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采血车上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2010-08-15 00:47胡小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献血者空腹心理

胡小娟

很多适龄健康公民鼓足勇气首次走上街头采血车时,心理仍不免有恐惧感,怕疼痛,怕献血后影响健康等,这种恐惧心理会影响首次献血者的情绪,继而引发献血反应,中断采血。笔者结合街头采血车首次献血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站 2008年2月—2009年12月街头采血车献血者 18982名。初次献血反应的原因,通过观察统计发现精神因素、心理障碍、体质因素 (空腹、劳累、疼痛等)、不良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是导致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献血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头晕、四肢湿冷、出冷汗、持续哈欠、恶心、呕吐、双眼视物模糊、失去知觉,少数出现四肢抽搐、晕厥等症状[1]。把采集人员选取的 18000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 9000例,观察心理护理对献血反应的影响。

2 方法

2.1 一般护理 对所有献血者均做健康体检和献血知识咨询,确定不宜献血者和延期献血者。简要介绍献血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对初次献血者与反复献血者,需要以不同的服务方式接待。让其了解献血 200~400ml只占全部血容量的 5%~10%,少量献血无损健康,反而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不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采血时最好挑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并于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有无不适。

2.2 心理护理

2.2.1 献血前 与献血者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与心理沟通,消除其顾虑,让其对采血者和采血器械放心,对自己的身体充满自信,精神放松。仔细询问献血者是否有空腹饥饿感,对空腹时间长,饥饿感强烈者嘱其饭后再来。

2.2.2 献血中 用心理支持、系统脱敏和认知疗法等心理护理方法。让献血者思想放松,顺利完成献血。(1)心理支持:采血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即合理的解释、鼓励、安慰,善良而真诚的抚慰,有意的心理暗示,确切的保证等,消除献血者的恐惧、疑虑等不良情绪,改善心境,提高献血者的勇气和自信心,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2)系统脱敏:使献血者逐渐适应献血车内的环境,消除对献血的陌生感;在首次献血人员集中的大型活动中,不能急于采血,首先让他们休息,观看别人的采血过程;(3)认知方法:根据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话题同其交谈,消除初次献血者的不正确认识,使其认同适量献血无损健康,采血护士娴熟的技术是初次献血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帮助其采取合适体位,指导正确的握拳方式,当面拆开采血包装袋,检查采血袋是否密闭、符合标准,消除他们对采血器材不安全的顾虑。进针时告知闭上眼睛或将头转向一侧,尽量不让其看到锋利而粗大的针头,减轻进针时的疼痛感,并密切关注其面部表情。耐心询问有无不适。

2.2.3 献血后 帮助献血者用正确姿势按压针眼 5~10min,嘱其莫进行局部按揉,以防皮下出血,静坐休息 20 min,并告知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可能有疲劳或困倦属正常反应。饮食上也不必大补,48h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空作业,多喝水,不喝酒,适当休息,创可贴 12h后取下,不要熬夜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理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60%,一般护理组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街头采血车的参与多为年轻人,职业和行业分布较广泛、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人员结构呈多元化,故应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如在献血过程中选择与献血者身份相适应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友善的微笑、关切的问候、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均可给献血者以心理支持,改善其情绪。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街头采血车初次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为 0.6%,较应用一般护理方法组的 3.35%有显著差异,说明适当的心理护理可减少街头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笔者认为心理护理应是采血工作者对每位献血者采血过程中的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更需要心理护理。

1 金花.空腹献血引起献血反应 3例 [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35.

猜你喜欢
献血者空腹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心理感受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空腹喝水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