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佳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工程,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必须使语文课堂设计达到最优化,因此对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优化设计 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语文教学又是综合性最强、可变量最大、费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种教学,其教学难度亦不待言。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处在一种迷乱状态中,“灌、乱、搬、慢”的教学现象广泛存在。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而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更是语文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它是由原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他于1972年写成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提出了“最优化”的概念。所谓“最优化”指的是“从一定标准看是最好的”。巴班斯基提出的过程最优化的第一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第二个标准是“学生和教师遵守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概括地说,就是要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花最少的教学经费,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的理论在80年代被引进我国,对中国的教改实践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战略思考有着重大的影响。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要求上的优化,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的优化,三是在教学方法上的优化,四是在课堂结构上的优化。下面,我想就课堂结构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优化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中,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处在关键地位,它决定着一节课的优劣程度。课堂教学结构达到了优化标准,那么一节课的价值或者说效果就能显现出来。
那么,什么是课堂结构?它指的是一节课的环节或步骤,以及各个环节或步骤间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直接体现。它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学科性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进行安排和调整。具体地说就是把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按照本班本课,此时此地的实际需要,恰如其分地进行排列组合。一节课里安排几个环节,多少步骤,这些环节以及步骤的序列孰先孰后,时间哪长哪短,每个环节以及步骤各自采用何种方法,教学哪些内容,达到什么要求。同一篇课文,教学结构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用顺的向式,又可用逆的向式;既可以是跳跃式的,即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抓住几个关键处,采用“跳跃前进”的形式,组织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课文;还可以用中心开花式的,从课文中间拎起一个关键问题,从此展开,前瞻后顾,提纲挈领,统摄全文。各地一些优秀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语文教学过程优化原理,因地制宜地设计出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说达到了优化的标准,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起了极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相当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它作为一种形式,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所产生的作用常常是积极和主动的,有时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使教学过程发生质的变化。许多优秀的教师,如于漪、魏书生等,他们的成功更多表现在他们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上。因此,我们应当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使之优化,成为“最好的”。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语文教学方法是实施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而地完成语文知识教学、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品德情操的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途径。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哲学家黑格尔把方法喻为耕地的犁;革命家毛泽东把方法看作过河的桥或船。它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使一节课生动或无味,使学生有所得或无所得的决定因素之一。优化教学方法,将是推动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一个必要步骤。因此,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办法”,即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节省时间和精力的那些做法。“对教师的教来说,是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学来说,在学习中合理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
语文教学方法究竟如何优化?近几年来,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推出了一套套方案,亮出了一个个标准。有些认为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至少包括这样四项内容:一是提高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的科学性;三是注意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四是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教学方法是否优化,则有四条标准:一看时间效应,即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间上是否经济;二看质量效应,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质量上是否能够保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四看社会效应即运用此方法是否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观点和主张都能给人以启迪,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呢?笔者认为,要使语文教学方法优化,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自成体系。这四句话既是四项教学的要求,也是依次遞进,逐步上升的四个发展阶段,四种教学境界。
科学选用是基础,是优化教学方法的起码要求。
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要使所用的教学方法符合优化的标准,在选择运用时,必须依据正确的教学思想,既定的教学目的,学科特有的性质,教学内容的情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的状况,尽量做到课时少而效果好,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同时还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邯郸学步”的负效应。总之,一句话,就是必须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理。
其次是巧妙组合。即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将千变万化的教学方法,巧妙地排列组合,使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如《春》一课,我们可以将诵读法,讲述法与抄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地安排在某个环节,某个步骤;使一节课有张有弛,有起有伏,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能力的训练及美感的熏陶,从而提高了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使之达到优化的标准。
第三是刻意出新。通过引导改造和更新换代,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比如以往在分析古诗《渭城曲》时,大多老师采用了讲解的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却另僻独蹊,在传统的讲解法的基础上,大胆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先利用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离别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合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还利用画画的方法,让学生边了解诗文边勾勒图景。方法新颖独到,别具一格,这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还能给学生美的陶冶。
最后是自成体系,日臻完善。这要求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艰苦的教改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体系。许多优秀的教师正是如此。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经验,并把这规范化、体系化,构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如宁鸿彬的“八字四性”教学模式,于漪的“无恒”教学等等。体系的完善性,恰好是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总和。如能达到体系的完善,那么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也就可以达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佳妙境界了。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