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超
(贞丰县第一中学 贵州 贞丰 562200)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是现行普高化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二章钠的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教材P32[实验2—6](图2-7)操作:“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再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现象”,若实验成功现象是脱脂棉燃烧起来,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实验有待改进。
过氧化钠与水“滴水生火”实验是钠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能证明两点:(1)钠和水反应有氧气生成;(2)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有些老师认为要证明上述两点,[实验2—5](图2-6)中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壁就能达到目的,何必加不易成功的实验2-6呢?心存疑惑的老师若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不难明白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编者除了证明上述两点外,更重要的是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正因有“滴水生火”的实验,使本节课富有生机与活力,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供很好的素材。有些老师把它作为“魔术”引入,有些作为趣味情境展现,有些作为实验探究等,使教学收到出乎想象的效果。因此应把握好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做好“滴水生火”实验,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设好趣味教学情境。
按课本方法操作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及不足之处是:1.滴水时脱脂棉迅速吸水而潮湿,等把湿棉花上的水气化挥发干要吸收大量的热和等待较长的时间。2.敞开环境产生的热量和氧气易散失,温度达不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3.不便于学生观察且腐蚀石棉网。不少教师对该演示实验做了探究和改进,但都离不开脱脂棉的燃烧,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本实验就是利用反应产生的热量使一些可燃物燃烧,用产生的氧气使燃烧加剧,只要把握好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滴水生火”实验是容易成功的,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控制可燃物燃烧条件出发,通过不断实践对本实验作出如下改进,得出一种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易成功,便于观察的实验改进方法,方法如图2-8。
改进方法如图2-8:用一破底的试管横放在铁架台铁夹(或用试管夹)上,先加入过氧化钠,再用棉花(或淀粉)覆盖在过氧化钠上,靠底部滴加约3滴水避免把棉花全部弄湿,约半分钟棉花(或淀粉)剧烈燃烧,本人反复操作多遍,次次成功。
图2-6检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
图2-7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图2-8改进方法
通过上述改进,反应在悬挂的试管中进行,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氧气不易散失,热量能迅速累积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氧气集聚在棉花周围使棉花燃烧更剧烈,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本改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便于观察,现象更明显易成功的优点,值得同行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