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评估误区与理论创新

2010-08-15 00:50□文/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银行贷款盈利抵押

□文/张 超

一、理论回顾及简要评论

在我国,银行贷款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获得外源性资金的主要渠道,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长期存在,且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观点:(1)信息不对称理论。Stiglitz&Weiss(1981)针对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递增函数,根据他们的推论,当市场上存在不同类型的借款者时,有些类型的借款者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无论他们愿意支付多高的贷款利息,而其他的借款者却能得到贷款;(2)银行规模理论。如林毅夫、李永军(2001)指出,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我国银行结构与企业结构严重不匹配,不可避免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国外学者Berger(1998)则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将其大比例的资产都贷款给了中小企业;(3)所有制歧视论。如徐滇庆等(2002)指出,国有银行把70%以上贷款给了国有企业,明显忽视了广大非国有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4)企业规模歧视论。如李扬(2002)认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其经营活动相对不规范和不确定,这意味着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更高,由此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殷孟波等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认为在贷款人心理情绪的支配下,大企业不能还款的极小概率被视为不可能发生事件,中小企业不能还款的很小概率则被夸大,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规模歧视,于是造成贷款集中在大企业。

以上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解释,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认为,现有银行贷款评估体系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在我国,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财务不够标准与透明,而且相比大企业开放的运作方式与各种公开的渠道,中小企业运营方式通常较为封闭,企业很容易向贷款机构隐藏自己的不利信息,这就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贷款评估方式,即银行对贷款企业每一项指标进行细化打分,则会面临较多困难,银行无法从很多中小企业内部获得足够的财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人员很容易形成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歧视。

二、中小企业贷款评估误区分析

在现阶段,对于贷款金额相对较少的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部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其经营指标逐项考察评分不仅不现实而且也很容易造成人为地提高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因此,简化贷款程序,突出重点,成为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评估成本的主要方法。

(一)中小企业贷款评估的理论基础。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联合提出了MM定理,即在完善的市场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本身无关。该定理指出公司经营者不应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即资本结构栏,正如米勒教授所言:一个比萨饼不管是被切成四块还是被切成八块,合起来还是一个比萨饼。这样,从经营者的角度分析,其应更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资产栏,即关注如何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由此,MM定理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资金的成本取决于它的使用而不是它的来源。这个结论可以被进一步理解为,如果公司投资的项目盈利性高则公司一定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反过来从资金供给者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企业项目的盈利性是保障贷款安全的主因。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在既定条件下,银行贷款评估的核心内容应是企业及其项目的盈利性而非其他。以此为基础,很容易发现银行信贷人员在评估中出现的一些误区。

(二)中小企业贷款误区分析

误区Ⅰ:负债率高的企业不值得贷款。企业偿债能力的考察是银行贷款评估的重点内容,在现有的贷款评估体系中,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来体现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起始资金多来自于个人储蓄或家族内的集资,总资金量非常有限,因此,在银行贷款评估中,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贷款后资产负债率超过银行的要求底线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根据前文中对MM定理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贷款的安全并不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是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达不到MM定理中所提到的完善市场条件,即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如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会造成企业更高的经营风险,但银行如果把企业资产负债率这样的偿债指标作为评估企业贷款的首要条件则可能会丧失很多优质的企业客户。本文认为,银行正确的做法是,把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首要考察目标(而不是现有贷款评估体系中所谓的偿债能力指标),只有通过盈利能力评估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银行贷款。在社会信用体系与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逐步完善,银行加大对贷款违约者追究力度的情况下,银行完全可以贷款给具有盈利能力但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对于已经通过盈利能力评估的中小企业,只有在缺乏信用记录且其负债率极高又无任何抵押担保的情况下银行才可以考虑拒绝其贷款请求。

误区II:规模大的企业更值得贷款。在现实中,银行贷款往往大量向所谓的少数优质客户集中,具体表现就是银行的“嫌贫爱富”。这种现象背后也源于人们的一种固有理念,即“富人比穷人更守信用”。然而,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博士用他的实际行动推翻了这个固有结论。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的专门服务于穷人的银行曾向639万个贫困人员贷款,在帮助58%的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功脱贫的同时,还创造了还贷率98.89%的奇迹,这一还贷率远高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业银行。尤努斯创造的这一事实可以被称之为“尤努斯信用悖论”,它与“富人比穷人更守信用”这一观点完全相反。在我国,现实中的商业银行总是更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夺所谓的优质客户资源上,甚至造成局部的过度竞争。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优质客户(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却恰恰是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源头。

