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钧 黄兹谕 吴多艺 梁明强
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112例
胡万钧 黄兹谕 吴多艺 梁明强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总有效率96.43%。结论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肩周炎 辨证施治 手法
海南省中医院(海口570203)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中年以上尤其50岁左右发病者最多,故又称“五十肩”。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由于急慢性劳损或其他原因导致肌肉、韧带、滑囊、关节等软组织退行性变,钙盐沉积及慢性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症的临床病变。笔者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均为我院2007年3月-2009年8月收治患者,男性34例,女性78例,年龄45~82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10年,平均病程3年2个月。本组病例表现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主动和被动外展、外旋及后背上台等均受限,肩峰下有广泛疼痛。病因:明显外伤史14例,慢性劳损70例,无损伤性28例;病情轻型患者38例,外展50~75°,旋转活动少于正常的1/4;病情中型患者44例,外展35~55°,旋转活动少于正常的2/4;病情重型患者30例,外展35°以下,旋转活动少于正常的3/4。以中医辨证分为3型,其中风寒湿型71例,瘀滞型27例,虚损型14例。
1.2 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施治。①风寒湿型:患者肩部酸胀麻木,怕风畏寒,得温则减,入夜疼痛尤甚不能入寐,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治宜祛风散寒宣痹止痛。药用三痹汤予以治之:川续断、杜仲(去皮、姜汁炒)、防风、桂枝、细辛、党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30g,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g,黄芪、川牛膝各30g。②瘀滞型:患者病久血瘀,或肩部外伤血瘀脉络阻塞,肩凝不动,功能活动艰难,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用血府逐瘀汤予以治之:当归、生地黄、红花各9g,牛膝、枳壳,赤芍、甘草各 6g,桔梗,川芎各 4.5g,桃仁 12g,柴胡3g。③虚损型:多见于此病后期。症见肩部酸痛,劳累痛剧或疼痛加重,病程迁延日久,肩关节活动受限,伴肩部肌肉萎缩等。偏气虚者可见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偏血虚者可见头晕、眼花、心悸、耳鸣等,舌淡,脉细弱或沉。治以调补气血,舒筋活络。药用四君子合四物汤予以治之: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甘草5g,熟地 20g,白芍 15g,当归 20g,川芎 10g。均每日 l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停药3d后行下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2)手法治疗。患者端坐,患肢放松下垂。术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使其微外展,另一手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上臂内侧。在肩前部及三角肌部施以滚法时,另一手可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和旋内、旋外活动。如施术时患者怕痛,肩臂肌肉紧张,不能放松,则可采取仰卧位,患肢微外展,并屈肘90°,术者一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用滚法施于肩前部、上臂内侧及三角肌部。两手协调配合,使关节做旋内和旋外活动。坐位,接上势,术者一手在患者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另一手可配合患肢被动的后身旋内,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椎向上抬。弹拔分离:患者正坐,患臂放松下垂,双手交替,一手固定患臂,一手搭肩以拇指弹拔大小圆肌、岗下肌腱,四指弹拔肱二头肌腱及三角肌肌腱、冈上肌肌腱。然后用同患侧手握患腕,另一手拖于肩腋下,双手做对抗牵引,持续1min。点按经穴:以手三阳经穴为主,意在镇痛、解痉,为被动功能活动做准备。以指代针点按天鼎、缺盆、肩、天宗、臂臑、肩贞、肩、曲池、中府、提拿肩井。其中天鼎、缺盆两穴在臂丛神经干上,持续重按1min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者站在患侧,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核心做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接着再做患肩内收扳动:术者站于患者背后,用腹部紧贴患者背部以稳住身体,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肘,向健侧肩关节方向扳动。术者站在患侧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慢慢向上提起,并同时做牵拉抖动。抖动时要求患肢充分放松,频率要快,幅度逐渐增大。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以放松关节。
1.3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拟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前屈大于160°,外展大于80°,内敛 45°,拇指摸背达第 10胸椎以上)。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但活动仍有疼痛。无效:治疗后症状及功能均无明显改善。
见下表。结果示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手法治疗各型肩周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6.43%。
表1 各型肩周炎治疗3个疗程疗效比较 (n)
中医认识肩周炎病因主要是由于禀赋素弱,或年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腠理不密,复感风寒外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类证治裁》载“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由此可见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是风寒湿型、瘀滞型及虚损型,其中以风寒湿证最常见。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为法则。中药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佐以活血、补虚。主要使用药物有羌活、防风、苍术、桂枝、桑枝、白芍、当归、生地黄、红花、熟地黄等等。药理研究表明[2],该类中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增加局部营养、改善肌肉萎缩之作用。中医手法治疗可以使患部软组织松弛,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改善,疏通经脉活络。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经络疏通后,疼痛自然消除。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各型肩周炎可解除疼痛和组织粘连,松弛肌筋,使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愈的目的。该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费用低、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仇穗鸣.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肩周炎132例 [J].新中医,2003,35(9):53.
R684.8
B
1004-745X(2010)09-1495-02
201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