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森林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

2010-08-15 00:44武晓红
山西林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天然林人工林森林资源

武晓红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当前,以森林为主体的环境可持续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方向。因此,对山西林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山西森林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方向进行预测和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但在这之前,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始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早在1960年,美国就通过了《森林多功能利用及永续生产条例》。此后,美国林务局把森林游憩、放牧、木材生产、保护集水区、保护野生动物等作为森林经营的五大目标,结束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林业时代。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慢慢降低森林的经济产值作用。据日本有关方面测算,森林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石崩塌、保健休养、保护野生动物、供氧和净化大气这六个方面公益效能的年货币总价值高达39.20兆日元。森林的价值已不仅仅体现在木材生产等传统利用方面,而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精神文化利用等无形的价值上,其未被人类认识的潜在价值更是无限。森林的这些特殊机能,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所难以替代的。

1 森林概况

1.1 自然条件

1.1.1 地貌

山西省是一个多山区的省份,山西省土地总面积15.66万km2,其中山地、黄土丘陵和盆地平原,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35.70%、44.60%和19.70%。在土地用途方面,全省耕地占土地面积31.93%,林地占19.58%,牧草地占12.77%,园地占3.24%,交通用地占1.53%,未利用土地占27.67%。全省未利用地面积为434万hm2,其中120万hm2为难利用地,其余大部分都可以加以改造利用。

1.1.2 气候

山西省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北大陆性气候控制,中南部属暖温带,内长城以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降水不足,气象灾害较多。

1.1.3 土壤

山西省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岩石风化残积和黄土,分别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36.42%和49.91%。全省约有85%以上的土地为黄土和次生黄土所覆盖。黄土系第四纪堆积物,具有质地疏松、多孔隙易溶蚀、垂直节理发育、土质深厚、抗蚀能力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的特点。

1.1.4 植被

山西省植物种类较多,植被类型相对较为复杂多样,不仅有温性森林灌丛植被,也有寒温性森林灌丛植被和暖温性森林灌丛植被,除此还有各类草原草甸等植被类型。

1.2 林业发展历程

1.2.1 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1949年~1998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8年,山西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质量,为社会提供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其主要目的就是木材的自给自足。在这一时期,造林以营造用材林为主,森林林分划分也以木材生产为主导思想。1975年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表中,用材林占 88.97%;1990年,用材林占81.37%;1995年,用材林占73.79%。1995年后又确立了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经营性采伐”,森林蓄积增长率由往年的大于2%,降到1.01%。虽然山西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的2.34%增加到2000年的13.17%,可是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的森林覆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山西的生态环境也在继续恶化,存在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沙尘暴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高质量的森林资源得到缓解。

1.2.1 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模式(1999年~至今)

从新中国成立至1995年,调查划分林种一直划为用材林和其他林种。从2000年开始,调查划分林种转变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这种划分,标志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立,林业建设的目标转变为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这意味者,今后必须重点发展以防护林为主,包括特用林在内的生态公益林,以满足全省的生态建设需要。同时,也需要兼顾经济林和用材林的发展,以满足农民致富和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21世纪我国林业发展的方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转变”;“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多元化的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2 未来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2.1 国有天然林区发展

山西省国有林区总面积占山西省森林总面积的17.60%,但其天然林面积占山西省天然林的67.86%。天然林作为森林资源的基础,在生态效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有天然林的发展,在山西森林发展和山西生态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山西林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根据山西“以生态为主”的建设目的,国有林区必须在积极保护已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方法大力发展森林资源,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技术,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

2.2 人工林资源的发展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山西天然林增长有限,所以森林资源的增长必须通过人工林的建设来达到。人工林是山西林业发展突破的主要方向,是山西省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主要途径。根据国家对林业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方针政策,造林必须要以生态公益林为主。

要发展人工林,并确保其较高的成活率,不仅需要改革造林管理机制,更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造林技术措施,从根本上客服自然条件恶劣带来的困难。改革管理机制、研究当地自然情况、发展造林新技术,是人工林未来发展的关键。

同时,当下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是人工林发展的一个机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应进一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广大农民加入植树造林的行列,这不仅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更加使得农村周边荒山得到快速有效绿化。最终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2.3 森林旅游的发展

对忙碌在都市中的城市人而言,森林旅游是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在森林、森林环境或林区内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即森林旅游。在山西,森林旅游多依托于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又多在国有林场境内,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森林旅游已渐渐变为山西国有林场经营的一个主要方向之一。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项目,可以增加国有林场的经费,为森林公园维护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为天然林保护提供经费,使得森林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中,真正走“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3 总结与建议

3.1 国有天然林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遵循“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原则,省直林区的投资变向为国家投资以确保林区生态公益林营造。在造林中不仅要封山育林发展天然林,而且要在宜林荒地荒山上加快人工造林,并且使得人工林逐渐“天然林化”;利用科技手段保护森林,减少火灾、病虫害、偷砍乱伐等对森林的破坏;科学经营森林,保持林分多样性和林木年龄多样性,保持林分必要郁闭度,植造出可以发挥较好生态功能的混交林;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合理利用森林,发展苗木和花卉业,提供林产品,在发展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森林的抚育、更新采伐,按计划生产木材;发展森林旅游事业,增加林业收入,补充造林经费。

3.2 人工林资源

对于由国家投资的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生态公益林。在地域上,应对宜林荒地荒山、“四旁”进行树木植造;在树种上,应“适地适树”,营造树种多样化的混交林,而且要进行外来树种的试种,增加树木种类;在造林方式上,应根据林木发展规律,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让人工林“天然林化”,这样林地的生产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就会不断加强,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长久地发挥其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多种效益。

对于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林,在林权制度改革下,要积极鼓励和动员农民投资营造和经营,并对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指导,使经济林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在提高农民发展林业项目积极性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中林产品收益所占比例。应进一步宣传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这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3.3 森林旅游

山西地貌多样,景色各异,是黄河文化发源地,文化遗产非常多,这是森林旅游的基础。森林旅游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在不破坏生态功能发挥的条件下,追求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森林旅游必须要在充分的论证后,根据森林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应对旅游区内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很高的宗教建筑、古建筑要进行积极维护;对旅游地的森林通过景观疏伐等措施,适当进行树种更替,增加保健树种和形态美丽、色彩丰富的观赏树种;营造景观林,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比例,发挥森林保健功能,提高森林抗逆性;对进入森林公园的游客数量要合理控制,不应超出其负荷量,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猜你喜欢
天然林人工林森林资源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我国人工林生态轮伐期探讨
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山东泰山3种人工林小气候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