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篇中的话语再现研究一瞥

2010-08-30 05:50
关键词:文类语料库新闻报道

张 霞

(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2.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书面语篇中的话语再现研究一瞥

张 霞1,2

(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2.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话语再现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语现象,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学术语篇中引用的可靠性无不有赖于对话语的真实再现。语料库方法是揭示语言实际使用规律的强劲工具,两者的结合无疑为话语再现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考察了再现话语的不同语言手段,包括前语料库时代的体系及语料库实证支持的体系,审视了话语再现的不同方式如何影响再现话语与原话语及当前话语的关系,并提出这项研究对语篇理解及语言教学的启示。

话语再现;语料库;新闻报道;学术语篇

一 引言

话语再现(discourse representation)即我们常说的引用(quote)或报道(report),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Halliday在1994年提出的功能语法体系中将之归为小句逻辑语义关系中的投射(projection)一类,并给出如下定义:投射的功能不是直接表达非语言的经验而是再现另一个语言表达。[1]如小句that’s an absurd idea处于投射关系中时,“he rightly said that that’s an absurd idea”或“he even said that that’s an absurd idea”,引述人除再现话语外还通过rightly和even两词传达自身对再现话语的态度。再现话语和当前话语分属两个交际目的不同的话语情境,这就产生了服务当前话语和忠实于原话语的表达矛盾,两种力量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话语再现的语言手段,形式不一、功能不一,传达出的交际意图更是不一而足。

话语再现现象虽然常见,但其社会功能不容小视,尤其在以客观公正为标准的新闻报道中更是如此,因为媒体对话语再现内容和再现方式的选择无不体现着媒体自身的传播意图。涉足这个研究领域的不乏大家,研究方法也是见仁见智,既有理论模型的建构如Halliday[1]及Leech&Short[2]所做的工作,又有基于实证的研究如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建立的书面语及口语中SW&TP(Speech,Writing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语料库及其研究成果,还有对语言表达和社会体制的关系所做的批判研究如Fairclough对媒体报道中话语再现所做的研究[3],对话语再现各成分及位置关系的细化研究也不在少数。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话语再现”这一术语在描述语言使用(language use)时涵盖了口语、笔语和想法再现几种现象。心理语言学或自然语言处理中类似presentation的representation一词往往用于“表达”或“重建”概念,例如旨在将与语境相关的话语意义用形式化的方式表达或重建出来的话语重建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4]与话语再现现象就截然不同。在语言使用研究领域中,discourse representation是描述话语再现现象较为通用的术语,使用者包括专注于媒体报道中口语再现(speech representation)研究的Caldas-Coulthard和专注于批判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研究的Fairclough,而语料库领域以Short为首的兰开斯特大学研究小组则以SW&TP来描述话语再现现象。本文出于统一术语及表达简便的考虑,英文和中文术语分别采用了“discourse representation”和“话语再现”。

话语再现在不同的文类(genre)中话语功能不尽相同,再现内容的选择及再现的方式有不同的惯例。这一点在书面语篇中体现尤为明显,最极端的例子即是完全靠对话展开的戏剧剧本。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叙事性语篇中话语再现现象也频繁出现,但再现的语言交流往往有结构上的简化。如小说中的虚构对话描写多省略寒暄语(phatic communion)及现实对话中常见的I-R-F(Initiation-Response-Follow up)结构中的回馈语步,新闻报道中的现实对话描述更是简化到往往只剩一个报道者认为重要的语步[5]。Fairclough将其归结为“信息文化”(ideational culture)在话语再现中的体现,只传达再现话语的信息意义而忽略其人际意义。[3]学术语篇作为某一科学领域知识累加的工具话语再现更是不可或缺,而且因为有了话语的争鸣,再现的形式与功能更是丰富,不仅要传达话语的信息意义,还要体现研究者有扬有抑的观点立场。但形式与功能的多样化也使得再现的话语越来越远离原有的话语情境和意义功能。

