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曼,杜 磊,殷克功
(徐州空军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有利于学员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1.1 有利于营造良好环境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及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符号运算、数值计算、文字说明及同步配音解说等,形成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形象、直观、生动、智能的教学环境,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有效地刺激了学员的形象思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媒体信息的新颖性、直观性,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
1.2 有利于学员创新能力的提高
激发和调动学员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意识,既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仅仅只能算作是教学改良。而如果将各种多媒体课件开发并在网上运行,为学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地学习知识的环境,学员可以自主地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有用信息,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的信息,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2.1 提高教育技术人才专业素质
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育技术工作人员能动性,要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计划和相应的考核机制,既要搞好普遍轮训,又要突出骨干培养。通过培训,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支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骨干队伍,确保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教材与软件研发和校园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应根据院校教学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在职为主,自学为主,学习本专业为主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培养所需人才。为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紧密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选派专家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访问;为了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可到有关科研院所考察、学习;为了掌握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可依托公司企业进行培训;为了准确把握部队训练改革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可以到部队代职等等。
搞好传、帮、带。要发挥老同志在掌握专业技能、军事常识、处理教学、训练与实战关系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安排工作、分配人员应注意到新老结合,为新同志创造向老同志学习的机会。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选派代表积极参加军内外的教育技术学术交流活动,有条件的话可以牵头组织不同形式的学术研讨会。
积极组织换岗锻炼。众所周知,教育技术自身涵盖技术门类繁多,工作中涉及的科学领域更是广泛。不能要求教育技术人员通晓所有科学领域,但必须承认,一个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个“杂家”,至少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实行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换岗锻炼能有效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2 提高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员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实现创新教育,教员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教育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培训讲座,使教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数据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与开发,以及信息检索查阅与处理应用技术等。
还应举办课堂教学设计普及性讲座,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现代信息媒体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培训使教员了解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掌握教学设计技巧,熟练地利用各种媒体的长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
2.3 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搞好教学设计。通过教育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员的协作配合,搞好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应用设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资源的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合理选择线性或非线性教学设计模型,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获得教与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媒体资源,面向全体学员,使教学媒体得到共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员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唤醒学员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学气氛,使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4 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
利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的学员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及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高、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
2.5 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新技术
针对某些公共课师资少班次多的情况,可采用网络教室,教员在一个教室授课,其它教室的学员通过电视屏幕或多媒体投影设备听课。同时,结合继续教育,积极探索远程教学方式。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开展远程教学,鼓励学员通过网络进行网上复习、答疑,完成部分必修、选修课的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纵观20世纪末以来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其知识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1]张军强.网络教育技术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J].管理观察,2009,(6).
[2]姜世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尚安民.浅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J].网络财富,2009,(1).
[4]何文茜.基于《标准》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教学体系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