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举
(华侨大学土木学院 福建泉州 361021)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组织的作用
颜良举
(华侨大学土木学院 福建泉州 3610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及实现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组织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载体。学生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现状,增强学生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我国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有着重大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
在现代社会里,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高等教育及其载体,即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高等教育目的的教育载体广泛、实现方式多样化,其中学生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两种重要的载体。学生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两者合力作用的彰显对我国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人为核心,塑造完整人格,而载体是实现上述目标不或缺的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承载功能,即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任务、原则、目的等;二是具有可操作性,即能够为教育主体所操作并服务于教育目的;三是具有链接功能,能够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联系起来,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互动。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两课”教学为主要载体,但“两课”教学侧重于理论灌输、拘泥于理论宣讲,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比较远,价值干预的痕迹过于明显,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青年学生的特点,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纽曼在其名著《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学生从大学里获得的主要才智收获,并不主要来自他对所选具体知识分支的学习,而更多是来自生活于洋溢着普遍知识的氛围——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之中。”现代高校教育,特别是像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绝不能仅依靠单纯的灌输式的课堂教育,而应积极利用具有群众性、自发性的学生组织,依靠其与学生紧密相连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强调,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在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以及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也明确把“学校党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会(含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约束的作用”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体现在:一是通过学生组织开展的各类积极、健康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组织活动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性的教育效果;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对学生组织内部成员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达到显性的教育效果。
(一)学生对学生组织的认可度低,载体作用不理想。在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均由学校的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学生的住宿、上课、学习、奖励、惩处、助学资助等日常事务都是在学校的有关部门的管理下进行,这当然也包括各类学生组织的活动在内。许多高校并未真正意识到学生组织的群众性、自治性的特点,一味地强调学生组织的行为必须在学校的管理政策的指引下进行,将学生组织作为学校管理机构的延伸,视为实现自身管理意图的工具。同时,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的干部,从选拔到任命,包括工作的评价等都是由辅导员或者管理教师来确定的,这样的学生干部自然产生了对学校的某种依赖性,在许多学生干部的意识中也认为学生组织是学校管理机构的一个辅助性组织。
这种定位认识上的误差将会对学生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发挥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是学生组织成员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也并不把学生组织当成自己的代表,反而认为学生组织是学校用来管理学生的工具,许多学生会将学生组织等同于学校管理部门,导致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威信力降低,无法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从而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影响学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效果;另外一方面,在内部教育上,学生组织没有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意识,加上学校对学生组织的活动过多的干涉,损害了学生组织及其成员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对学生组织内部成员进行思想教育。
(二)思想价值导向功能欠缺。一是对共同价值理念构建的教育引导的缺失。学生组织是学生的自治性、群众性组织,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实践“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由于对学生组织定位认识上的不足,许多高校缺乏对学生组织价值理念的构造进行应有的教育和引导。二是德育功能欠缺。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及社会成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从整体上看,现在高校的学生组织在成员的思想教育上均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学生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学校教育管理滞后、学生组织自身没有正确的理想目标等因素影响,功利主义观念在学生组织中的影响有扩大的趋势。学生参加学生组织的动机、学生组织自身活动的开展日益功利化,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讲就是:“现在所关心的是外在的效率。”这导致了学生组织在塑造优良品德方面的作用不佳,甚至有反作用。
(一)准确定位学生组织。学生组织作为高校组织系统中的一部分,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需服从学校的管理政策,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但其作为学生自发性组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学生性”的特质。学生组织是一个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构,其行为需要更广泛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组织活动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应当更多地尊重学生组织的自治性,双方的应当从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转换成“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学校管理部门在学生组织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而非决策者的角色。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学生组织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而不是学校管理机构的子系统。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学生应当是学生组织的决策者、执行者、受益者。在学生组织建设中,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能真正实现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生组织中主人翁的地位,承认学生独立的“参政议政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生组织是属于学生的组织,才能增强学生对学生组织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组织所担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构建学生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任何一种学生组织的成立、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组织内部成员的支持,只有内部成员对学生组织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学生组织活动,努力塑造、维护学生组织形象,才能使学生组织获得发展的原动力;另外一方面,学生组织也离不开外部的认可,只有获得外部的认可,学生组织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如果说学生组织是一部发动机,那么,内部成员的支持就是汽油,外部认可就是空气,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发动机运行起来。
实践证明,学生组织内部成员的支持和外部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该组织所奉行的价值观念和实际采取的行动。学生组织作为由广大同学组成,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团体,其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为学生服务。学生组织这种服务理念和功能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不仅影响着学生参加学生组织的动机,而且也左右着外部对学生组织的评价与认可。为此,构建学生组织成员的服务观念、履行学生组织的服务功能变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提供制度性保障,建立起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该机制既包括学生组织内部对成员履行学生组织价值理念的评价,也包括学校对各类学生组织履行学生组织价值理念的评价;另外一种就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利用良好的组织文化影响成员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服务学生的意识。
(四)增强学生组织的德育功能。印度的教育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探讨“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时曾讲过:“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个人。”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同时还要培养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而构成完整人格的要素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学生组织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培养如下的道德习惯:做事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对工作不推诿,不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帮助老弱孤寡者,不管他们是否是自己的亲友;自己的愿望要与满足愿望的道德权利相一致;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愿望与满足,不应给家长和其他人带来困难或忧虑与痛苦,要与别人的需要相协调;要诚实,不隐瞒自己的错误。
(五)重点扶持,突出典型。美国著名通识教育家罗索夫斯基·亨利在《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专著中是这样描述学生社团的作用和意义的:在哈佛大学,我常常听人说,学生从社团活动中相互之间学到的东西要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多得多,社团成员作为一个全体,它给每个成员提供了个人成长的无与伦比的机会和环境。但是,面对如此多的学生社团,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社团都齐头并进的发展。我们要支持、引导社团之间合理有序的竞争,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对于那些有潜质、有发展前途的社团,我们应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有意识地作为精品社团培养,在社团中树典型、立标杆。为此,学校应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各类学生组织进行定期的检查、测评,对健康向上、特点鲜明、具有典范作用的学生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在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以支持。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到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最终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高校在对学生组织进行教育管理时应重点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的功能。
总之,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切实抓好学生组织建设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1]李卓.“人的目的”与高校思想政治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8(12).
[2]万长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8(2).
[3]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主体性人格发展为根本目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
[4][英]约翰•亨利•纽曼,徐辉,顾建新等译.大学的理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印]克里希那穆提,张南星译.一生的学习[M].群言出版社,2005.
[6][印]克里希那穆提,张南星译.一生的学习[M].群言出版社,2005.
[7][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诸惠芳译.关于人的思考[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华侨大学教育管理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09HJY10)
颜良举(1981-),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01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