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幼斌 罗顺社 李建明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
何幼斌 罗顺社 李建明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在《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强化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成了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沉积岩石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品课程;教师;教学团队;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课程是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工程专业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也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以来,该门课程也加快了改革与建设的步伐。《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保障,以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为中心,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该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湖北省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之所以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精品课程要求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而在这“五个一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一流的教师队伍[1,2],因为一流的教学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一流的教学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去探索与创新,一流的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编撰并运用,一流的教学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在《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初期,地球科学学院能够从事、参与沉积岩石学教学(包括主讲、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和科研的教师人数较多,其中主要从事沉积岩石学教学的教师有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到1/3,学历偏低,职称和年龄断层明显。因此,在《沉积岩石学》建设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工作过程中,课程组主要做了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学习和讨论。通过讨论和学习,全体教师不仅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教师良好的素质、教育理念的转变及其教育实践是第一位的,而且能够真正在思想上认识、行动上落实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第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构建“立体人才链”模式,即老一代学术带头人带出新一辈学术带头人,教学相长,优良师德师风师艺代代相承、环环相链相绕的模式[3]。由教研室(系)指派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1~2名青年教师,将老教师的作用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教学环节,站好神圣讲台。为了使青年教师站好讲台,课程组严格把好主讲关,让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示范教学,积极协助院(系)搞好教学观摩、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虽然课程组的中青年教师承担有较多的教学任务,但他们花了大量时间精心备课、试讲、向老教师请教,同时还把最新科研成果补充到课堂,讲得有声有色,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第四,注重科学研究,加速中青年教师的成长。要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关键要有高水平的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关键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因此,课程小组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还积极组织教师到科研第一线,边完成科研任务,边锻炼提高。由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的老教师,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到现场工作并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并让青年教师承担课题负责人或承担主要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其中4名青年教师分别在4名老教师的指导下,教学、科研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都已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并先后晋升为教授。
第五,抓住良好机遇,增加师资培训力度,选拔青年教师到外校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在课程建设初期,具博士学历的仅1人。为进一步满足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先后选送了5名教师分别到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他们克服了很多家庭上、经济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发奋学习,以便学成回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扩大青年教师的视野。利用世界银行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教育贷款先后派出3名教师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休斯敦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学习,让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外发展前沿状况,更新知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这几位教师不负厚望,按期回国,并结合国情校情及时将国外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第七,选拔与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湖北省、长江大学及原江汉石油学院在加强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建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推荐选拔、跟踪培养、严格考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课程组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在青年教师中进行了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在教学上扶他们上讲台,站好讲台,担任主讲,在科研上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术带头人,有两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一名教师先后获得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湖北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一名教师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NPC沉积模拟重点研究室主任。
第八,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潜力。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4,5]。在《沉积岩石学》课程中,主要进行了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和考评激励等形式的激励。我们的目标包括外在的实体对象(如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等)和精神的对象(如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等),并制定总目标和相应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所有主讲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必须主讲一轮《沉积岩石学》课程。目标的设置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发了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在教师中形成了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取长补短、团结奋进的良好风貌。在情感激励方面,主要争取学校有关方面和院(系)的支持,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加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沟通,尊重教师,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激发了他们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热情。最后,在学校制定的教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公证的考核和评比,总结与肯定教师的成绩与优点,及时指出不足和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使成绩突出的教师真正突出,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效绩不佳的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绩,从而促进整个课程组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第九,注重培育教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的团队合作奋斗的群体意识不仅是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发展趋势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个人素养和品质的主要内涵。《沉积岩石学》课程组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老教师在这方面为年青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教师之间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意识不断增强。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课程教师合作承担了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3项,主编、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1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科研方面先后合作完成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攻关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油田合作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在深水牵引流沉积、湖盆沉积模拟实验、辫状河三角洲、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科研成果。《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
经过十年的建设,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责任感强的教师队伍,该团队于2009年度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沉积岩石学》课程组现有教师10名,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名师1人、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第2层次)1人、湖北省部属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各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6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实验师、讲师各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与建设前相比,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表1),学历层次明显提高,高职称教师比例大大提高,主讲教师现全部为教授,中青年教师比例也明显增加,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团结协作精神明显加强。
表1 《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前后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对比
通过《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深深体会到,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又极大地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成就了精品课程。
[1]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秦宗会,胡武洪.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之一——师资队伍[J].中国西部科技,2008(20).
[3]袁耘毅,闵卫国,曾宪祖.针对高校教师需要特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4]张金辉,韩秀花.激励理论在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1).
[5]向泾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5).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242,ebook=242
G645
A
1673-1395(2010)01-0076-03
2009212228
何幼斌(1964—),男,湖北团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岩石学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