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散文语言的审美特质

2010-08-31 03:58刘瑞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抒情性散文语言

刘瑞敏

【摘 要】散文在语言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美感特质,本文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例,深入细致地阐释了散文语言的优美、雅致与抒情性等特点。

【关键词】散文 语言 优美 雅致 抒情性

语言的优美是叙述描写性文体的共同特质,但对散文来讲,又与小说等叙述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小说语言的美主要体现在形象的传神上,而散文的生动形象性除了追求整体气氛与效应之外,最主要的是语言本身的优美与雅致。

散文语言的优美,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之上。修辞,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修辞是指比喻、借代、夸张、拟人以及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各种明显地使用了辞格手段的方法,消极修辞是指各种词语和句子的选用与变化。它们虽然不像积极修辞那样明显地带有修饰性,但却以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显示作者的语言功力。

请看余秋雨是怎样描写沙山脚下的“月牙泉”的: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沙原隐泉》)

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沙山下那一汪清泉的清秀、柔美。它是那样地让人怜爱,谁看到它,都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看看多么生动感人。而且下文连用四个反问句式形成一组排比,不要说聚合美景,激活想象而产生的意境美,就是语句本身也给人一种十足的享受。它是那样的宛转而有气魄,好奇中充满赞许,让人回味,让人叹惋……

是的,散文就是这样常常采用各种修辞格和各种句式句型,巧妙的比喻,大胆地夸张,优美的排比,精采的叠句,生动形象的描绘,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地构成一种特有的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雅致,主要体现在文言词句的选用和古典诗词语句的插入之上,通过插入古典诗文,使雅致与流畅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给人一种特有的典雅气质。请看梁实秋先生的《雅舍》文中的一段文字: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此段用语多参入文言词句,并在最后连插了两句诗文语句,走笔显然有骈丽之痕、诗赋之迹,但已滤清了古奥和艰涩,留下了富丽和典雅。这种以古今语汇为砖石、以古典语句为框架的语用笔法为现代不少散文作家所用,既严谨、整饬,又畅达、流丽;既古韵悠扬,又新姿勃发。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句段,连篇迭出,不仅可诵可吟,可品可鉴,而且有时还能与景物相应,增添历史感与沧桑味。你看读着《雅舍》中的这些语段不是真有迈入“雅居”亲聆“雅言”之美吗?

除了优美与雅致之外,散文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抒情性,它的情感的饱满与真挚性。

一般写作,讲究构思,这是不错的,但散文的创作,往往并非如此。散文之作,往往一触即发,其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散文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常是自然事物触发的结果,而并非作者努力“做”出来的。比如苏东坡的散文常先有警句,冠于篇首,但与所叙事物,仍为血肉。这是议论,抒情亦如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虽是内心素有,但也是即兴而发,是眼前景物激发的结果。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也全凭内心情感的饱满与充沛,请看下面的两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懷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试问此等文字谁读了不情感涌动,宏志大起?特别是其中画线的两句,简直就是人生抱负的经典凝缩了。没有情感,不成其言;感情低下,难就其文。这就是散文的又一显著特征。

诚然,散文也有浅白疏淡之言,但浅而不漏,淡而不寡,细细品味仍有齿颊芬芳之感。这与小说之类的叙述人学也有着显明的不同。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本段文字虽然浅淡,但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余光中先生那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特别是“杏花,春雨,江南”三个词语的选用与组合,更是历来被称道的淡而有味的典范。

总之,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抒情文体,其语言也是具有独特的韵味的,如果你爱散文,就请从品味它的独特之美入手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一中。

猜你喜欢
抒情性散文语言
探讨音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臆断”所指非李渤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