排除制度因素,从贷款评估的角度解释,也就是银行在实际贷款评估中的理念依然是“产量等于销量”,高产量的大企业、大项目往往被认为是还款能力有保障且不会发生道德风险,与此相反,低产量的中小企业则被传统项目评估方法视为还款保障能力低又容易发生道德风险。然而,过剩经济条件下企业项目产量很容易超过销量,此时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高产量既不能使企业的还款能力保障增加也不能降低贷款企业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现实贷款中银行单纯依靠企业或项目的规模来判断贷款信用风险的大小是缺乏理论支持的。

误区III:提供抵押物是企业获得贷款的前提条件。在银行所有贷款方式中,抵押贷款对借款人约束最强,因而也被认为对贷款质量最有保障,而信用贷款则由于没有抵押品的约束被认为是最缺乏保障的贷款方式。不可否认,在相同情况下有抵押的贷款要比没抵押的贷款安全性更高。然而,如果银行过分追求贷款的安全性,特别是要求贷款必须以抵押作为保证则不利于银行的盈利性和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国银行为了防范贷款风险,特别突出了对贷款企业抵押担保的考察,很多银行甚至坚持“逢贷必抵(押)”,而由于现实中通常只有“富人”即所谓的大企业才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这更加剧了银行的“嫌贫爱富”情节。没有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往往被挡在银行设定的贷款门槛之外。

银行的这种行为也暗含了这样一种传统观点,即信贷方式对借款人约束越强贷款质量就越有保障。但事实上,抵押只是为企业贷款提供一种额外的安全保障,它并不能改变借款人的经营能力特别是还款能力,而真正决定企业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仍然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一些地方抵押贷款的质量反而要差于信用贷款。实际上,抵押贷款对银行来说所谓的安全保障往往是以牺牲银行资产的盈利性为前提的,很多真正有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拿不出抵押物而被银行拒之门外,这也使银行丧失了盈利的机会。

可口可乐公司创始人艾萨·坎德勒曾宣称,“假如可口可乐的所有公司所有财产突然化为灰烬,只要我还拥有‘可口可乐’这块商标,半年后,市场上将拥有一个与现在规模完全一样的新的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的自信来自于其品牌,进一步讲也就是其以品牌为核心的盈利能力并不会随实物资产的丧失而消失,因此即使公司实体丧失也并不妨碍公司进行市场融资,而从银行的角度分析,其敢于贷款给完全没有抵押的可口可乐公司的信心则同样是来自于可口可乐品牌的盈利能力。与此相反,过度迷信贷款抵押反而可能造成银行的经营危机。如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伴随以房地产为主的抵押品的大幅贬值,众多发放抵押贷款的商业银行迅速陷入危机,这里,抵押贷款不仅没有保障银行的贷款安全反而成为促使银行错误选择贷款对象的帮凶。因此,本文认为现实中银行过分追求依靠抵押来降低贷款的风险是不明智的。

三、结论及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既定制度下,现阶段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歧视与银行对企业贷款评估重点的失误存在极大关系,即银行不去考察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反而“舍本逐末”,只用是否是大企业、能不能提供抵押物、负值率低的标准来衡量借款企业的信用,实践也证明了正是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造成了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而真正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银行贷款安全性的只能是贷款者的盈利能力。因此,银行在贷款中应摒弃传统的对中小企业贷款歧视的观念,在评估方法上,简化的银行对贷款中小企业项目的评估体系应以项目的盈利性为核心,通过突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进一步讲,也就是通过在已有评估方法中引入衡量项目产品品牌的新内容,以实现项目评估的创新。银行贷款评估方法的创新将与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信用体系的建设、担保机制的创新等内容共同作用,最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1]吴少新等(课题组).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系统解决方案.财贸经济,2008.9.

[2]徐滇庆等.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2.6.

猜你喜欢
银行贷款盈利抵押
终于中了
《民法典》时代抵押财产转让新规则浅析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动产抵押登记办法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债主“巧”卖被抵押房产被判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