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
——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考察

2010-11-02 02:10:24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学研究留学生

徐 茗

(安徽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
——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考察

徐 茗

(安徽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三种期刊是涉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三大权威性核心期刊。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拼音文字背景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全面回顾了近十年来(1999~2008年)三种期刊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进展,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汉字应用等级水平研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国外对外汉字教学简介”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内容阐述,对三种期刊进行了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论文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以期把握该领域研究成果与动态。

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期刊;汉字教学;文献分析

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拼音文字背景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甚至被称作汉语学习的“瓶颈”。对外汉字教学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研究的重点是教什么、怎么教,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者的眼光主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层面,与其它语言要素相比,相对于汉字教学这个难点和重点来说,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出现了可喜的转机。在1996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以往对外汉字教学内容薄弱、研究滞后、身处困境等问题,不约而同地发出要重视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的呼吁。如何认识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如何突破汉字教学这个难点,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亟待研究的课题。1997年6月,国家汉办在湖北宜昌召开了首次汉字和汉字教学研讨会;1998年2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法国汉语教师协会联合在巴黎举办了国际汉字教学研讨会,在这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汉字教学的地位、任务、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会后出版了吕必松主编的《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此后,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出现一个高潮。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的文章、专著逐渐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大大提高。

进入新世纪之后,“汉语热”日渐升温,在对外汉语教学全面转向国际汉语推广的背景之下,对汉语自身规律的认识、对汉语教学规律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对外汉字教学在这一阶段也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期刊文献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之一。《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是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信息刊源,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对外汉语研究发展动态和科技研究水平。长期以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充分展示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对外汉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笔者对近10年来(1999~2008年)3种期刊的61篇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文献进行数理统计和研究成果分析,以期把握该领域研究成果与动态。

一、三种期刊的文献分析与比较

1.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

载文数量是指在指定时间内期刊载文的绝对数量,是从信息输出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表1表明,近10年3种期刊中《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发表对外汉字教学文献比较多,均为22篇,《语言文字应用》发表了17篇;从时间上看,2004年以后文献较多,后5年累计发表43篇,占到71%。

2.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

从作者群的地域分布来看,对外汉字研究的集中地在北京,有47篇,占到总数的75.8%,其次为广州6篇,其他的分布在南京、天津、宁波等地。论文作者几乎全部分布在高等院校(58篇),科研院所只有4篇(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4篇),其他部门1篇(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从具体的高校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京语言大学,大约占到论文数的50%,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其构成了包括对外汉字研究在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从论文第一作者来看,北京语言大学的江新对该领域的研究最多,为6篇,其次为北京语言大学的万业馨和郝美玲,均为4篇,其中万业馨2002年还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表1 1999-2008年对外汉字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3.研究内容比较

笔者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汉字应用等级水平研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国外对外汉字教学简介”等5个方面进行对外汉字研究的介绍。表2表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研究是该领域的最主要内容,占到总数的1/3,有关“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汉字应用等级水平研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研究构成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对而言,“国外对外汉字教学简介”较少,仅有4篇。

从3种期刊的研究侧重点来看,《世界汉语教学》研究领域较为宽泛,各个部分均有涉及,重点在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的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也涉及到各部分内容,重点在“汉字应用等级水平研究”和“对外汉字教学方法”方面,而对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和“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关注不多;而《语言教学与研究》主要是侧重于“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和“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同时对“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而对于“国外对外汉字教学简介”方面无介绍。整体上看,这与各份刊物的办刊宗旨是密切相关的。

表2 1999-2008年对外汉字研究文献内容分类

二、研究内容的具体分析

1.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

该领域文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从实验和模拟的角度探讨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如刘丽萍(2008)通过两个实验,分析了汉字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2];肖奚强(2003)从部件的角度讨论外国学生成系统的汉字偏误[3];王建勤(2008)进行了汉语学习者汉字知识获得机制模拟研究[4];徐彩华等(2007)通过三个实验考察汉字分解过程中留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分解体中的错误[5];郝美玲(2007)采用纸笔测验,以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假字和非字进行真假字判断,系统考察了留学生正字法意识的发生与发展[6],同时该作者(2008)还采用延迟抄写的实验范式,以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部件频率、部件构字数和汉字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7];高立群等(2000)研究了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音、形信息对汉字辨认的影响[8];徐彩华(2007)通过三个实验,以母语水平为基线考察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9];王建勤(2005)通过模型对真、假、非字认知效应的模拟,探讨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过程以及汉字结构类型对其发展的影响[10];江新(2005)以一年级非汉字圈为对象,研究了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11]。

