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春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述评
谭晓春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语言模因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发,使人们对背诵与仿写在英语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进行评估和验证。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或更高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上,将模因论用于较低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则非常缺乏,培养学生在仿写基础上的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模因论;英语写作;写作教学;述评
模因这一概念是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经典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 Gene)中提出的。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1]。模因概念的提出给语言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语言模因论也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热点领域,并呈现出不断与相邻学科交融发展的趋势。语言模因论的深入发展给也给英语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受其影响和启发,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纷纷将其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上。那么在这一研究上,学者们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尚存哪些不足呢?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概述和分析。
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Dawkins在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进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传递单位meme(模因),此词是模拟生物遗传单位gene(基因)而来的。因此,他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模因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2][3][4]。“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例如:音乐曲调、思想观念、宗教、谚语、服装样式、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5]。模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一般是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携带模因的人叫做宿主,宿主继续携带模因。传输过程也叫做复制,宿主继续向群体传播模因,进行自我再生产,所以模因也是复制因子。
Dawkins认为,模因究竟能否复制成功要受到长寿性、多产性和忠实性这三个要素的影响。长寿性是指模因在模因库内存留很久,也就是指模因在纸上或人们的头脑中流传的时间很长;多产性是模因最重要的因素,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的数量就越多;忠实性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往往会保留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模因复制越忠实,原版就越能得到保留。模因的这三个要素之间经常相互交叉,相互制约。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6]:(1)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应该能“传染”它的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被呈现的模因要得到同化,就必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所以,模因载体应该十分明显突出,同时能够迎合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2)记忆(retention)。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通过感染宿主使自己得到传播并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所以只有少数模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3)表达(expression)。模因若想传递给其他个体,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其他常见手段有文本、图片以及行为等;(4)传播(transmission)。模因传播需要有看得见的载体或媒介,它们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免表达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变形。语言模因的复制也经历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从而不断地推进语言的传播和发展。
(一)背诵与仿写:模因论启示下英语写作能力形成的本质共识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传播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熟读和背诵可以使模因深刻地储存在个体的记忆中,而储存的模因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扩张。在语言模因作用下,背诵可以使学生掌握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句子的深层结构及文章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等方面知识,从而把好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为提高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7]。语言材料作为模因的表现形式,其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的可能性越大。同时,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在大量的模因记忆中,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依据记忆的这些特点,英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接触一些趣味性强、能激发个体识记欲望的材料,帮助学生寻找形象化、实用性并具有较强表现力和时代气息的规范性语句和范文,这样学生会乐于复制、模仿和传播[8][9]。另外,根据模因生命周期的发展特点,模因在进入记忆阶段前必须首先经历同化阶段,而模因的同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现象;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被宿主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接近英语材料之外,还应该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语料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阐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除了背诵,从模因论里人们还可以悟出模仿对写作的积极作用。仿写是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短文的模仿创作,是学生英语写作技能形成的一个必经阶段。在仿写前,教师首先对范文进行分析,向学生展示某种写作体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让学生了解到语篇建构的语言、语境和交际目的等诸多要素,然后通过仿写训练,提高英语写作的输出能力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方式有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10]对于基因型语言模因,在写作中可采取直接套用和同义异词的方法;对于表现型语言模因,可采取依葫芦画瓢地仿写[11][12],也可以采取同音类推或同构类推的方式来改造语言。通过对模因论的复制特点的分析,众多学者都一致认同背诵和仿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比如:王磊,2007;孟芹,2008;米卫文,2008;符祝芹,2009;李雪燕,2009;王静,2009;李执桃,2009;张应亮、杨爱军,2009;张云,2009;张云、张曲,2010;刘彬,2010;等)。受模因论的启示,杜秀红提出了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写作教学模式,即提供写作模版供参考?完成初稿?学生互评?修改?定稿?反馈[13]。除此之外,也有教师提出了英语写作的讨论、互相模因方式[14]、移置法[15]、加强课外阅读和评价法、联想法等。这些写作方法或策略,从本质上来说,是对背诵与仿写方法的延伸,是从更多的角度来丰富和活化背诵与仿写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另外,有必要指出的是,学者们所提倡的仿写并不是百分百的复制。模因复制的过程也不是完全拷贝,而是语言模因的重组。模仿是创新的起点与基础,强化基础有利于创新,模仿与创新是和谐的统一。人类的创造性就是一个观念的变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是从先前的发明创造中衍生出来,是通过模仿和变异所发生的渐变过程。也就是说任何新想法、新说法或新做法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以模仿现有存在物为基础的。因此,强调仿写并不等于否认创新,而语言模因传播的变异性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从理论到实践:模因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
在理论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人们也开始了将模因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杨璐通过建立模因式二语写作教学模式来对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16]。这一教学模式包括选择符合模因特点的语言因子和通过教学帮助语言因子经历完整的模因生长周期两方面。其对两个平行班进行的模因式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的结果证明,接受模因式二语写作教学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学生比没有接受此种教学的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了全面提高。郭亚玲、蒋宝成根据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及途径,以背诵策略的应用为切入点,提出模因写作教学策略:即帮助优秀的语言模因经过完整的同化→记忆→表达→传输的成长过程,使这些语言模因或复制或更新,成为第二语言写作模因,最终推动写作能力的提高[17]。通过对来自四所大学即将参加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历时7个月的教学实验,他们发现:自变量(模因写作教学策略)的增长引起了因变量(写作能力)的增长,说明了模因写作教学策略对ESL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显著作用;模因写作教学策略能有效排除母语的干扰,减少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错误,错误下降比率为35%。
