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飞
(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太原 030012)
为确保山西省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活立木蓄积达到1.50亿m3的战略目标,山西省直国有林区应该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在全省林业发展中肩负起主力军的作用,成为现代林业的建设主体。省直林区森林资源的经营活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林区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为依据,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上游、海河上游,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之间,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着的山地型高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 mm~600 mm,光能资源丰富。全省的优质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大部分由省直九大国有林管理局经营管理。
山西省省直林区林业用地面积130.18万hm2,其中有林地87.21万hm2,活立木总蓄积 5 069.72 万 m3,平均每公顷活立木蓄积58.05 m3;疏林地 6.33万 hm2;灌木林地 18.3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 7.11 万 hm2;苗圃地 1 000 hm2;无立木林地 1.67万hm2;宜林地 9.44 万 hm2;辅助生产林地1 000 hm2。由以上数据可见,省直林区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明显偏低;宜林地面积偏小,宜林地造林已不能对森林资源的改善起到决定性作用;省直林区的灌木林地和疏林地总面积24.64万hm2,远远超过宜林地面积,合理地开展低效林改造经营活动,可以有效改善森林资源的总体质量,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森林资源质量的改善,要以科学的森林经营活动为突破口,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目标进行。
在省直林区的有林地中,纯林林地面积61.49万hm2,混交林面积25.67万 hm2,分别占林地面积的47.23%和19.72%。在有林地中纯林比重大,其中油松纯林面积占到油松纯林和油松混交林总面积的78.84%。与之相比,落叶松纯林面积更达到了85.26%的高比例,这造成了森林抗逆性弱,易发生火灾和虫害,预示着森林管护将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林种来看,在有林地中生态公益林总面积82.34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94.42%,其中防护林面积73.56万hm2,主要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特种用途林面积8.78万hm2,以自然保护林为主;商品林总面积4.87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58%,其中用材林面积4.87万hm2、经济林面积400 hm2。可见,公益林是省直林区森林经营的主要对象,而且抚育任务繁重。
从林龄组成来看,幼龄林面积18.75万 hm2,中龄林面积 28.98万hm2,中幼龄林占到有林地面积的54.73%,其蓄积量达到有林地总蓄积量的50.80%,而近成(过)熟龄林总面积才占到有林地面积的45.27%,其蓄积量占49.20%。中幼龄林的比重过大,林分密度高,造成林地生产力下降、抗逆性差、易风倒雪折、不利于病虫害和火灾的预防,中幼龄林的抚育任务尤为繁重和迫切。
如上可见,省直林区森林资源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分布不均匀、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不合理;经济林面积太小,而且品种差、产量低;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和中幼林面积过小,说明近年来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后续幼林管护培育等问题较为突出;灌木林地、疏林地面积较大,进行低效林改造,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力。
省直林区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全面停止森林采伐利用,森林得到休养生息,生态植被明显改善。但是,十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也凸显了森林林分状况的不合理,亟待通过科学经营活动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科学的森林经营可以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在有限的林地面积上,发挥更好的生态功能,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森林健康,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推进省直林区林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用材型向生态型的转变,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另一方面,林区如何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带来的生态与经济矛盾,提高林区营林的积极性,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然选择,它在不影响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森林的经济价值和多种附加效益。
省直林区自1999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管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谨科学的管护方法。省直林区要不断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管护经验,并推广至全省省直林区经营范围:一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护网络;二是深化绩效考核办法,变结果管理为进程管理,变年终考核为每月考核,实现资源常态化管护;三是在省直林区形成建站管理为主、承包管护为辅的局、场、站、员四级管护责任体系;四是充分使用现代管护设备,如GPS打点巡山、远程监控、现代防火装备等,使管护能力、效率得到提高。全省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试点工作业已展开,在不久的将来,林区的管护工作将在科技手段的配合下,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森林保护是森林发展的基础,只有森林安全了,才能谈到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省直林区进行封山育林是最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方法。通过封山育林,可使林分的植被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封山育林有三种方式,它们是“全封、半封、轮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封育措施,明确封是手段、育是目的实质。封山育林可以较快地提高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郁闭度,同时辅以补植补栽的低效林改造手段,可以提高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的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此外,还应启动未成林造林地的抚育专项工程,通过补植补种,使未成林造林地尽快转变成有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
省直林区要加强对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低效林改造,对这些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水平的林分进行补植改造和高效利用。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低效林改造,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选取适合本地区的优质品种和种源(如本地区已郁闭且长势旺盛的乔木林树种),坚持良种壮苗的原则;坚持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原则;灌木林地可以先块状试植,然后再补植连片。低效林改造在设计和施工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外来生物危害;加强对古树、珍稀树种保护;保留目的树种、幼树;注意科学操作,防止水土流失。要特别注意的是,灌木林地应以更替改造为主,通过采用带状改造、块状改造等方法将灌木林地逐步改造成为乔灌混交林;疏林地应采取综合改造方式,应用栽植、抚育、混交、调整等多种形式,将疏林地改造成郁闭的林地。低效林改造的资金投入要小于宜林地的投入,力争做到见效快、易管护。对于宜林地不多的省直林区来说,这是一条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新途径。
现在省直林区对中幼林进行抚育时,幼龄林多采用透光伐,中龄林多采用生态疏伐。由于全省的前期造林地林木密度大,中龄林在实施生态疏伐后,各径阶的株数密度还是高于适宜株数密度。所以省直林区应将中龄林抚育方式从生态疏伐转变到抚育生长伐。抚育生长伐的强度大,更能促进中龄林林木的生长量,从而快速提高林地林木蓄积量。
省直林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中的非木质资源,对保护林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林业多种经营综合效益也有重要的作用。非木质资源开发可以克服森林经营盈利周期长的缺点,有效缓解林区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矛盾,做到以林养林持续发展。省直林区在开发非木质资源时,一是要开阔眼界、收集市场信息,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有价值信息,以市场信息为引导辅助决策;二是坚持集约经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扩大产业规模;三是更新观念并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四是严防病虫害发生,对新引进的品种要严格检验;五是制定严格的操作手册,防止人为破坏现有的森林资源。非木质资源利用,应先考虑在经济林地中实施,继而推广至更多区域。非木质资源既不耗费森林中的林木资源,又不破坏森林更新能力,还能对林区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是一条提高省直林区经济效益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