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商伦理及其现实价值考量

2010-08-15 00:42施敏锋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南浔伦理

施敏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浔商伦理及其现实价值考量

施敏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肯定了浔商在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的商业伦理曾在其迅速崛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指出浔商伦理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要义精髓对于市场经济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可借鉴性。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信用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关注并研究浔商伦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浔商;浔商伦理;现实价值

在清末同治、光绪时期至民国初年,浙江南浔出现了数百家因经营蚕丝而发家的富商阶层,形成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人们称之为“浔商”。浔商的迅速崛起,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商业经营实践中,浔商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伦理道德体系,即浔商伦理。“道德形成、发展及其作用,既是经济活动的道德及其价值论证的理论体系构建,又是经济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之构架”[1]。浔商之所以能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业集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长期坚持商业伦理。

一、浔商伦理形成的条件

1.道德母体: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浔地处浙江内陆,在整个近代都没有成为通商口岸,民风相对淳朴闭塞。同时,南浔揽太湖苕溪之水,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港湾交错,是著名的水乡。“水乡民性温和,文雅华丽,为江南之冠”。明清以来,生丝贸易的发达,使南浔成为一个非常富裕的小镇,人们过着“衣则绸缎,食则鱼虾,行以舟揖”[2]的精致生活。而且湖州自唐代起就文教昌盛、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浙北与苏南地区一起,执全国文化教育之牛耳。浔商所处的南浔是湖州的重要城镇,素有“诗书之邦”和“镇志之乡”之美誉。明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明代南浔镇的董氏,自董份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三世四进士”传为佳话。浔商生长于斯,大多“少好读书”“幼而家贫,弃儒学贾”。

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古镇上走向大上海的浔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及地域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已内化为他们思维和行动的原动力,成为他们创业兴资的内驱力,由此所形成的文化人格对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起到了规范与引导作用[3]。同时,在经营实践中浔商也大都身体力行自觉地遵循传统的伦理规范,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营养精华主动构建自己的商业道德规范以维系商业秩序。可见,淳朴的民风和底蕴深厚的湖州地域文化直接作为道德母体滋养培育了浔商伦理。

2.社会基础:“贾而好儒”风气的演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但是“明清的儒家和商人都已重新估量了商人阶层的社会价值”[4]29,加之太平军进占南浔期间“世家大族转瞬而成绝户,其间衣冠士族于此四五年中生计已绝”,使清政府不得不在战后南浔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上依赖过去一向被轻视但财力雄厚的商人。长期主导近代南浔经济、政治生活使浔商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鼓舞着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行商的行列。

虽说读书做官与经商求利都可以显亲扬名,但浔商中的许多人在内心仍深藏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第一代浔商起家致富后,常常不希望后代继承祖业,而是教育子女读书习儒,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正如张静江故居“尊德堂”的抱柱联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刘镛虽身在商海,富甲一方,但他希望子孙能科举及第,成为名士显贵,所以他督子课读甚严,其子刘锦藻终成进士,并因撰《续皇朝文献通考》御览而赏内阁侍读学士衔。在家庭及社会的引导下,后代浔商群体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从政界名流到文人墨客不胜枚举。

儒家的道德规范对商人的实际行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4]13,“诚、信、义”等伦理规范被浔商改造成商业实践中的做人准则和行为规范,而“智、仁、勇”作为理想道德人格的综合素质则被其转变为仁义经商前提下所具有的通权应变、有胆有识、酌盈济虚的经营技巧和胆识魄力。“贾而好儒”在很大程度上将儒家道德渗透于商业经营活动,为浔商伦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3.内在根源:商业实践的客观需要

商人追求赢利是天性使然,但是商业活动的效果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凡是能得到社会主体认可和支持的,才能享有良好的声誉,买卖才能做得好,这就决定了商业活动要符合人们的道德评价,因而浔商在经商活动中严守诚信的商业道德,讲究热情的经营态度,追求优秀的商品质量,保持正直的为人品格。刘镛初入丝业时和邢赓星合资开办丝行,但业务主要由他料理,邢死后,他一如既往料理丝行业务,而让邢的子孙坐享分成,最后又公正无私地和邢家分割资产。陈家的创业者陈熙元,在上海开设裕昌丝栈之初,就始终恪守“俾尔昌大”的家训,以诚信为本,“侨沪数十年,为丝业领袖。而出以诚笃,中西丝商依之如长城”。“八牛”之一的梅家注册的“绣麟”“梅月”等一系列品牌丝经,由于重视信誉、严求质量,在1909年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一举获得2项头等商勋、6项超等奖,为全省、全国之冠。

