的贬损,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赞誉别人。
谦逊准则——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减少表达自己同别人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同别人的分歧,尽量增大同别人一致。
同情准则——减少表达自己同别人感情对立的内容,尽量减少同别人不和,尽量增大对别人的同情。
委婉语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一些特点,比如,学生“智力低下”,老师对家长仅称“a bit slow for his age”。私生子一般不用“bastard”而用“love child”,表现出人们对私生子的太度。即使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穷人也被人别出心裁的称为negative saver(负储蓄者)。
委婉语也可通俗地称为美化词(cosmetic words),美化一些令人不悦或有损尊严的事,以满足人们心理需要,顾及到别人的面子,创造出美好的交际氛围,如为了满足乘客的尊严感,有些西方航空公司改变机舱等级称谓:一等舱(First class)改称豪华舱 (Deluxe class或 Premium class),二等舱(Second class)改称一等舱,三等舱改称商务舱(Business class)或旅游舱(Tourist class)。这样,有的旅馆的房间等级分Deluxe;First class;standard; private.所有的这些在语义上都扬升了,从而达到适耳舒心,取悦于人的目的。Used car(二手车)听起来就不怎么便服,改用pre-owned car就好多了,言语美就是人在具体的环境中所具有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而言语美的功利性也通过这样用的委婉语表露无遗。“拣好听的说”可以遮羞、遮丑、体面、得体、图吉利、有礼貌、显得文雅,这也是委婉语构造的一个很重要原则。
审美意识是社会中的所有人共有的一种意识,就语言范畴来说,审美意识在语言的建构中总要顽强地表现自己,这也就是委婉语总也消亡不了,而且常用党新的一个根本原因。下面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委婉语这一特殊的语义现象。
“语义三角论”(semantic triangle)是由著名的语义学家Ogaen,C.L.&Richards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脑的思维(thought),表意符号民(symbol)以及所指对象(reference)三者之间构成如下三角关系:
图1语义三角关系图
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虚线,说明符号所指对象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而是通过人脑的思维间接联系的。而这种间接联系一旦在人脑中确立起来,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也就是说,当人们一听到或一见到某个符号,就立刻想起它所指的对象。这里可以看出,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既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一般人根本不会觉察到这是里头是两码事,却是“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划等号,比如说到“死”(die)或“小便”(urinate)等禁忌语(taboo)就会立即想起它所指的不快或不雅的事物,而委婉语的功能是在于把这种语义关系有效地加以曲折化,表现为两个语义三角:
符号1是禁忌语,符号2是委婉语,符号1与符号2分别与思维构成两个三角形,也就是说,首先必须由符号2委婉语通过思维与符号1禁忌语联系起来,然后由符号1通过思维与所指的对象联系起来,于是“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就多了一层曲折,从而达到委婉的目的。
在语义表达过程中,主体意识是最能动的要素,并且主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为意识结构中枢的,支配着人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价值观,言语美就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审美意识或审美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由于人的价值观的趋美性与趋好性,在言语活动中最普遍的求学策略是“拣好听的说”,即使“不好说”、“不宜说”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也常换个间接说法,这也是语言本身的审美属性意义的自然表现。
人的审美观念很大的影响着语言,影响着言语活动,显然也影响着委婉语的产生与运用,本文讨论的几项构造原则,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共有的审美观念,它们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贯通的。当然,表现出语言美的手段可能还有很多,本文仅从美学方面对委婉语作了一方探微和尝试。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钱冠连.美学语言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
[6]Leech,G..Pri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7]Levison.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责任编辑:章建文]
H315
A
1674-1102(2010)05-0090-03
2010-07-18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2010sk512)。
余义兵(1972-),男,安徽青阳人,池州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