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平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250013)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初探
陈伯平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250013)
高校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高校;网络文化;大学生
高校网络文化是是高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它的产生以高校校园为背景,其作用也集中于高校校园。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与高校网络文化主体发生关系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而是校园内外整个世界,因此它又独立于校园文化,具有校园文化没有的特性,如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鉴于高校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主体创造性、高度开放的社会性,高度集中的多功能性和高度复杂的价值多元性,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正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追求时尚、反叛、个性的价值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学生被动式的接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网络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渠道。他们的网络生活主要有以下四种特征:
1.网上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材和老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师生之间既可同步进行亦可异步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空间。互联网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信息宝藏,内容覆盖各个科学领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阅读书籍自学相比,网上学习往往使大学生更能快捷、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选择上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2.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扩大学习的知识面。通过Internet,足不出户尽观天下。网络传递信息量大,及时迅速,绝大多数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找相关资料和浏览新闻信息。网络以其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方便快捷,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
3.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青年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上聊天、收发E-mail、网络游戏、收发信息等,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多数学生经常利用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网络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的人际心理距离大大缩短。
4.网络缓解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虽然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而且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考研、就业等问题,无形中造成学生的思想压力仍然很大。上网消遣休闲成了他们缓解压力、松弛神经的渠道之一,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有利的。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网络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由的、民主的,不同价值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而网络信息不可避免地存有不少“垃圾”。这些内容往往与我国的国情、我们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是格格不入的。网络中的良莠不分、藏污纳垢导致有的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网络环境中,有的大学生遵循着快乐的原则,追求着感官的刺激,自由地发表观点,可以不考虑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意识模糊。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极易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网络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有小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一上网就是好几个小时,两三天不上网心里就很不舒服,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这部分学生往往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无心上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同时,网络是虚构的,数字化的,符号化的,在人和人的交往模式下,在缺少“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丑恶,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会暴露出来。一些错误、模糊的思想观念,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情感异动、责任弱化,道德滑坡。面对网络这些不良影响,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的优势,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大学校园不断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和谐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其相应的网络文化,突出重点,将其发展成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1.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等原理方面的内容,它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精神领域树立起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占领高校网络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和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要坚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把校园网建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阵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牢牢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要发挥互联网即时性的特点,根据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及时更新内容,起到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如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影片展播”、《反腐教育典型案例录像》、“网上党校”和“网上团校”,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团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突出大学生网络媒体素养的提高。网络的开放性、无约束性及信息的隐蔽性往往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面对这样的挑战,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教会学生自护能力,保护自己的身心建康;自辨能力,自己辨析网络信息。应高度重视培育健康向上的媒体素养尤其是道德素养。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基本的道德规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运作上,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网站可专门开设“校园新闻”、“激情校园”、“教师风采”、“校园歌星”、“专题讲座”、“学生作品”等一系列栏目,把学校的新闻和各种活动,包括学生运动会、联欢会,学生演唱的歌曲等制作成流媒体,供教师和学生观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生活。
3.突出网络监控机制的建立。面对互联网信息潮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一方面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宣传的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及时删除网上垃圾,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严格立法和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例如,必须积极思考如何加强正确舆论引导,把包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百度贴吧等开放的BBS纳入到统一的监管体系中。
4.突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创立。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并完善立体化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即以学校教育、社会疏导、家庭辅导、自我提高四管齐下的方式构建对大学生的立体教育网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作,要注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和思考,积极探索其规律和特点,逐步建立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论体系。如加紧开发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高质量的软件和数据库,加快建设适应其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教材体系,构筑起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等。
5.突出高素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除了符合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探究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观念、新素质。
[1]李瑞记.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8,(1).
[2]陈德刚,王湘湘.韩骐骏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23).
[3]何旭娟.论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book=4,ebook=81
G647
A
1008—3340(2010)04—0024—02
2010-10-09
陈伯平,男,汉族,山东济南人,齐鲁师范学院,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