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庆,孙志富
(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福建 福州 350003)
我国还是一个森林火灾频发的国家,近10年来世界年均发生森林火灾22万起,而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就达1.3万起。森林火灾以几何级数发展蔓延,如果不提高灭火效益,烧毁的森林植被少则需要十几年,多则需要几百年才能恢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从林业发展的大背景看,森林部队作为保卫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一支专业武装力量,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提高灭火效益,减少火灾损失,是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森林部队作为以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武装力量,是按照人民军队的建军方针、原则建设部队的,具有鲜明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专业化特点,与地方扑火力量比具有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性强,装备配备先进,专业化程度高等优势。同时,森林部队在多年的防灭火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灭火指挥、战法、保障等体系,在历次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中,始终担负着打火头、攻险段的重任,积累了丰富的灭火作战经验,与地方扑火力量比又具有指挥能力强,灭火手段多,灭火战法活,组织协同快等优势。因此,森林部队在灭火作战中,要切实发挥军事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优势,把提高灭火效益作为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
森林部队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先后经历了4次大的领导体制调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东北走向全国,从单枪匹马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在防火灭火中发挥着主力军、突击队作用。但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特别是防火灭火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地方专业扑火队不断壮大,且已形成规模,全国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人数接近50万人,队员主要来自林业职工和退伍军人,大都是青壮年,无论从人员体能、装备配备、作战能力上讲,都与森林部队相差无几,森林部队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灭火作战能力建设,提高灭火效益,继续保持和发挥森林部队在灭火作战中的主力军、突击队地位和作用。
指挥系统是灭火作战的中枢神经,在灭火作战中,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的前提,对于提高灭火效益至关重要。重点要理顺“三种关系”:一是理顺部队内部关系。首先要理顺上下关系。参战部队应在上一级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发挥各部的主观能动性。中队、大队应在支队,支队应在总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完成任务。其次要理顺同级协同关系。两个以上同级单位参战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一级机关应派人组织协同指挥,两个支队以上参战,总队应派人进指挥所,负责组织指挥。二是理顺与火场联指关系。森林部队在警地协同灭火作战中,必须坚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原则,坚决服从现场联指的命令,听从指挥,做到顾大局,识大体。森林部队的指挥员要积极参与各层次前指的组织指挥,参加联指作战会议,听取火场侦察和灭火综合情况报告,及时汇报部队情况,搜集获取信息,全面、准确分析判断火场态势,正确理解联指作战意图。根据火场整体态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联指定下决心、调动和使用兵力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掌握灭火作战组织指挥的主动权。三是理顺与其他参战单位关系。在警地协同灭火作战中,森林部队始终处于“灭火第一线”的特殊位置,担负着“打火头、攻险段”的艰巨任务,绝不能因此产生“夜郎自大”思想,应在联指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开展灭火行动,主动向联指请缨,密切与地方专业扑火队、解放军、武警内卫部队等灭火力量的联系,随时通报有关情况,严密组织协同,确保指挥顺畅。
