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萍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000)
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不仅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总结我院60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本科收住的胃癌手术病人共60例,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4.6岁,
近端胃癌切除16例,远端胃癌切除9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5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EN);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3.4岁,近端胃癌切除18例,远端胃癌切除8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4例,术后在禁饮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PN)。2组病人年龄分布、疾病构成及手术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N组按胃癌切除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EN组除给予实施PN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h后实施肠道内营养支持。
1.2.1 留置营养管方法 选用上海祥盛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医用无毒聚氯乙烯塑料营养管(F10一次性使用胃管),与胃管捆绑在一起经鼻孔插入,术中与胃管分离后放置空肠内。
1.2.2 营养液成分 营养液为瑞素。
1.2.3 营养方法 EN组术后第1天给予生理盐水500mL滴入,第2天给予瑞素和5%葡萄糖注射液各500mL滴入,第3天给瑞素1500mL持续滴入,量逐渐增加,直到每天2000~2500mL,开始滴注速度20~30mL/h,6h后如患者无不适,可将滴速增至60~80mL/h,第3天后如患者无腹胀,可将滴速维持在100mL/h左右。营养液于体外加温至39℃左右。PN组术后第1天起经静脉输入肠外营养,时间也为6~8d,经口进食后肠外组营养也逐渐减量。
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出现肛门排气为准,体重变化以术前1d到术后10d平均体重减轻量为依据;住院天数是从手术第1天到出院计算;住院医疗费用是指自入院一直到出院期间的院内花费。
用配对及成组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表1 2组肠蠕动恢复、体重减轻、住院费用及后住院天数的比较(±s)
表1 2组肠蠕动恢复、体重减轻、住院费用及后住院天数的比较(±s)
?
胃癌患者手术对胃肠道损伤较大,术后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术后肠道营养显得尤为重要[2]。肠内营养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护理方法,通过鼻胃管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肠道,由肠道直接吸收,不仅营养局部肠道,而且刺激胃肠道相关细胞分泌各种激素参与肠道的适应性变化,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轴,调节胃、胆、胰腺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和黏膜生长,有效地恢复胃肠道功能[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术后肠道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肠内营养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均较肠外营养明显缩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肠内营养患者的术后体重平均减少均较肠外营养降低,提示胃癌患者肠内营养组术后营养状况较肠外营养组恢复更好。另外肠内营养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均较肠外营养患者明显。综上所述,肠内营养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经济实惠,符合生理要求,安全可靠。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元新,黎介寿.肠内营养支持的紧张[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2):90.
[2]秦新裕,刘凤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1.
[3]张崇广.肠内营养支持的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