(2)从不同国别探讨了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如江新(2003)以学习汉语的74名日本、韩国、印尼、美国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生对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的关系[12];安然等(2007)通过一般性面谈、纵深式访谈、现场考察、摄录观察、追踪调查等定性分析的手段,对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和教师教授汉字的过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个案研究,发现学生书写汉字时的笔顺问题并不直接反映其汉语水平,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教师汉字教学的重点自然地从笔顺教学转向部件教学[13];全香兰(2006)研究了韩语汉字词对学生习得汉语词语的影响[14];吴门吉等(2006)研究了欧美韩日学生汉字认读与书写习得[15];柳燕梅等(2003)通过实验研究初学汉语的欧美学生两种汉字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被试学习汉语字词时,用回忆默写法取得的成绩要比重复抄写法更好[16];陈绂(2001)研究了日本学生书写汉语汉字的讹误及其产生原因[17];江新等(2004)进行了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18]。冯丽萍等(2005)以左右和上下两种不同结构的汉字为材料,通过部件频率的改变,研究在具有汉字背景的日、韩学生和没有汉字背景的欧美学生的汉字加工中部件位置信息的作用[19]。鹿士义(2002)以初、中、高三级汉语水平、母语为拼音文字的汉语学习者为被试,以左右、上下、半包围三种结构类型的真、假、非字为实验材料进行词汇判断作业,探讨其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发展[20]。

(3)从不同层次分析了留学生对外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如马明艳(2007)以学生课程笔记和练习本中书写的汉字为主要材料,从书写错误、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等角度,进行了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21]。江新等(2001)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汉字学习策略量表,并对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进行分析[22]。王又民(2002)统计了外国留学生本科各阶段汉语 (语言技能类)教材累积用词用字情况与中国中小学各年级语文课本累积用词用字情况,研究表明,相比中国初高中学生,外国留学生在词汇和汉字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23]。

2.对外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施正宇(2008)针对近年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单位的讨论,提出以词、语素、汉字为基本框架的教学理念[24];万业馨(2003)[25]在回顾了汉字认知研究的方法、汉字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对汉字认知规律的探求应该是一项综合研究,作者后来又对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分析[26][27];张德鑫(1999)进行了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28];梁彦民(2004)研究了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以及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29];陈传锋等(2003)分析了汉字的结构对称特点,阐述了研究结构对称汉字识别加工机制的重要意义,在综述已有关于结构对称汉字识别加工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汉字识别的“多层次格式塔双向加工模型”的理论构想[30];朱志平(2002)研究了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的关系[31];万业馨(2000)[32]、张熙昌(2007)[33]进行了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郝美玲等(2005)考察了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34];赵妍(2006)强调汉字教学应从理据性入手,遵循汉字规律,找出现代汉字的音符、意符与字音、字义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汉字,提高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35]。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的研究(2006)充分利用语料库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客观反映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字别字现象,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各项专题研究提供一个以大量真实文本和原始字形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和信息平台,并倡导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基于数据库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类型、频率与分布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促进汉字理论研究与汉字教学实践良性互动,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水平与质量[36]。

3.汉字应用等级水平研究

该领域主要是针对《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展开。如邢红兵(2005)参照即将颁布的“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的拆分原则,对《(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2905个汉字全部进行了拆分,建立了“等级汉字拆分数据库”和“等级汉字基础部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进行了统计[37];伏学凤(2005)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录的89个常用名量词进行系源研究,总结出汉语名量词产生的两种基本途径:引申和通借,旨在解决第二语言学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从而提高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效率[38];李红印(2005)进行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统计出《大纲》实际收“语”254个,主要类别为固定格式、惯用语、“语块”和成语[39];张一清(2005)介绍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缘起和发展[40];姜德梧 (2004)从词汇的发展变化、收词标准、词性标准、同形词和一词多义的处理、轻声和儿化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原则和方法[41];李清华(1999)探讨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42]。江新等(2006)针对《汉语水平大纲》修订的需要,对外国学生汉语字词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语料统计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水平大纲》字词选择和分级提出了建议[43]。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对汉字对外教学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研制出《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4)[44],论述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的编制过程,包括测试字表编制的主要依据、编制原则、编制经过,以及测试字表分级的目的、依据、原则、标准和方法(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4)[45];2008年,该课题组针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意义、目的、用途、对象、性质、范围、内容以及汉字应用水平等级的构成、特征及其在测试中的表现等重要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而详尽的阐述和探讨,以期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为建立汉字测试体系并进而丰富汉语测试学提供有益的尝试[46]。

4.对外汉字教学方法

针对对外汉字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一些学者也作了分析和探讨。如赵明德(1999)进行了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47];卞觉非(1999)探讨了汉字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48];王静(2001)以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原理为理论依据,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设计及实施汉字听写训练,使之真正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49];江新(2007)采用实验的方法比较“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和“认写同步要求”两种汉字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组的识字、写字效果均好于“认写同步要求”组[50]。崔永华(2008)通过考察中国儿童识字过程和教学方法,认为目前对外国人的汉字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可能违背了汉字学习的自然顺序和学习规律,对外国人的汉字教学可以借鉴中国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和方法[51];李香平(2006)认为“新说文解字”是一种流俗文字学的字理阐释方式,在汉字教学上对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帮助识记汉字具有传统文字学字理阐释所不具备的作用[52];王汉卫(2007)初步探讨了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53];郝美玲等(2007)对留学生教材汉字复现率进行了实验研究[54];王亚娟(2006)认为“互动”教学是较好汉字课的一个重要方法[55]。李香平(2008)从留学生高级班汉字教学及教材现状入手,探讨高级班汉字知识教学的内容与目的,认为高级班汉字教材中汉字知识的编写应该突出针对性、体现实用性、增加趣味性[56]。