加强火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警地协同灭火作战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防期前,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森林部队逐级召开警地联席会,围绕森林部队建设、管理使用、防扑火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议,达到共同培训防火灭火专业力量、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协调工作的目的。同时,森林部队要与防火部门共同分析森林防火形势,研究措施对策、制订预警响应总体预案,形成纵向接轨、横向配套的实施方案,保证警地行动协调同步,各项防扑火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灭火作战时,要迅速启动预案,加强警地协同,做到统一作战部署,统一号令,统一行动。二是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在警地协同灭火中,火场联指要及时召开作战会议或协调会,通报林火信息、火场态势、参战各部友邻等情况,根据火场形势,及时调整部署,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使参战各部及时掌握火场态势、准确判断情况、正确领会联指意图,快速做出反应,提高灭火效益。三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警地双方要充分发挥地面侦察、空中观察、巡护瞭望、气象预报、卫星遥感等监测手段,使各参战单位全面掌握火场地形、植被、水系、气象等情况,为准确判断火场态势提供依据。要加强以有线通信为基础,短波、超短波通信为主体,手机和卫星电话为辅助的通信建设,以解决灭火作战中森林部队与地方防火部门通信信道不同,通信不畅的问题。切实消除火场通信盲区,实现语音、图像、数据、信息的全时制、全方位、全过程联络畅通,实现“火场通、动中通”。
扑救森林火灾时,森林部队要积极与其他灭火力量密切配合,强化合成意识,打破单位界限,使灭火战斗各方向、各阶段都能密切协同,充分发挥整体威力。一是平时协助地方搞好训练。平时森林部队要派出业务骨干指导地方扑火队进行专业训练,提高作战能力;防期前,各级领导要主动与驻地林业部门研究与地方专业队和群众灭火队协同作战的有关事项,达成共识;利用一定时间开展协同演练,不断提高警地灭火队伍的协同配合能力。二是战前搞好协商。根据受领的任务,森林部队的指挥员与配属参战单位的领导组成火线联合指挥组,共同研究作战方案,商定协同作战的任务区分、兵力配属、作战保障等问题,努力形成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支援、行动互补的局面。三是战时搞好分工。灭火作战中,森林部队担负打火头、攻险段和灭明火的主攻任务,地方专业灭火队担负清理火线任务,群众灭火队负责看守火场的任务。部队扑救明火时,专业灭火队及时跟进清理,群众灭火队随后看守;明火扑灭后,群众扑火队及时接管火线,部队集中待命,并做好随时转场的准备。只有做到既合理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提高灭火效益。
警地双方要共同制订火场保障预案,适时组织协同保障演练,搞好物资供给储备,发挥联保优势,实现灭火作战中后勤保障多元化。一是建立高效后勤保障体系。按要求建立总队、支队、战斗分队三级上下联通、指挥灵活、精干高效的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在现有编制基础上,按照精干、高效原则,组建一支集供、救、运、修等专业保障力量于一体的后勤应急保障分队。防期前,警地双方根据作战任务和区域特点,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共同制订后勤联合保障实施预案,就灭火作战中后勤保障组织领导、任务分工、协作区域、物资储备等内容进行明确。森林部队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与地方政府、防火部门建立警地一体的联合保障体系。二是完善物资供应和储备体系。要不断完善总队、支队、大(中)队物资供应体系,力求通用物资就地筹措供应,专用物资实施储备供应。按照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重点物资后一般物资、先急需物资后其他物资的顺序,采取逐级补给、越级补给与互相调剂相结合,上级计划补给与下级申请补给相结合,上级前送与下级领取相结合等方法实施,保证物资补给及时到位。各作战单位要结合灭火作战实际情况,按照“专用物资、易损物资、消耗大的物资和不易筹措物资多储,通用物资少储”的原则,优化物资储备品种。战时,要依托地方属地优势,协调地方政府、防火部门组建应急保障队伍,采取多种方式为一线作战部队输送给养。三是加强后勤应急保障演练。按照训练有素、反应灵敏、及时准确的要求,加强后勤应急保障演练。要积极协调地方,开展灭火作战应急保障演练。演练中,可设置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突出组织指挥、快速机动、战场救护和野外生存等重点,锻炼保障分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确保每个火场、每个作战分队、每项保障内容都能按保障要求及时准确保障到位。
加强部队战斗力建设,是森林部队在灭火作战中提高灭火效益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中,应注重发挥队伍革命化、装备现代化、灭火专业化等优势,始终坚持上一线、打头阵,灭火头、攻险段,用实际行动巩固森林部队在灭火作战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训练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要围绕“四精”目标,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做到火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不断提高部队灭火技战术水平。一是抓好专业训练。始终坚持“四个贴近”原则,从严从难锻炼摔打部队,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要坚持勤训一致、专勤专训,狠抓灭火技战术训练,使每个官兵都能熟练操作手中武器装备、灵活运用各种灭火手段,坚持进山入林,开展实兵、实装、实地、实战的野外化、模拟化、实战化的“三化”训练,加强分队以走、打、吃、住、联、通为一体的灭火综合演练,提高部队在生疏环境中灭火实战能力。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植被、不同气候的特点,深入研究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战法,提高各级指挥员准确判断、正确处置、活用战法的能力。始终突出训练重点,抓好首长机关和分队警官的组织指挥训练,分队综合演练和灭火技战术训练,官兵智能、体能、技能训练,不断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二是提高训练质量。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把训练成绩好、训练效益好、完成任务好作为衡量部队训练质量的重要指标。