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浅析

2010-08-15 00:52张贤会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译者原文

张贤会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浅析

张贤会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科技英语翻译和其他翻译一样要求句子结构和篇章的灵活转变,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同时往往因为译者对各个领域专业名词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够,而造成译文偏离原文。本文通过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讨论了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技英语;功能对等;翻译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理论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达奈提出,这个术语原来称作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形式上对等。那么,何为功能对等?奈达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本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根据。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这一转手马上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

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不像翻译。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原文的结构和译文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有所改变。

奈达之所以掀起大浪,是因为他大胆地提出了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里反应的对等。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相似才是奈达所要关注的。而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反应,就不可能只看文字,还要看文字产生的环境,要看读者生存的环境。这样,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一下子都被包括进来了。

这套理论的锋芒直指语言形式。他认为原文句法,语义等等结构是译者的大敌。从事英汉翻译的人一定会赞成他的这一说法。本文作者在英汉科技英语翻译方面有一定经验,对奈达的理论也就有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学生在学习英文时,是从语法学起,所以在思想意识中非常重视和遵循语法,从而受到语法的束缚。加之,从句法上来讲,英语属于曲折语 (inflectional languange),而汉语属于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具有灵活性,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结构之间转换。

笔者根据从事科技英语翻译的经验,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总结出进行科技英语翻译时的一些建议:

一、不用词性改用词类

语法对中国学生的束缚很大,表现出来的一方面就是在词性上。一般来讲,在翻译时,如果原文是名词,大部分人都会将其在汉语中翻译成名词。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完全按照其原来的词性进行翻译,会使汉语译文看起来晦涩,别扭。例如:

The Vision Probe moves slowly on the stage within the travel limits.

如果翻译为 “影像测头在平台上在行程限制内移动缓慢。”会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阅读起来感觉不舒服。但是如果译者将状语within travel limits转换为修饰定语,move词性转化成名词,同时将slowly副词转换为形容词,就会产生“在平台上的行程限制内,影像测头的移动速度缓慢。”这样的翻译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用核心句和句型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障碍

英译汉时,应该避免从句子的表层结构直接翻译成表层。由于英语句子逻辑性严谨,表层结构错综复杂,所以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进行内容的转换,而要按照汉语的句法习惯进行灵活的转变。例如:

You can verify that your machine is ready by confirming the following files reside on your computer system located in the root directory where you installed PC-DMIS:

这个句子含有很多从句和修饰性短语,如果只是进行表层结构的翻译,将会使汉语译文看起来非常复杂,别扭,难于理解,达不到“雅”的境界。但是如果能够灵活处理,将汉语进行拆分,翻译为“在计算机系统中,检查以下文件是否存在于安装PC-DMIS根目录下,来核实你的机器是否准备就绪:”,译文就看起来通顺和易于理解了。

三、用同构体概念解释社会文化语言符号

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大环境都会对译者造成困难。虽然科技英语的翻译受这种影响较小,但是科技英语中的一些修辞和与文化有关的语句,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译者必须在完全明白原文作者的意图和了解创作环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灵活转换,实现真正的功能对等,即在原作和译作读者心中产生相同的反应。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知识领域的局限性,译者往往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原文,所以在实践功能对等时,就可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一些处理,往往导致与原文相偏离,无法达到“达”,从而不可能在译作读者心中产生相同的反应。

要达到真正的功能对等,需要很深的功底和不断地实践,还要有灵活的思维和方法。科技英语的翻译,既有与其他文体翻译的相通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译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一定的理论,才能真正做到奈达所提倡的功能对等。

[1]丁迎.浅谈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4).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张源清,王鲜杰.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H315.9

A

1008—3340(2010)04—0057—02

2010-10-11

张贤会(1980-),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