“信用是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取向。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换取他人信任的资本,就无法再进行交互性行为”[5]。要占领更多市场,扩大商号声誉,信用是推动力;要长期顺利出售商品并有固定的客户与回头客不仅在于成本质量,更要靠信用;酌盈济虚的资金运转也要借助信用来调节。这些由外部压力而激发的内部动力机制,成为浔商伦理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根源。

二、浔商伦理的基本规范

1.诚信为本,以义制利

浔商历来讲求以质取信,他们深知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以赢得信赖。“八牛”之一的周昌炽对生丝工艺进行改良,创制出可和机械缫丝媲美的“辑里干经”,风行于国际生丝市场,获利甚丰。蔡声白认为:“我织绸厂苟日以同等织物问世,则顾客自必感枯燥而望望然去矣,织物品质之不绝改进实为吸引顾客之最重要因素”[6],他在担任上海美亚绸厂总经理期间,特设训练所、稽查所、织物试验所,狠抓产品质量和工艺,结果声名大振,日进斗金。“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7],浔商的迅速崛起,不仅在于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其积极践行“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商业伦理。刘镛曾告诫其子刘锦藻,如果图一时之利而使产品声誉受损,最终将得不偿失:“于钱财出入,寸宜宽,尺宜紧。寸不宽,则所得者分,而必为众怒之的;尺不紧,则所失者寸,而即为启悔之由”。刘镛的经商之道对刘锦藻影响很大,由于在经营活动中为人仁厚、讲求信誉,刘锦藻在江、浙、沪的工商界声望极高。金家的创业者金桐,开设的协隆丝栈以恪守信誉著称,深得外商信任,很快便名噪沪上。

对经济主体而言,获取正当的商业利润是必然的,但是获取利润的过程必须合理正当,亦即以讲究商业信用为前提。正因为浔商在商业活动中主动践行“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信用伦理,以诚待人,力戒欺诈,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因而在商界信誉日盛、生意日隆,很快获得成功。

2.为富者仁,博施济众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浔商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多以儒家伦理道德律己,在致富后纷纷赈灾济贫,修桥铺路,捐资助学。刘镛“凡义塾书院育婴诸义举者,皆输巨币以倡”。1863年,严州(今浙江建德)遇灾,在当地料理盐务的刘镛将所带资金全部用于赈济灾民。1869年,刘镛邀集南浔乡绅捐资成立了南浔首家育婴堂,收养无主孤儿。金家自创业者金桐开始,“乡里善举,锐身坚行。凡桥梁道路有不便于人者,无不修。年岁饥疫有活人之事,无不为”,“出资常以数万计”,所以时人称赞他“力能致富,而又善于处富”。张家在徽州、常熟等地购置的“义田”3 000多亩,所收全部用于赈灾济贫。周家在嘉兴新塍办育婴堂,在温州平阳修建义冢,在杭州西湖修路筑亭,各种善举莫不勇为。在国家民族危急关头,浔商又义无反顾地把钱财捐献于救国救民大业中。张静江追随孙中山后,倾囊相助资助革命活动,被孙中山先生誉为“民国奇人”,并题“丹心侠骨”相赠。庞青城等人加入同盟会后,多次捐巨款资助革命,甚至为筹集经费而卖掉在上海的多处地产。王一亭为支持陈英士策划上海光复,捐款40万银元作为经费。

浔商“为富者仁,博施济众”的伦理观及其实践,不同程度地含有宣传扬名的成份,含有以此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扩大他们社会影响的考虑。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义举也提高了浔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的经济活动。

3.内聚同构,朋合联营

“任何商帮集团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都要通过组建同乡同业团体来拓展商业活动空间,维护商帮集团的整体利益”[8]。1860年,陈竹坪等为“联同业之情,而敦异乡之好”,报浙江丝绸捐局沪局总办、湖籍官员赵炳麟批准,成立了上海丝业会馆。1872年,黄佐卿、杨信之等在上海创立圣寿庵,通过宗教朝觐活动,集合同乡,敦睦乡谊。其后,湖州旅沪同乡会、湖社等又相继成立。在沪新旧同乡团体的纷纷建立为浔商在大上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组织保证,有利于扩展其丝绸贸易的空间,维护其在上海丝业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地缘类同最早促发了业缘上的合作,业缘合作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导向了亲缘关联”[9]。道光二十六年春,刘镛与邢赓星合伙开丝行。邢氏发生变故后,刘镛的善于经营和诚实守信,最终促成了刘氏与邢氏的第一次姻亲。到19世纪60年代,“四象、八牛”中两个世代之间的亲缘联结就有11宗。最为显著的是张颂贤的“张恒泰”催生了张、李、周、庞四大家族的朋合联营:外甥李联仙任总账房,姻亲周庆云则总掌各地盐公堂,姻亲庞云缯也借助张氏之利,开设了与“张恒泰”齐名的“庞怡泰”酱园。姻亲作为一种模拟的血缘关系,巩固了地缘、业缘的联系,使得浔商实现了“人和”之利。“苟非得亲戚故旧之为通事者为中介,则资本虽未必尽数亏损,但绝无余利可得”。地缘、业缘、亲缘交织协调了个体间的利益,内聚同构,朋合联营的商业伦理实践使浔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扩大了群体优势。

