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员异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0-09-04 03:37郭春丽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核心成员社员异质性

□郭春丽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072]

□赵国杰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保定 071000]

基于成员异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

□郭春丽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072]

□赵国杰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保定 071000]

当今世界,知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应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看作是促进农业发展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之一,近来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特点,借鉴实践社群中社员身份划分标准,将合作社成员进行分类,并综合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层次”知识管理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 成员异质性; 知识管理模式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背景以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一切组织和个人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进而进行知识的创造和转化,实现自我超越,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知识管理就成为了各类社会组织应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在“大市场”和“小农户”矛盾日益激化的当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农户自发建立或者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蓬勃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农户的“话语权”以及农民的收入。但是,作为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当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异质现象突出、成员生产规模小且兼业现象普遍,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和发展。鉴于此,我们迁移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管理模式,以期有助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回顾

当下,知识管理是一个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尤其是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颇多。野中郁次郎建立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型(SECI),首次将3类不同知识组合之间(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3种不同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四种不同转化过程(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的知识转化建立在一个模型中[1~2],重构了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霍尔萨珀尔和乔西将知识管理分为个体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跨组织知识管理、国家知识管理四个层次[3],他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跨组织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组织间知识管理比其他层次内的知识管理更难以实施。孙永波通过对工业环境、技术工具、观念文化、实践方式以及成本等障碍的分析,指出国内企业的知识管理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来看,都处于起步阶段,得出该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正确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式”,并创构了基于顾客、产品差异程度、企业知识构成和产品生命周期四个因素的CDKL分析模型[4],提供了知识管理研究的新角度。

对新生事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当前集中在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管理研究尚付阙如。本文基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水平,引入知识管理理论,以期开启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的另一角度。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主体分类

为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有必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主体进行分类。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引入阶段[5],具有生产规模小、兼业现象普遍、农户异质性强等特点,异质性表现在资源察赋、要素投入、对合作社的贡献、利益诉求、承担风险以及参与水平等方面,本文的成员异质性主要是指成员参与合作社活动的水平不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的主体包括社员、当地的非社员、农业企业或超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本文以参与水平不同为参变量的成员异质性特点对合作社相关主体进行分类,借鉴实践社群中社员身份划分标准[6],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主体分为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外围成员、交易性的参与者、访问者等六分类,即:1)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一般都有一个或数个“能人”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至为关键的核心作用。根据我国发展比较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能人”的实践情况,我们首先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即“能人”从相关主体中分离出来。“能人”多是农村经纪人、种养能手、运销大户等。相比于一般的农户,能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多的社会资源、创新意识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具有先进的种植技术或者运输设备和销售渠道,比一般农户的收入水平都高,比较容易受到当地农户的追捧,领头、示范作用明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处于引入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灵魂。2)核心成员。核心成员是一个较小的群体,但正是这个群体的热情、能力和参与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能量。核心成员一般包括理事会成员和出资额较多的农户,他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羊,制定合作社的战略规划并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同合作社社员一起生产,共同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惠顾者。3)正式成员。这些成员可以看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从业者”,是他们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得到界定。他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忠实的支持者,定期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社员大会并进行民主选举,时刻关注合作社的发展战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各种服务,比如优惠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接受技术服务以及培训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惠顾者。4)外围成员。外围成员虽然属于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很少参加合作社的活动,而且他们在合作社中也没有多大的权威。外围成员或许是因为对合作社不信任,随大流才加入的,或许是新加入者。他们分享合作社的优惠服务,也是其惠顾者。5)交易性参与者。交易性参与者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他们不时地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助(比如当地的非社员农户,需要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的购买或者农产品销售信息等),或者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比如农业生产资料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企业或超市购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等),从而在这种交易性活动中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生了互动。6)访问者。这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人群,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会时常访问并获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成果,有的会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些支持。比如,到合作社来参观学习或者进行经验交流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于发展形势的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新闻报道,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普及合作知识的新闻媒体;由于工作需要而经常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以及时地制定适合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为合作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的农业职能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修正理论,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有的专家学者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由此可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按照参与水平不同,可将成员分为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和外围成员。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他们可能会在不同层次之间反复,变化身份。交易性参与者以及访问者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的外部主体,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样产生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一来当交易性参与者感觉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真正给他们带来收益的时候会加入合作社而成为外围成员、正式成员甚至核心成员;二来访问者比如新闻媒体通过对典型的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报道宣传,提高了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增强了农户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合作社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能披露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注意,从而可以集中社会智慧和力量来解决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种问题。

三、基于成员异质性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模式

鉴于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成员异质性突出,农户兼业现象普遍等特点,本文认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培养农户的合作意识,以保障合作社的稳定,因为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其发展。培养社员的合作意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1)实践参观。定期组织社员代表去发展较早且比较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既可以让社员切切实实地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能够使他们增加收益的,又可以增强不同合作社成员之间的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2)教育培训。由合作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主管合作经济的职能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进行合作意识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发展路径、各国合作经济尤其是农业合作社发展状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的经济环境、合作社的优势以及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政策等,让社员真正地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特点及发展前景,同时辅以发放一些简单易懂的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料,如合作社的章程等。另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以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村级广播等新闻媒体对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宣传报道,以起到标杆作用,从而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

在社员具有较高的合作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良好生存空间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必要引入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管理是社会组织实体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和思考周密的努力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开发知识、培育知识和应用知识来增加组织实体的价值,积极地推动组织实体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和既定目的[3]。

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一个极其复杂的、持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其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3个层次。依据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管理层次分为3层:个体(成员)知识管理层、群体(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和外围成员)知识管理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层。每个层次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学习的能力。阿吉里斯认为组织学习是所有组织都应该培养的一种技能。据此,本文综合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适合引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管理模式—— “5层次知识管理模式”[7],如图1所示。

