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的感恩教育

2010-08-15 00:55李景菊计有勤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十堰大学生生活

李景菊,计有勤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北十堰442000)

浅谈高校学生的感恩教育

李景菊,计有勤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北十堰442000)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力度加大,受助大学生缺乏感恩精神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怎样帮学生补上感恩这一课,是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感恩;感恩教育;感恩精神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了能让贫困大学生同样享受高等教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出台了诸多资助政策,如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等等,助学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受助学生比例已高达30%,这无疑大大减轻了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但是,少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却不珍惜国家给予的这份资助,感恩精神缺失,不思进取,更有甚者把资助款用来攀比高消费,整天沉迷网络游戏中,上课迟到、早退,不热爱集体,自私冷漠,在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牢骚满腹。据了解,部分贫困生存在这样的心理:因为我们贫困,所以我们享受国家资助是天经地义的。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大学生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忧虑。

那么,什么是感恩?大学生不知道感恩的原因有哪些?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在哪里?面对大学生感恩精神的缺失我们高校能做些什么呢?

一、什么是感恩

感恩之心通俗地讲就是做人要有良心,是一个人对大自然、社会、他人提供的便利、恩惠和帮助发自内心的感激,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自然、社会,去温暖他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道德风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活得知足、快乐、平和、宽容、充满力量。所谓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所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1]。

二、大学生感恩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只求索取,不懂回报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他们身上承载着父辈太多的期望,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导致他们更多地注重自我的感受,父母无私、不求回报的溺爱,让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认为从父母长辈那里索取自己需要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细想自己怎样去回报父母长辈付出的爱,子女与父辈之间成了父辈单方面的付出和子女毫无感激的索取,久而久之形成了子女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有人甚至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愿意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仍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变成了“啃老族”。

(二)市场经济发展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在盲目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多方面冲击,市场经济中不良竞争的负面影响、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的撞击、道德规范转换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感恩意识缺失。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促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转向功利化,不懂感恩与回报。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中国唯分数论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使教师、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把眼睛盯在考试分数上。家长、老师、学生、社会一致认为分数考得高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学生。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素质教育停留在制度上。注重分数忽视能力,注重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导致学生上大学时感恩教育已经长期缺失,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恩,该怎样去感恩。加之大学教育也是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感恩教育。

(四)学生自立性差

大学生一方面要求自立;另一方面又非常缺乏真正的自立意识,依赖思想严重,不懂奉献,责任观念淡薄,缺乏独立的人格和自省精神,心胸狭窄,不去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生活中应该承担什么社会责任,自己哪些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只要生活中稍有不顺,得不到满足就牢骚满腹、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只想沾光,不想吃亏,对人对事偏激、冷漠自私。

三、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

《爱的奉献》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它恰恰是对日益淡漠的感恩之情的呼唤。感恩之心是奉献的前提。感恩即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说的都是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无私奉献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如果每个社会公民对社会、他人常怀感恩之心,乐于奉献,那么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样,如果每个大学生都懂得对家庭、社会、学校提供的条件和他人帮助心存感激,并能够将感激之情践行到生活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助人,那么人人都会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将会出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感人氛围。

(二)感恩是培养健康心态和建立健全人格的需要

懂得感激的人会意识到自己得到过很多恩惠,在学会回报他人的同时,也不怕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他的心中充满了阳光,会觉得生活非常美好;他会拥有博大情怀,心中常怀希望;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感谢包括磨难在内的上苍的给予,因为快乐,因为感激,所以他乐于奉献自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将温暖和快乐传递给他人。相反,不懂得感恩的人狭隘、自私、冷漠,往往人际关系紧张,怨天尤人,觉得世界都欠他的,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偏激而无助,生活得不快乐,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为了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感恩教育必不可少,十分迫切。

四、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探讨

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很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处于成年前期,可塑性极强,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为了弥补从前教育的缺陷,作为系统教育最后阶段的大学教育更加需要加强感恩教育。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各种沟通渠道教育学生知恩、识恩。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恩,才谈得上感恩。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并认可到自己获得的恩,才谈得上报恩。通过各种活动教学生认识到自己获得下面的各种恩惠。