要认真落实训练内容、程序、方法、标准、管理和保障“六统一”的要求,按照先理论后动作、先技术后战术、先基础后应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步骤,严格正规施训,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要加大“四会”教练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骨干的组训能力。紧紧抓住训练任务、准备、实施、考评、保障“五个基本方面”,采取计划、职责、程序、标准、奖惩“五种主要手段”,解决好训什么、谁来训、怎么训、训到什么程度、训好训差一个样“五个主要问题”,建立起内部机制活、外部关系顺的正规训练秩序,确保训练“四落实”。要从森林部队实际出发,深化军事训练改革,逐步实现“部队训练基地化、首长机关训练网络化、执勤训练小型化、灭火训练模拟化、保障训练野战化”,不断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避险自救能力。要加强在模拟火场真实环境中避险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在训练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够正确判断危险火环境,正确选择和开辟避险安全区域。注重抓好转移避险、预设安全区避险、点迎面火避险、点顺风火避险、利用有利地形避险、冲越火线避险、卧倒避险、使用防护器材避险等方法和火场自救、互救的训练,锻炼官兵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果断决策、灵活避险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过硬的避险自救能力。
加强灭火装备建设,改善灭火作战手段,是提高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灭火装备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为核心,着眼提高装备配套体系质量,努力形成高中结合、系列配套、适应需求的灭火装备体系,为部队完成灭火任务提供有力的装备保障。要本着“性能强、易操作、互通用、好维修、成本低”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灭火装备机械化、现代化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力灭火向机械灭火的转变,单纯风力灭火向以水灭火为主,风、水、化结合灭火的转变,在灭火手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装备技术革新。结合部队灭火作战装备运用的情况,对现有灭火装备进行革新改良,挖掘效能。通过改进和研究,尽快形成一批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便于携带,易操作的灭火装备,提高作战装备的科技含量和效能。为部队配备能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特殊林火行为的森林消防车、装甲运兵车和水泵等特殊装备,走开以水灭火、化学灭火、机械灭火的路子,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三是搞好人装结合。要在强化人装结合、装备组合和装备管理上下工夫,抓好人装结合训练,提高装备使用、管理和维修能力。加强管装爱装教育,不断增强懂装、爱装和战时依装、用装意识,真正用好装备,充分发挥现有装备技术性能。
火场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队的教育、训练、管理等多项内容,特别是新时期对培育森林部队的火场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打牢培育火场精神的思想基础。要紧贴官兵思想,紧贴形势任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觉悟;要进行职能任务教育,认清肩负的神圣使命;要从国家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森林部队生存、建设、发展的需要出发,明确“灭火作战为什么”、“牺牲奉献图什么”,增强为保护生态、建设绿色家园,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英勇奋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随时准备为祖国的绿色事业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二是搭建磨砺火场精神的实践平台。火场精神激发在战时,积累在平时,形成于日常训练、作战的实践。训练中要从实战出发,努力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作战时,要把每一次灭火战斗作为培养官兵火场精神的有效平台,不断强化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的战斗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心理素质,提高扑灭重特大森林火灾所需的综合素质。三是营造培育火场精神的良好氛围。火场精神不仅由官兵个体的状态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集体环境影响。良好的集体环境,官兵一致、上下一心的氛围,可以使官兵产生自尊、自强、自信等积极的心理诉求和健康向上的情绪,激发官兵自觉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而战的政治情感和坚强斗志,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要注重优化社会人文环境,加大生态意识在社会上的普及力度,使全社会关注森林防火事业和森林部队建设,从而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不断激发官兵为党和人民奉献的自豪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断培育火场精神,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自觉发扬火场精神,为保卫国家的森林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