图1 “5层次”知识管理模式

由图1可知,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个体成员的知识创新是合作社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成员与其所在的群体以及其他群体之间共享新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评价和选择,得到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求的新知识,然后将新知识应用到合作社的组织工作中,从而可以提高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增强其竞争能力。就此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人学习循环层。个人学习循环层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合作社成员(包括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外围成员)在参加生产或销售的过程中对生产技术的改进、销售渠道的开发和整合以及个人对合作社组织结构、治理机制以及利润分配方式的建议等,都是成员创造的新知识。在这个知识创造的阶段,要注重对成员的培训,包括生产加工技术、营销策略、合作意识以及对经济的预测等等,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发人力资源。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特点突出,尤其要关注能人和核心成员创造的新知识。

基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到个人学习循环层的知识创造主要集中在能人以及核心成员间,尤其是“能人”。有的“能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传统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原来的生产方式,或者引进新品种、新的种植养殖技术,通过对引进品种或技术的改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有的“能人”在当地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情况下,经他人介绍、新闻媒体宣传等,感知到某种农产品的市场潜力,且率先引进这种新品种,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个人示范影响很大。

第二,个人间学习循环层。这是个人学习循环层和群体学习循环层的连接层,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对处于引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最为关键。对于处于引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主要表现在技术传播和扩散。在能人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不少农户纷纷前来学习,包括与创新农户同质/近质的农户和异质/远质的农户。同质/近质的农户是指资源禀赋与创新农户相同或相似,而异质/远质的农户则在资源禀赋方面与创新农户有较大差别。相对于异质/远质的农户而言,同质/近质的农户学习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实践中表现为“拿来主义”,而那些异质/远质的农户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新技术进行改进,并在这个过程中再行创造新知识。同时,技术扩散还受血缘关系和空间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知识产权制度不发达的情况下,“能人”比较愿意将自己创造的新知识传授给亲戚朋友,以及居住比较近的农户。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个人间技术扩散和传播方式

本文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拥有新知识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共享新知识,对做出贡献的成员一定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从而提高成员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群体学习循环层。依据成员异质性可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分为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外围成员,因此也就形成了能人群体、核心成员群体、正式成员群体、外围成员群体。共同的资源基础使得同一个群体之间成员的知识共享比较容易,新知识经过群体的评价和筛选以致改进,新知识就能够成功地被群体应用。

第四,群体间学习循环层。作为联结群体学习循环层以及组织学习循环层的连接层,其作用同个体间学习循环层一样绝对不可轻视。由于共同的资源基础(包括自然资源、资金资源、教育资源等)导致每个群体中的成员交流较频繁,而群体间的知识共享遇到了障碍,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知识创造阶段,要鼓励各成员群体间的沟通,应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设置中体现各个成员群体的话语权。本文认为,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或者监事会中适当增加正式成员或者外围成员,或者让有文化、有素质的外围成员担任执行监事。这样的组织结构设置能够体现外围成员的利益诉求,增加他们对合作社的信心,从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转变为合作社的正式成员甚至核心成员,壮大合作社的力量,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和发展。

第五,组织学习循环层。组织内各群体对新知识进行评价和筛选,通过多方博弈,最终选择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运用到组织的运行中,从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效益。新知识在组织的运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并引起合作社成员或群体的注意与思考,经过成员的创新产生新的知识,即开始新一轮的知识创新。当然,在组织层次知识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系,尤其是发展较早、运行规范、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学习其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可以组织社员代表或者理事会成员去参观学习,也可以邀请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者来现场指导。

本文建构的基于知识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交易性参与者和访问者。这些外部力量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层次的知识管理,比如政府的支持政策、专家学者的技术指导以及舆论与媒体的宣传报道,都可能激发社员或群体进行知识创新的思想。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外部力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创新。

四、小结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存的土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下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益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制度安排,被看作是促进农业发展二次飞跃,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前国内学者比较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及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的时候,本文引入知识管理理论,基于成员异质性将合作社成员分为能人、核心成员、正式成员和外围成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5层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管理模式,且提出了每层的知识管理应该关注的问题,给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 NONAKA I, TOYAMA R, KONNO N.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 (1): 5-34.

[2] NON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62-70.

[3] HOLSAPPLE C W, JOSHI K D. A Form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ntology: Conduct, Activities, Resources, and Influenc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5(7):593-612.

[4] 孙永波. 企业知识管理模式选择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6(3): 32-138.

[5] 赵国杰, 郭春丽. 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命周期分析与政府角色转换初探[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1):76-80.

[6] 查尔斯·德普雷, 丹尼尔·肖维尔. 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7] SANCHEZ 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EB/OL].[2009-6-1]http://www.lri.lu.se/pdf/wp/2005-3. pdf.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of Farmers’Cooperatives Based on Members’ Heterogeneity

GUO Chun-li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ZHAO Guo-jie
(Hebe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Nowadays, knowled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various organizations to deal with changing and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o wi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Farmers’ cooperatives are seen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agriculture leap, which are concerned recently.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members, using the standards to classify the members of practice community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classified the members of farmers’cooperatives, combin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and built “5-level”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farmers’ cooperatives; members’ heterogene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F306

A

1008-8105(2010)02-0006-05

编辑 戴鲜宁

2009 − 09 − 11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0873032),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00800369)

郭春丽(1982− )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国杰(1950− )男,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核心成员社员异质性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油菜脯氨酸代谢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核心成员鉴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能力建设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关于国际项目管理基本问题的案例分析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