李大遂(2004)基于对外汉字教学亟待加强的现状和近年来开设中高级汉字课的实际,对开设中高级汉字课的必要性和中高级汉字课的内容、方法等进行研究[57]。

赵果等(2002)通过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和汉字学习成绩相关关系的分析,发现:(1)应用策略对提高汉字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2)字形策略很可能不利于汉字书写的学习;(3)利用意符对汉字意义识别很有帮助;(4)形声字学习比非形声字学习对策略的使用更敏感[58]。

5.国外对外汉字教学简介

李俊红等(2005)对杜克大学中文起点班的双轨制设置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出部首对于汉字认知的意义[59];吴贺(2008)介绍分析了王西里的汉字识记体系,认为该体系打破了俄罗斯学生长期以来汉字学习中死记硬背、毫无章法可循的现状,使俄罗斯的汉字教学有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学生的汉字识记效率得到明显提高[60];肖莉(2006)在墨西哥任教期间,通过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海外汉字入门阶段的笔顺教学[61];张金桥(2008)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印尼华裔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与发展[62]。

另外,汉字本体研究是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基石,其研究成果更是丰富多彩,这里没有纳入到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综述之中。

三、结 语

总体上看,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三个期刊在推动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同时也毋庸置疑,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论著绝对数量还不够多,成果尚未形成体系;重视留学生汉字学习特点和习得规律研究,但显得零星和欠严密;教材建设和汉字课程设置受到重视,但成果有限,难以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研究方法向科学化、多学科结合的方向发展,但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有待验证;汉字本体研究进一步深入,但与对外汉字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探讨不够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汉语热”的持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汉字和对外汉字教学仍将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持续的热点,如何克服以上研究中的问题,加强外国留学生汉字认知规律研究、推进汉字教材建设和独立汉字课程的设置、融合汉字教学的多学科视角、强化对外汉字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合等方面都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的课题。

[1]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回顾与展望[J].渤海大学学报,2007(2).

[2]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

[3]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4]王建勤.汉语学习者汉字知识获得机制模拟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5]徐彩华.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6]郝美玲.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7]郝美玲,范慧琴.部件特征与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8]高立群,孟凌.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音、形信息对汉字辨认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9]徐彩华,刘芳,冯丽萍.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10]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 [J].世界汉语教学,2005(4).

[11]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5(4).

[12]江新.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知音和知义之间关系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

[13]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14]全香兰.韩语汉字词对学生习得汉语词语的影响 [J].世界汉语教学.2006(1).

[15]吴门吉,高定国,肖晓云,等.欧美韩日学生汉字认读与汉字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6).

[16]柳燕梅,江新.欧美学生汉字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 [J].世界汉语教学,2003(1).

[17]陈绂.日本学生书写汉语汉字的讹误及其产生原因[J]. 世界汉语教学,2001(4).

[18]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19]冯丽萍,卢华岩,徐彩华.部件位置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加工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3).

[20]鹿士义.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3).

[21]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22]江新,赵果.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23]王又民.中外学生词汇和汉字学习对比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4).

[24]施正宇.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8(2).

[25]万业馨.从汉字识别谈汉字与汉字认知的综合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

[26]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2004(2).

[27]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

体系过程中的几个过程[J].世界汉语教学,2007(1).[28]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

[29]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30]陈传锋,董小玉.汉字的结构对称特点及其识别加工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

[31]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32]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33]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

[34]郝美玲,舒华.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4).

[35]赵妍.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增刊).

[36]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4).

[37]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2).

[38]伏学凤.《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名量词系源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增刊).

[39]李红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40]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缘起和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41]姜德梧.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42]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43]江新,赵果,黄慧英,等.外国学生汉语字词学习的影响因素——兼论《汉语水平大纲》字词的选择与分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

[44]“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45]“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46]“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大纲》的几个重要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47]赵明德.对外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

[48]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49]王静.记忆原理对汉字听写训练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50]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51]崔永华.从母语儿童识字看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2).

[52]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

[53]王汉卫.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J]. 语言文字应用,2007(1).

[54]郝美玲,刘友谊.留学生教材汉字复现率的实验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7(2).

[55]王亚娟.浅谈汉字课中的“互动”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增刊).

[56]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57]李大遂.突出系统性扩大识字量——关于中高级汉字课的思考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58]赵果,江新.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59]李俊红,李坤珊.部首对于汉字认知的意义——杜克大学中文起点班学生部首认知策略测查报告[J].世界汉语教学,2005(4).

[60]吴贺.俄罗斯首例汉字科学化教学方案——19世纪王西里的汉字识记体系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61]肖莉.海外汉字入门阶段的笔顺教学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6(增刊).

[62]张金桥.印尼华裔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形成与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责任编校 文方

H195

A

1003-2134(2010)06-0130-06

2010-05-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推广中外国人汉字习得规律研究”(10YJC740114);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研究”(2010sk109);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模式”(20100246)

徐茗(1974-),女,安徽歙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教学研究留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言文字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