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军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中医院(深圳 518034)
上肢导引功法治疗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刘牧军
对6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实施上肢导引功法康复护理,6周为1个疗程,治疗及护理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 (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认为“上肢导引功法”康复护理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具有非常明显促进作用。
偏瘫 上肢导引功法 康复护理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中医院(深圳 518034)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属于祖国医学“偏枯”、“偏风”等范畴,我院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基础上,对60例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上肢导引功法康复护理,安全、经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60例病例均为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病房采取针灸等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42岁,平均 (48.13±13.23)岁;中风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3d,平均(5.41±3.09)月;左侧瘫痪35例,右侧瘫痪25例;病变性质脑出血17例,脑梗死34例,脑外伤9例。
1.2 纳入标准 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年龄在65岁以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CT跟踪观察未见病灶进展、扩大或明显的脑中线偏移,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有高血压病者血压控制良好(140/80mmHg以下),患者及家属同意。
1.3 排除标准[2]溶栓治疗或脑出血手术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情恶化、出现新的梗死或出血,糖尿病,严重心肾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痴呆、癫痫或意识障碍者或有严重并发症;有抑郁症或认知功能障碍,Hamihon抑郁量表检查>17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查(MMSE)<15分;双侧半球损伤;上肢有严重痉挛或疼痛 (改良Ashworth分级>2级);感觉性失语;患者或家属不同意。
2.1 一般护理 保持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但避免直接吹风,防外感,注意患肢的防寒保暖。起居有常,协助各种生活需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积极预防坠床和跌仆。
2.2 饮食调护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再发脑出血。
2.3 情志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刺激。因病程长,要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鼓励患者积极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相信通过正规的治疗后病情可以改善以致痊愈。
2.4 用药及病情观察 按时规律服药,积极控制血压等,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患者情绪、神志、头晕等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和处理。
2.5 上肢导引功法术护理
2.5.1 基本手型和运动方法 患者病情稳定后,宜早期进行针灸治疗,积极协助患者进行上肢导引功法运动,促进康复。运动的基本手型有:(1)猿掌。五指伸直,四指并拢,拇指与四指分开。(2)荷叶掌。五指伸直,五指张开。(3)柳叶掌。五指伸直,五指并拢。运动方法有:(1)卧式上肢导引功法。第1节预备式,第2节单手展旗法,第3节乌龙腾飞法,第4节九鬼拔刀法,第5节迎风招展法,第6节紫燕拢翅法,第7节陈坛苏醒法,第8节英雄侧卧法。(2)坐式上肢导引功法。第1节预备式,第2节将军传令法,第3节举火烧天法,第4节白鹤亮翅法,第5节钟离挥扇法,第6节两手推月法,第7节罗汉开怀法,第8节大仙斜臂法。(3)站式上肢导引功法。第1节八字站桩法,第2节金刚亮臂法,第3节举旗进兵法,第4节独龙推手法,第5节双手托天法,第6节双龙推手法,第7节乌龙进洞法,第8节单手托鞭法。
2.5.2 护理注意事项 实施上肢导引功法术式护理的基本法则是一静二松三匀细。一静:练导引功法时,思想要完全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二松:即全身的肌肉要放松,放松能达到调气的功效,放松能使气血条达;三匀细:即练导引功法时,要使呼吸粗细均匀,长短相宜,呼则呼尽,吸则吸满,切忌长呼短吸或长吸短呼。运气时注意气发丹田:即以意领气,使气沉丹田,然后任意发至所达部位。同时注意实施上肢导引功法术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动作柔和,动作时患者无不舒适感,患者在做功法过程中,都尽量保持基本手型。运动强度[3]依据运动处方原则,采用最大吸氧,METs以及靶心率为指标。卧式上肢导引功法和坐式上肢导引功法每个动作需要反复练习10~15次。站式上肢导引功法每个动作需要反复练习5~10次,总时间不少于30~45min。这些本功法都是在专科护士的指导、帮助下,由患者和专科护士共同来完成。运动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一旦不适应暂缓运动。
3.1 疗效标准 (1)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4]:STEF可以判断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特定的器具上通过手的取物过程,包括手指的屈伸、手抓握、拇指对掌、捏、夹等项动作完成全套10项活动的测试。每项满分分为10分,依次为拿大球、中球、大方块、中方块、小方块、木圆片、人造革片、金属片、小球、金属小棍。要求采取标准动作,物品从一处拿起,经过标准距离,放在指定位置。记录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根据完成动作的时间长短进行评分。此评价法侧重于上肢动作速度的评定。(2)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进行评定[5]。此量表可评定患者的反射活动,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腕功能、手功能,旨在协调能力与速度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评分方法为每项检查内容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评为0、1、2分。完全不能进行0分,部分完成得1分,无停顿地充分完成得2分,上肢33项,共66分。功能越高,得分越多。(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6]: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进行评定。
3.2 治疗结果 见表1。治疗6周后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疗效。
表1 治疗前后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 (分,±s)
表1 治疗前后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 (分,±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STEF 39.21±2.38 61.24±3.89*上肢FMA 42.31±3.65 63.12±4.32*MBI 45.35±4.98 70.12±6.53*
中风病偏瘫发生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远较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缓慢和困难,而且疗程长,费用高,许多患者常因经济原因而无法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导引功法为中国传统运动疗法,集肢体、呼吸、意念、自我按摩、声音等运动为一体,内容丰富。中医运用导引术治疗疾病由来已久,不仅保存在历代医书中,而且在道书和佛典中也有记载,民间武林也流传广泛[7]。上肢导引功法不仅有运动疗法,而且借助器械进行运动治疗,具有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本法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导引术,而且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使其更符合运动生理功能。上肢导引功法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提高大脑对肌肉活动的调节支配能力,抑制患肢痉挛,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上肢导引功法的一静、二松、三匀细在中医整体护理观的基础上能有效放松身心,舒缓紧张情绪,提振患者的信心,降低偏瘫患者的残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上肢导引功法实施过程中安全、经济,富有趣味性,患者容易接受和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383.
[2]江钟立.人体发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3]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0~936.
[4]纪树荣,刘璇.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评定[J].现代康复,2000,4(4):489 ~ 491.
[5]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90~492.
[6]朱镛连.神经康复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83~184.
[7]丁光亮.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
R248
B
1004-745X(2010)07-1265-02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