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厚
(武汉市中医院,武汉 430014)
采百家之精义 汇疮疾之大成
——《中医皮肤性病学》评介
徐宜厚
(武汉市中医院,武汉 430014)
新春之际,我收到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函寄《中医皮肤性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该书由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三位教授主持编纂。
按照我读书的习惯,一本专著在手,我通常阅读三次。第一次是浏览,了解全书的框架结构;第二次是精读,特别是对常见病、罕见病、疑难病和体现中医特色的病种,更是十分留意。精髓部分还会留下眉批;第三次是比较读,以本书为蓝本,同时参阅有关专著及其相应书籍,从比较中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启示,进而发掘其特色和创新。我在阅读《中医皮肤性病学》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五:
一是书中收集病种三百二十余种,然其编写的内容有简有繁。简者,言简意赅;繁者,写深写透;均能达到画龙点睛之妙。繁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行文在万言之上;简者如皮肤垢着病、白化病,前者约三百六十字,后者不足三百言。尽管数字差异如此之大,但读后简者要点突出,繁者精义显露,从中受益匪浅。
二是体现时代性。古老的中医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新颖的内容。既是中医与时俱进的需要,又是继承与发扬的具体体现。书中新载入的病种达数十种,如手足口病、游泳池肉芽肿、猫抓病、放射性皮炎、人工皮炎、艾滋病等。这些疾病均是近20年来相继出现的疾病谱,似乎还有增多的趋势。及时收录这些病种会给后人留下时代的烙印。
三是“名医经验”是书中一大亮点。据我粗略统计,胪述名医经验达百人之中。其中既有皮肤科领域中的泰斗名医,如赵炳南、朱仁康、张志礼、禤国维、欧阳恒等;又有蒲辅周、董廷瑶、朱良春、张琪、刘弼臣、张镜人、丁济南、周仲英等老前辈。文中在引用时,按照各自的专长,在书中有关章节得到准确的反应,如麻疹,介绍蒲老用宣透法、表里双解法、清热救阴法、生津固脱法治疗麻疹的经验;带状疱疹,介绍朱良春用虫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特别是朱老认为蕲蛇搜风解毒之力,远较乌梢蛇为胜,故对重症、顽症必须取蕲蛇,内服与外用均有效。在红斑狼疮一节里,则分别介绍了张志礼“健脾益肾,调和阴阳,活血通络,扶正固本祛邪治则”的核心思想;张镜人常用土茯苓、鬼箭羽的经验;周仲英常用雷公藤、鬼箭羽、漏芦、青蒿、商路、蜈蚣、炮山甲、蜂房等祛风解毒、清透瘀热、活血化瘀之品,以提高疗效。
四是“临证提要”是中西医互补的切入点。众所周知,当代社会疾病谱中,有许多疾病中医可以独立诊疗,但也有不少疾病还需要中西医互补去施治。在具体应用中应当把握好有标有本,有主有辅,有治有调的尺度。如天疱疮,将糖皮质激素列入首选药物,剂量宜大不宜小,但长期应用,其副作用和合并症会威胁患者生命,适时加用益气养阴、扶正祛邪的中药则有利于疗效的提高,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这种有主有辅,标本同治的互补原则,既是中国医疗的特色,亦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护身符。
五是精美彩色图片,彰显图文并茂。书中的清晰彩图,给初学者带来重要的直观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按图索骥,有利于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有许多不可多得的图谱,公开展示,表明主编者的一片诲人爱心。如着色芽生菌病、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巨大色素痣、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二期梅毒疹等。
总之,这部鸿篇巨著可谓是采百家之精义,汇疮疾之大成,是汇理论性、实用性、现代性及文献参考价值于一体的专著,将会成为中医、西医、中西医,尤其是皮肤病专业医师和医学爱好者的镇案宝典。
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书中有两处不足之点:一是“名医经验”其内容的提法不一致,文体的排版也不一致。我认为以×××论治×××较为妥当,不必提职称之类的头衔。二是重复与错误:第359页汗疱疹与第599页的汗疱疹,要点大致相同,只是前者略,后者详,建议删去前者;第554页“奚久一”应是“奚九一”,奚老以擅治周围血管病蜚声医坛,名称一定要准确无误。
此外,我给主编提一个建议。第22章性传播疾病应将病因单列一章论述:张志礼等编著《中医性病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对性病的病因提出“湿热”、“疫毒”、“虫邪”;范瑞强等合著《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病学》(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年)对性病的病因提出“精化染毒”、“气化染毒”、“胎传染毒”;徐宜厚等编著《性传播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对性病病因提出“淫毒说”、“湿热说”、“恶虫说”、“败精说”、“淫火说”、“肝肾亏损说”、“虚损说”、“秽浊说”。由此可见,性传播疾病的致病因素既有与皮肤病的共性一面,又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对其后者,应当予以补充与完善。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最后,我引用禤国维教授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振兴中医、发展中医是一项系统、巨大和长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千头万绪中当务之急是不断总结和提高中医临床体验。本书的出版,不仅能使中医皮肤性病科医师从中吸取丰富的临床经验,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学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
(注:《中医皮肤性病学》邮购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电话:010-58882931,13691070855薛士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