二 形式与功能

话语再现的语言形式研究由简及繁有 Quirk[6]体系,Leech&Short[2]体系及经SW &TP语料库验证补充过的Leech&Short体系。Quirk提出的话语再现手段有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及自由间接引语。[6]后两者没有转述分句或引号(reporting clause),再现行为多由其他手段如动词时态形式的变化来标明,因而转述话语和被转述话语间缺乏明显的界限,Fairclough的批判性研究将其归为一类并命名为“无标志用法”(Unsignalled)[3]。Leech&Short模型较之Quirk体系更为系统,分口语和想法再现两个模块,后经修正又加入笔语再现模块。想法再现多见于虚构的叙事性语篇,因为其中人物的言行及思维都处于作者掌控之中;在新闻报道及学术语篇中口笔语再现则更为常见。Leech&Short认为话语再现的语言手段并不隶属于孤立的范畴,而是处在一个连续统(cline)的某个位置上。[2]如口语再现连续统依据形式(语法和指事)、功能及语用特征的不同,包括言语行为再现(Narrator’s Report of Speech Act),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及自由直接引语五个标志。直接引语满足三项标准:一是再现话语的命题内容,二是忠于话语的词汇结构,三是再现话语的言语行为;间接引语满足后两项标准;言语行为再现则只符合第三项标准;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在形式特征和与原话语的关系上介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Short主张自由直接引语是直接引语的一个变体[7],理由是两者形式类似且功能相近,这个连续统经 SW &TP语料库验证后又补充了NV (Narrator’s report of Voice)范畴,即转述者对被转述话语声音的描述,其他如话语内容、词汇结构、言语行为等概不涉及,如“a low voice burred like a bee”或“after talks in Belgrade”。笔语和想法再现连续统的构成与口语再现类似,但口语再现的无标记语言手段为直接引语,而想法再现范畴则为间接引用,这主要是因为想法再现多来自作者推断而口笔语再现有原话语参照物[8]。此模型在SW&TP语料库中得到验证,但想法再现统计意义上的无标记语言手段为介于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之间的自由间接引用,研究者将其归结为文类特征,因为想法再现多见于文学语篇而使用自由间接引用的描述比间接引用显得更贴近人物,也就是说话语再现的不同形式手段有其相应的文类特色,在不同文类中的使用惯例也会不同。

对话语再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还有Halliday的投射复句范畴[1]及 Fairclough的话语再现五项参数的提法[3]。前者在小句层次上探讨话语再现现象,胜在描述系统而精确;而后者从话语层面进行了更为宽泛灵活的研究,提供了话语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一个有效界面。Halliday的投射关系定义我们已在引言部分提到,即对话语经验的再现[1]。这个投射体系有两个维度——形式维度和功能维度。形式维度由并列(parataxis)、从属(hypotaxis)及嵌入(embedding)三种结合方式构成。并列方式中投射小句与被投射小句处于平等地位,以直接引语为代表即我们常说的引用(quote);从属方式中被投射小句从属于投射小句,以间接引语为代表即我们常说的报道(report);嵌入方式多以名词短语形式出现,被投射小句从属于一个描述言语行为的名词。功能维度包括多用来投射确切言词的“述说”投射(locution)和多用以再现话语内容的“想法”投射(idea)两个极点,述说投射“距离实际经验有两步之遥”而想法投射对现实则只有一次语言编码[1],整个映射体系和示例如图所示,最后一行是传统体系中对应的话语再现语言手段:

图1 Halliday投射体系图示[1]

Fairclough描述话语再现的五个参数着眼于“主要话语”(primary discourse)和“次要话语”(secondary discourse)也即当前话语和再现话语间的动态关系。[3]参数一“引语模式”(mode)主要是形式上的分类包括直接引语DD(Direct Discourse)、间接引语ID(Indirect Discourse)、无标记引语Unsig (Unsignalled),还列出了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的四个形式步骤即句式、人称及指事代词还有时态的变化;参数二“引语边界”(boundary maintenance)主要关注主、次要话语融合的程度,分为“为我所用”(incorporation)和“我为他用”(dissemination)两大类,在前者中“次要话语由主要话语的声音转述出来”而后者中“次要话语的声音取代了主要话语”而导致读者对“声音”来源可能的误解,如 Neil Kinnock says‘Margaret Thatcher must resign’,“为我所用”式话语再现为“Maggie must get out,says Kinnock”,而“我为他用”式再现则为“Margaret Thatcher must resign”;第三个参数“风格”(stylisticity)和第四个参数“情境”(situationality)主要测量次要话语除信息意义之外的人际意义及话语情境的再现情况;第五个参数“语境”(setting)关注的是次要话语在当前话语中的上下文多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再现话语的理解,Fairclough还编制媒体报道小语料库对五个参数进行调查并研究了其语用功能及社会效应。[3]