不仅如此,实践证明,模因论启发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综合英语水平。讲华珍对两个平行班级的92名大学新生进行了一项为期14周的模仿写作教学实验,并对受试进行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18]。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模仿写作教学法能够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他们对英语写作的消极态度;这种教学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内容和语言准确性方面的水平,还有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杨婷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19]。她通过对初二年级的两个自然班(分别为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对比英语写作教学实验、英语综合能力与写作技能的测试,并对受试进行了有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英语写作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基于模因论的仿写降低了学生的焦虑,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基于课文背诵与模仿的写作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同时,学生因为巩固了词汇、熟悉了常用句型、掌握了语法知识,增强了语感,他们的英语总成绩也相应地提高了。
(一)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模因论的发展使人们再次清楚的认识到背诵与仿写对外语写作的重要作用,这是外语写作教学的一次理性回归。实证研究的开展也使得模因论在英语写作中的研究从理论论证向实践探索发展,这是研究的一大进步,同时研究的结果也使我们倍感欣喜,并对这一研究的深化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然而,由于模因论受我国学术界关注的时间还不长,模因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特别是外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其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模因论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或更高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上,将模因论用于较低层次的英语写作(比如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则非常缺乏。从语言习得的本质上来说,背诵与仿写对低层次或入门阶段的英语写作者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其次,理论论证有余,而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英语写作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来自实践的检验。再次,对仿写训练中如何实现创新写作的研究不足。“死记硬背”式的英语写作学习方法的重大不足就是其在语言产出上的创新性缺乏。如果只注重仿写而不关注创新,这样的写作训练将会很快丧失活力。在大量背诵基础上的英语仿写应该是语言模因复制与创新的统一,但是人的思维常常受习惯定势的影响,对于同类事物或相似事物的表述,往往难以摆脱已有思维的影响,导致语言模因“复制有余而创新不足”现象。如果说对语言模因过多依赖的仿写是基础能力训练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那么创新就应该成为写作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的内在要求,而从写作能力的本质上来讲,培养学生在仿写基础上的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对未来的展望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我国在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一些薄弱之处。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加强实践性研究力度。模因论启发下的英语写作背诵与模仿训练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但是有关如何将背诵与仿写有效结合起来的实证性研究还相对缺乏。众所周知,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加强以背诵方式的语言模因输入是促进英语写作输出的重要保障。但是有了一定量的输入并不意味着输出就会自然而然的实现,输入语言模因并使之内化成为个体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需要煞费苦心地努力,而有效输出更是需要技巧性的训练。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应该将重点放在促进以背诵方式的输入与以仿写方式的输出相结合的实验性研究上,努力探寻促进两者有效结合和顺畅转变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其次,加强模因论在低层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背诵与仿写对规范学生的英语写作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低水平的英语写作者来说极其重要。此外,比起高层次英语写作者,初学者对自身所输入语言信息的内化和迁移方面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根据我国的情况,后续研究应加强模因论在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模因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力和作用。再次,加强对促进学生从模仿写作过渡到创新性写作的研究。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仿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上。虽然,仿写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写作表达规范性与写作速度方面的重要意义无可厚非,其对促进学生更好的应对各种写作考试方面也具有无以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写作的真正意义在于创新。语言模因通过复制而传播、发展,但复制并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语言模因的每一次衍生都出现一些变异。当变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创新便成为可能。因此,对于更高层次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来说,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是可始于但不可止于背诵和仿写。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以背诵与仿写为切入点,探析如何在保障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发展。
模因论的提出给外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背诵与仿写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学者们不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论证,也通过实践证明了背诵与仿写在英语写作训练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可以说,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为时不久,其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深入探究之处。
[1]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2]Chesterman,A.Memetic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J].Synapse,2000(5):1-17.
[3]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206.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 [J].现代外语,2003(2):200-210.
[5]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6]Heylighen, F.Selfish me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J].Journal of Ideas,1992(4):77-84.
[7]赵静.模因论启示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81-83.
[8]吴淑严.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4):118-110.
[9]张应亮,杨爱军.模因论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43-45.
[10]陈旭,李晓黎.模因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6.
[11]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88-91.
[12]冯妍,温明生.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8-149.
[13]杜秀红.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6):128-129.
[14]符祝芹.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9(12):69-72.
[15]李执桃.模因与商务英语写作[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54.
[16]杨璐.模因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行性评估[D].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17]郭亚玲,蒋宝成.从语言模因论看ESL写作教学的历史性回归——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9(8):42-46.
[18]讲华珍.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模仿写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19]杨婷.模因论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责任编校 秋晨
H319.3
A
1003-2134(2010)06-0126-04
2010-10-11
谭晓春(1981-),女,广西苍梧县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