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婉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功能加忠诚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体现
——以2010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
刘君婉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2010年记者发布会上温总理以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热捧。本文力图在概述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基础上,以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论述该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指导作用和具体应用。
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古语英译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种目的性的行为,认为翻译的决定因素是翻译目的。然而目的论仅仅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一种理论模式,第二代功能学者在对“目的论”修订、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方面的内容,使得功能翻译理论更加完善。诺德的理论融合了第一代功能论的语用观、目的导向等优点,强调了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又加入了切实可行的文本分析模式,形成了指导翻译实践的新一代功能翻译论[1]。诺德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的参照系数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翻译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2]。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她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
2010年3月14日,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会谈中,总理妙语连珠,引用了很多深刻有哲理的中国古语。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受到了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本文力图在概述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基础上,以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论述该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指导作用和具体应用。
在《翻译中的语篇分析:理论、方法及翻译导向的语篇分析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书中,克里斯蒂安·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建立于两大基石上:功能和忠诚。尽管两者看似互相矛盾,但其结合尤为重要。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忠诚使译者双向地忠于译源与译入目标语两方面。忠诚原则引导译者推知并尊重信息发送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减弱了“激进”功能主义的规定性。但不能把它与“忠实”的概念混为一谈,因为忠实仅仅是指向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而忠诚是个人际范畴的概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个一般性的模式中,忠诚是一个空位,由每个特定的翻译任务所涉及的文化及其所奉行的翻译理念来实现。
该理论的功能是指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以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该理论超越了之前的对等、等值论,从译文在译语环境中预定的作用和效果亦即译文遵照原作者和发起人应该有的目的出发,认为译者应该在履行译文功能的同时,调整好原文作者、译文受众和翻译发起人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完成翻译的使命[3]。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译文功能与处于特定语境的原语文本同时加以细致的分析和考虑,在与译文功能不相悖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性,在必要时保持原文特有的东西,并通过对译文读者因素的考虑,使译文文本功能得到完美的实现[4]。
古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曾说过:“夫国于天地,必有以立,所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二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也。”[5]古语是我们开启中华民族数千年辉煌文明宝殿的钥匙。它语言精粹,概括精练;形象丰富凝聚;蕴涵含蓄和谐。古语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后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汉语的发展演变,语法、词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将这种语言译成英语,让世界人民共享其精美,实在不是一件易事[6]。古语英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内翻译,要求译者用现代汉语完整准确地理解所要翻译的典籍原文。第二阶段是语际翻译,即用现代英语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古代汉语原文所对应的现代汉语的意思。
根据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翻译关涉原语作者、客户或委托人、译者、目的语接受者或使用者等诸多行为人,由于各自不同的身份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化活动”,译者还必须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要使温家宝总理在记者发布会上引用古语的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古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所具有的特点及翻译时所处的特殊环境。翻译古语,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其次,记者招待会上现场的古语翻译是一种更具目的性的行为,译者必须以明白晓畅的语言文字和地道得体的表达方式将这些内容展现给来华的外国友人,表明我国立场,实现扩大对外宣传的目的。但诺德又认为,译者并非可以任意处置原文,而要对原文负责,不能歪曲原作意图。因此,原文意图与译文功能必须相容,翻译才可能进行[6],即忠诚原则。所以在古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还要注意准确传达源语的意义。译者应该从原作者和发起人的目的出发,履行译文功能,同时,理顺原文作者、译文受众和翻译发起人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完成翻译工作。下文将以温总理记者发布会古语英译为例,论述功能加忠诚理论在古语英译中的指导作用和具体应用。
(一)行百里者半九十
译文1.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译文2.People who'll embark on a 100-mile journey may still fall by the way side when they have finished 90 miles.
译文3.Those who intend to walk a hundred miles often stop at ninety.
译文4.One may still fail the journey if one doesn't persist to the last.
古语语法比较灵活,这里的关键是理解“半”字的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半九十”就是“把九十里当作一半”,其解释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总理意思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最后攻坚阶段的几步是最困难的。译文1中“fall by the way side”的运用是恰当的,但译文整体与古语的原义不相符,会误解为50%的人不能坚持到底。译文2是对原文译成白话文后的直译,略显啰嗦。译文3与原文的形式对等,但“stop”为停止,有半途而废的意思。译文4虽然是意译,但准确而深刻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符合“忠实”原则。文本在这里只是承担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而其自身的形式等都在翻译中不再占据重要地位。只有译者把握好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结合翻译的目的和目标语境读者的特殊情况,对原文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有取舍的翻译,才能更好地实现译文的功能,达到翻译目的。
(二)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译文1.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译文2.For the faith/ideal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will not regret if I have to die a thousand deaths.
译文3.In pursuit of one's heart's desire,one thousand deaths would bring no regret.
温家宝总理以《离骚》名句明志,表示要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释义:这些都是我内心所珍爱的,即使叫我死许多次我也绝不更改!这里的九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数量“九”,在古时,“三”、“九”泛指多次,是概数,不是确数。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的观点出发,翻译更多是与如何实现文本在目标语境中的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译者应该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汉语习惯说“九死”,英语一般要死上“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够。把“九”翻译成“thousand times”非常贴切,但其修饰的对象有误。“九”是修饰“死”的。译文1用它修饰了“悔”。译文2是译文1修改后的版本,是可以接受的译文。译文3与原文在形式和意义上完全对等,使得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更好的按预定的方式运作并达到了忠诚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译文。
(三)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译文1.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译文2.My conscience is clear despite the slander of others.
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澄清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有关中国傲慢的传闻。语出唐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释义为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既因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感到遗憾,又为自己心地纯洁而问心无愧,可以说其崇高的政治志向至死不变。译文1总体来说用词非常好,把握得恰到好处,但其中添加的“from the outside”会引起歧义,“讪”是讽刺,译文1会误解为批评是来自外部,也违背了温总理倡导的“和谐”。译文2用词简练,文字表达清晰,结构严谨,既翻译出了汉语的内涵,又排除了可能会造成的歧义,是符合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合理翻译。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已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信息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传真”。翻译的任务就是要把原语典籍中所蕴含的所有文化信息尽量完整地传达到目标语中去。古语是我们的民族瑰宝。要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就要加强对古语的翻译研究。功能加忠诚理论要求古语英译者从认识译文文本在目标语境中的功能出发,使译者在最大限度忠诚于各方的基础上,力求把译文功能与处于特定语境的原语文本同时加以考虑,在必要时保持古语原本特有的东西。既注重译文功能,又照顾原作者和读者的利益,使译文功能在目标语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得到完美的实现。好的译者应当掌握古语的特征,充分理解古语的原义,遵循恰当的翻译原则,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分析目标读者的需求以使译文让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1]吴丽莉.从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论角度分析翻译及其过程——以魔幻小说的英译汉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9:3.
[2]ChristianeNord.TextAnalysisin Translator Training[M].John Berjar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3]张霞,高圣兵.从功能加忠诚解读《功夫熊猫》的汉译配音[J].电影评介,2009,(3):56.
[4]刘君婉,张慧琴.功能加忠诚理论在奥运标语翻译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6):74.
[5]章太炎.国学略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吴永平.古汉语英译浅尝[J].河东学刊,1998,(4):43.
[7]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86.
book=4,ebook=73
H315.9
A
1008—3340(2010)04—0054—03
2010-07-06
刘君婉(1987-),女,汉族,山西阳泉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从事翻译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