三 不同文类中的话语再现

上文所述话语再现的语言手段及特征在不同文类中分布并不均衡,这主要是由各文类的话语功能及作者自身的语用意图所决定的。所谓文类是由一组成为惯例的交际目的所标志的交际事件[9],不同的文类有相应的组篇模式及语言特征,附带一定的人际意义和社会功能,如研究论文 (research article)的结构与科学研究的程序高度相关,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几个部分。书面语篇中有一类“制度性话语”(institutional discourse)社会效应又会相对较大,如新闻报道因其暗含的公正客观标准,学术语篇以其附带的客观科学价值,信息来源看似可靠,但实际上任何语言运用都会体现作者的交际意图,在话语再现这样涉及两个话语情境、两个交际意图,所谓的互文 (intertextuality)条件下,这种“声音”之争尤为引人注目。以下我们将对新闻报道和学术语篇中的话语再现分布模式及其功能效应的一些研究做一简略回顾。

(一)新闻报道

兰开斯特大学建立的SW&TP语料库有书面语和口语两个子库,书面语部分主要由虚构的散文体语篇、新闻报道和传记(包括自传)三部分构成,虚构语篇子库由经典文学和畅销小说组成,新闻报道子库的语料采集自英国知名的严肃报类(broadsheets)和小报(tabloids)。因为建库的目的是为验证和补充Leech&Short模型,对语料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个模型展开的。调查结论中有关新闻报道的部分如下:新闻报道中口语再现现象比虚构语篇显著,这是由其话语功能决定的。新闻报道中口语再现的常用语言手段随报纸种类变化而不同,严肃报类中前三位依次为间接引语、言语行为再现和直接引语,三类所占比重差别不大;小报中则为直接引语、言语行为再现和间接引语,其中直接引语占小报所有话语再现的50%强,这个比例与虚构语篇话语再现的构成相当,以上种种成就了严肃报类的稳重风格和小报的生动风格。笔语再现少见于新闻报道,想法再现在新闻报道中几乎不出现[8]。

Fairclough对媒体报道中话语再现的研究采用对比话语分析法,围绕上文所述五个参数展开:(1)参数一“引语模式”关注再现形式,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DD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再现话语重要、来源权威或报道者意欲拉开与再现话语的距离,再或有足够的报道空间时;间接引语ID是一个语义模糊的范畴,它可能精确再现词句也可能只再现话语意义,还可能是一定篇幅原话语的一个小结,不对原话语的词句再现做出承诺,节省空间而且便于当前话语的组织;而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的无标记引语Unsig则模糊了当前话语和再现话语的界限,可能使读者对“声音”的来源产生误解。(2)对参数二“引语边界”的研究发现新闻报道中主次要话语的融合程度很高,“为我所用”类话语再现主要采用的再现模式是间接引语ID而“我为他用”类话语再现主要采用的再现手段为无标记引语Unsig,风格较为严谨的报纸话语再现多属前者而大众化的报纸则偏爱后者。(3)对参数三、四、五即“风格”、“情境”和“语境”的研究显示,新闻报道中原话语人际意义和话语情境再现程度都很低,与之相对,当前话语中为读者理解再现话语提供导向的上下文分量颇重,采用的语言手段常见的有描述言外行为、有选择地突出原话语人际意义及话语情境的部分特征、先转述大意后再现话语(formulation)。综上,Fairclough总结了媒体报道话语再现的两大趋势,一是媒体日渐成为社会权威的传声筒,“使官方观点成为大众成见”,二是“信息化文化”日渐盛行而话语的人际意义和具体情境被漠视[3]。

(二)学术语篇

学术语篇中的话语再现多为笔语再现,最常用的语言手段为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和言语行为再现。直接引语多是缘于当前话语作者赋予原话语特殊的地位,或是权威经典或是批判对象;而间接引语如上文所述是一种语义模糊的话语再现手段,可以再现原词原句亦可再现话语意义,甚至可对一定篇幅原话语做出小结,在语义和组篇上更为灵活因而也更为常用;言语行为再现在学术语篇话语再现中是体现当前话语作者交际意图的重要手段,在下文的Hunston研究评述中会论及。Short et al对书面语篇中笔语再现的研究中未纳入学术语篇[10],语料库证据证明新闻报道和虚构语篇中最常见的笔语再现手段为自由间接引语,研究者将其归结为笔语再现的原话语参照物较之口语再现易得,因此话语再现者不愿对原词原句的再现做出承诺,学术语篇中多用间接引语是否也与辗转引用的频繁出现导致当前话语作者不愿对词句承诺相关呢?以上在Fairclough体系中应属引语模式描述,由间接引语的频繁使用还可推知学术语篇中的话语再现主次要话语融合程度较高,且多属“为我所用”型。