(1)认识自然母亲的赐予之恩。她创造了人类生存必需的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植物,创造了世间万物,使人类享受到自然万物赐予的美丽。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对自然母亲的保护。

(2)认识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之恩。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倾其所有供我们上学,给我们无微不至地呵护和关爱。引导学生从具体细节中感悟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比如上学时的每一次迎送,生病时的焦虑和照顾等等。

(3)认识社会、亲朋、他人对我们的恩德。社会是个整体,是我们生存的现实环境,由众多的社会人组成。感谢他们为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条件,如感谢火车提速使我们归家的行程缩短,感谢身边的饭店在挣钱的同时为我们提供服务,感谢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诸如此类。要从细节入手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助人为乐,不忘社会公德。

(4)感谢每一个阶段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他们辛勤地工作,传授学生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快乐地生活等等。

(5)感谢逆境和磨难。任何一个人,只有经历种种感情体验,包括遭遇挫折和情感的创伤,才能对别人的疾苦有移情性的体验,从而形成一种自我内在的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奋斗动力和创造力,为个人的健康成长与长足发展铺垫基石,最后延伸为展现光华风采的永久魅力[2]。帮助学生学会树立自信、悦纳自己,积极勇敢地面对逆境,最后将逆境变成财富,成为感谢的对象。

识恩的过程是细节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讨论列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方方面面的恩,举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这样做针对性更强。学生只有识恩后在现实中才能去身体力行。

2.识恩的过程是感情共鸣的过程。如果想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感恩教育,就必须找到好的载体和切入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这个载体就应该是合乎学生发展阶段的道德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可以是树典型,树一个在困难中得到别人恩惠,在生活学习中懂得感恩,积极进取,努力帮助别人的典型。这样的典型是同学们身边的人,应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其他的学生见贤思齐,对照自身,自我反省,不断进取,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针对学生个体效果会更好。比如有的学校组织“算笔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问卷调查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为供自己上学家里支出多少钱,这些钱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自己是否按照父母的期望在努力完成大学阶段的各项任务,对自己未来有什么打算等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是和父母心灵沟通的过程,是自己思考反省的过程,是感知父母恩的过程。只有使他们深刻理解父母送自己上学的艰辛及对子女成才的期盼心情,他们才会反思自身不足,树立感恩思想和自强精神,才会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家庭和社会。

3.让学生践行感恩之心,将爱心传递下去,即报恩。学生识恩之后,接下来就是去践行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将爱心传递下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感受到生活激烈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通过生活的大舞台,去认识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学生识恩之后,就会以博大胸怀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艰辛,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快乐地去帮助别人,进行爱心接力赛。理解感恩的内涵,真正懂得在内心深处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如此才可以沉淀浮躁、不安,消融不满与不幸,进而把感恩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当生活面临种种失败和无奈时,都能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因为失败而找到差距和不足,因为不幸而获得慰藉和温暖,并进一步激发其挑战困难的勇气,获取前进的动力[3]。

[1]张瑞春,程 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7(5):73-75.

[2]雨 帆.爱与被爱,让幸福女神为你持灯远航——对弱势群体学生情感教育研究[J].当代广西,2007(5):57.

[3]张绣望,黄正福.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1):87-89.

On Thanksgiv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 Jing-ju,J I You-qin
(Dept.of Art&Design,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Shiyan 442000,China)

As the strengthening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given by the government,the phenomenon of lacking thanksgiving awareness among the financially aided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giv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as well as educators.The issue of how to teach the students to be grateful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riggering a lot of debates.

thanksgivings;thanksgiving education;thanksgiving spirit

book=53,ebook=15

G641

A

1008-4738(2010)02-0053-03

2009-12-20

李景菊(1980-),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计有勤(1959-),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十堰大学生生活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童迷黑白秀
大学生之歌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