三、浔商伦理的现实价值

1.有助于经济主体培养现代的诚信意识,实现价值诉求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的“信”指信用。诚信乃为人之本,为商之道。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也反复强调“信用就是金钱”。浔商在商业经营中主动实践信用伦理,以诚待人,力戒欺诈,因而在商界信誉日盛、生意日隆。“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完全正确的经商之道。信用不是外力强加于市场经济的命令,而是市场经济运行本身内构的伦理关系和内生的道德要求[10]。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证实,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质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采用,传统的交易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逐渐被远期交易、网上交易等方式所替代。商业领域作为市场经济中交换的集结地,是市场经济伦理的最直观的体现,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要落到实处,靠的还是商业领域中每个经济主体的自律。经济主体要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和更长远的利益,只有依靠诚实守信的精神、言行一致的行动、客观公正的态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产品信誉,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使得企业和商品信誉表现为一种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起融合,形成品牌,最终实现经济主体的价值诉求。

2.有助于经济主体提升“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品牌竞争力

企业回馈社会,是企业价值境界的最高体现。当前,由于一些企业引发的诸如制假售假、污染环境、逃避税收、财务欺诈、拖欠工资、蒙骗消费者等社会问题频频出现,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浔商在获取丰厚利润的同时,出于“济世”“积善”的价值追求,他们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捐资办学。“为富者仁,博施济众”的伦理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浔商的知名度,有助于他们的经济活动。当前,企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已成为一种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企业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更多要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例如,长期以来墨西哥沿岸面临着严重的海岸侵蚀,为解决这一问题,壳牌公司全力投入了墨西哥湾的海岸保护计划并最终使当地环境得到了保护,由此该公司也获得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权。

3.有助于经济主体寻求竞争中的和谐与联盟,提高生存竞争力

基于地缘、业缘和血缘的联系,浔商往往能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凡“商有余资者”,往往资助族人贾业或委托族贾,附资经营或族人合资经商。此外,他们依靠在各地经商的族人提供的信息,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预测;或者仰仗朝中族人,谋取封建政治的庇护,以求自身发展。浔商这种“内聚同构,朋合联营”的伦理观念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但其中蕴涵的和协精神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在竞争中的和谐与联盟有着重要的资源意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成为当然的口号,只有竞争,才能发展。但竞争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脱离了规则的竞争,必然是一种不端行为,是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协调、有序发展的。我们应当利用好浔商伦理中的和协精神,以培养企业的协同意识,形成正当行业竞争之风,协调发展,减少企业之间过度追求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减少同行业企业间的不必要内耗。其实在商业竞争中也可以找到和谐,如战略联盟、合作网络等,都是共享彼此的资源,使得双方共同得到发展,也就是常常说的要通过把“蛋糕做大”来增加每一个竞争者的份额。

浔商在经营实践中所倡导的伦理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继承和融汇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精华。它不仅在浔商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而且其价值原则和要义精髓也应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商业伦理建设的动力。

[1] 王小锡,朱金瑞.中国经济伦理学20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3.

[2] 南浔镇志编撰委员会.南浔镇志[Z].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5:1.

[3] 徐可,刘琼英.近代浔商与中国传统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92.

[4]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莹.现代商业之魂——商业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8.

[6] 徐鼎新.中国近代企业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效应[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36.

[7]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7.

[8] 董惠民,史玉华.蔡志新.崛起沪上大财团——近代湖商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44.

[9] 郑卫荣.清末南浔绅商群体崛起的历史再现[J].史学月刊,2006(9):137.

[10]王淑琴.信用伦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46.

Ethical of Nanxun Merchants and its Practical Value

S HI Minfe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eory,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The business ethics of Nanxun merchants formed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its rapid rise.As a product of feudal society,the business ethics of Nanxun merchants has historical limitations,but the essence of its meaning is applicability and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market economy.It has a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cern and study the ethical of Nanxun merchants,in view of the lack of credit and morality and other issues in China’s market economy.

Nanxun merchants;the ethical of Nanxun merchants;practical value

B 82-052

A

1008-9225(2010)03-0087-04

2010-04-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7CZX022);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伦理学会2009年联合立项课题“浙商伦理及其现实价值研究”(2009ZD013)

施敏锋(1984-),男,江苏武进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田懋秀】

猜你喜欢
南浔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莲花庄》《南浔古镇》
南浔,果真难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南浔颖园:小小园林尽显江南气质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
从变译理论看翻译伦理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