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调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临床研究

2010-09-04 09:06:22张变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2期
关键词:异位症包块体征

张变琴

(陕西省韩城市中医医院 韩城 7154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占育龄妇女7%~15%,占不孕症妇女30%以上,是妇科常见症。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而其病变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和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痛性结节、血肿包块不易消除,又属疑难病。我们采用逐瘀调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并与丹那唑治疗作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2003年10月~2008年3月就诊患者,共9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年龄22~47岁,平均29.3岁;病程6个月~10年;其中轻度14例,中度30例,重度8例。对照组38例,年龄23~46岁,平均30.2岁;病程6个月~9年;其中轻度10例,中度23例,重度5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B超、腹腔镜或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排除子宫肌瘤及全身性严重疾病者。

1.3 中医辨证 腹痛有定处,盆腔可扪及包块,月经紊乱,痛经,不孕,舌紫暗或瘀斑。中医辨证为血瘀证。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逐瘀调经汤(自拟方)内服。组方:柴胡10g,枳壳 10g,两面针 10g,当归 10g,桃仁 10g,生水蛭 4g,三棱 10g,莪术 8g,何首乌 20g,三七末 5g(冲服),茯苓 15g,延胡索 10g,菟丝子 15g。加减:月经过多者去桃仁、三棱、莪术,加艾叶;经前乳房胀痛者加郁金;经期少腹冷痛,疼痛拒按,得热痛减,加干姜、桂技、小茴香;疼痛有灼热感,肛门坠胀,经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加黄芪、党参、升麻;腰酸,经少色暗,婚久不孕,加续断、菟丝子、淫羊藿。服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丹那唑,每天600m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3 观察方法 (1)安全性观测:一般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2)疗效性观测:治疗期间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每月定期妇科检查,复查B超,观察包块及结节的变化。两组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

2.4 统计方法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判断标准[2]判定。(1)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基本消失,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3)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4)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盆腔包块、B超检查均以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妊娠8例,对照组妊娠1例。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3 两组症状、体征有效率比较 表2示,治疗后两组痛经、性交痛、附件包块、附件增厚、盆腔结节等症状或体征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附件包块、附件增厚、盆腔结节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随访1年,治疗组又有4例妊娠,对照组有2例妊娠。停药后治疗组复发5例,占9.62%,对照组复发12例,占31.5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有效率比较 %(例/例)

3.4 两组用药后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治疗组中除2例出现痤疮外,余无其他副反应。对照组中,14例出现肝功异常,丙氨酸转氨酶增高60~100U/L,13例体重增加2~6kg,8例出现痤疮,5例出现多毛,21例闭经。对照组副作用较治疗组明显。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以进行性和继发性痛经、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不孕为基本特征,妇科检查有痛性结节、盆腔包块等,属中医“痛经、症瘕、不孕”等范畴,也属沉痼难疗的腹中积聚病症。根据其腹痛有定处,多扪及盆腔包块,并常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的临床特征,多辨证为血瘀证,主要病机是瘀血为患。中医有“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之说,瘀血留结下腹,瘀阻冲任、胞宫、胞脉、胞络,不通则痛。瘀积日久,形成症瘕。故治宜活血祛瘀,消症,调经止痛。逐瘀调经方中柴胡、枳壳、当归、生水蛭、三七、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两面针、桃仁、三棱、莪术消症散结;何首乌、菟丝子养血补肾调经:全方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消症、调经止痛之功。病理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纤维组织增生、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反应等相关因素。活血化瘀类中药能改善微循环,促进包块吸收和粘连的松解,消除异位症症状;菟丝子等补肾类药能调节内分泌,并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对异位内膜的排斥作用。

本组治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地改善症状和体征,不影响月经周期,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但对晚期病程长的患者,纯中药治疗作用较慢,疗效也不稳定。故对本症的治疗,应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若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于5~6cm),则应考虑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调养情志,少吃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注意经期卫生,能获得更满意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267-271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6(11):376-377

猜你喜欢
异位症包块体征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