Hunston曾对学术语篇中话语争鸣时双方观点的再现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经验和非经验)、不同性质的研究(实验和无实验,新数据和旧数据)话语争鸣的表现方法也会不同,甚至可以此为语言内部标准对学术语篇的不同文类进行重新划分。[11]各文类再现话语争鸣时共有的手段:一是对再现话语性质的区分,是观察事实、实验结果还是推断解释,这主要靠转述话语中的言语行为描述动词来实现,言语行为再现作为体现当前话语作者对再现话语所持立场观点的标志在学术语篇中不可或缺,因为“惯例要求作者辩明为何在当前话语中引用该话语”[12];二是对话语性质的进一步修饰,这主要凭借话语来源的再现方式来实现。作者支持一方的话语来源多带有客观公正色彩或通过被动语态再现,对话语来源不加说明;而作者反对一方的话语来源则往往是某个个人或个别研究以暗示其主观或个别性。各文类话语争鸣再现的显著区别:一是明示作者对再现话语态度的报道动词(attitudinal reporting verbs)的使用,二是对这些动词的修饰语,三是对话语公允性的表述。非经验学科学术语篇使用表明态度的报道动词较多,且会出现一些在经验学科学术语篇中不会出现的搭配,如“correctly observe”或“persuasively demonstrate”;对话语公允性的明确表述也多见于非经验学科,如“it can hardly be disputed”等,体现出当前话语作者对再现话语有较多干涉。在语言科学学术语篇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异质或分化现象,有的语篇较多呈现非经验学科学术语篇的特征,而有的语篇在话语争鸣的语言特征上则更靠近经验学科学术语篇,这也是Hunston提出依据语言内部标准重新划分文类的理由。另外,学术语篇中话语再现的时态也可体现作者对再现话语的态度[9]。以上可看做 Fairclough体系后三个参数在学术语篇中的表现。

四 结论与启示

综上,即使是类似新闻报道和学术语篇之类象征公正和客观标准的书面语篇在话语再现时也难免当前话语作者的交际意图干涉,而这种交际意图又体现在细微的话语再现语言手段中,难以为人所察觉。这正是Fairclough提出话语分析应结合细致的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and intertextual analysis)和批判的功能分析之理由所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对话语及其社会功能产生更深的认识。这样的研究对语言教学启示良多:首先是在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中可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类中话语再现惯例的语言手段及其功能,并在语言理解和产出中自觉运用;其次在一般外语教学(EFL)中,应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辅以语用功能及话语功能的说明和例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并不只是形式有别。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1994.

[2]Leech G,Short M.Style in Fiction[M].London:Longman,1981.

[3]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5.

[4]Kamp H,Reyle U.From Discourse to Logic[M].Dordrecht:Kluwer,1993.

[5]Caldas-Coulthard C R.On Reporting Reporting:the representation of speech in factual and factional narratives[M]//Coulthard M et al.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295-308.

[6]Quirk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85.

[7]Short M.Speech Presentation:the novel and the press[M]//van Peer W.The Taming of the Text.London:Routledge,1988:61-81.

[8]Short M.et al.Using a corpus for stylistics research: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M]//Short M,Thomas J.Using Corpora in Language Research.London:Longman,1996:110-131.

[9]Swales J 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UP,1990.

[10]Short M.et al.Reading reports:Discourse presentation in a corpus of narrativ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ews reports[M]//Diller H J,Gert Stratmann E O.English via various media.Heidelberg:Universit?tsverlag C.Winter,1999:39-66.

[11]Hunston S.Professional Conflict Disagreement in Academic Discourse[M]//Baker M et al.Text and Technology.Philadelphia/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3:115-134.

[12]Thompson G,Ye Y.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4).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in Written Texts

ZHANG Xia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his paper is supposed to be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phenomenon of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in written texts,especially news reports and academic writings.First,various language devices of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are enumerated and exemplified,including classifications from pre-corpus era as well as systems based on corpus researches.Then,it is examined how various ways of representation affect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ed discourse,the original discourse and the current discourse.Finally,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earches towards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 are given.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corpus;news reports;academic writings

book=61,ebook=133

G206;H0

A

1000-5935(2010)04-0061-04

(责任编辑 郭庆华)

2010-03-20

张 霞(1976-),女,山东章丘人,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类语料库新闻报道
文类生产
——探析文类与社会的互动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袁说友《成都文类》研究综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契接古今中外的理论辨析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