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艺术消费市场的培育及其发展路径探究

2010-08-15 00:46刘桂荣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民间艺术艺术品

刘桂荣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艺术消费市场的培育及其发展路径探究

刘桂荣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艺术消费市场近年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薄弱。未来要进行培育和发展,一方面可探索大众化的发展路径,如培育艺术品低端消费市场、重视艺术传播对大众艺术消费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紧密结合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拉动艺术消费市场。

艺术消费;大众化;艺术教育;民间艺术

一、艺术消费市场的大众化发展路径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高端的艺术品的天价是令人生畏的,因而是以一种遥不可及的拒斥的形象存在于大众的视野中,因此,“买得起的艺术”对于大众来说才具有亲和力,才能够引起购买的欲望并逐渐培养其艺术兴趣。

“买得起的艺术” (A ffordab le A rt)在 1999年伦敦诞生并已经形成庞大的一级艺术消费市场。除此之外,纽约、悉尼、墨尔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也都有 “买得起艺术博览会” (The A ffo rdab le A rt Fair)或艺术节 (The A ffordable A rt Festival)。我国的这种艺术博览会也日渐起色,并受到大众的喜爱。此种针对中产和较低收入的艺术市场的培育逐渐地使艺术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使得大众也能进入到艺术消费的行列之中。

目前,在推动艺术消费市场大众化的发展中,一件市场利器——“G ICLEE”工艺使人们眼前一亮,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一种和艺术品结缘的希望,也使人们可以重新认识艺术品生存的状态。“GICLEE”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品复制技术,目前已经走向市场,许多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以及一些画廊,包括我国的故宫博物院都在用它对艺术品进行复制。《艺术价值在分享 GICLEE撬动艺术消费市场》中国文化报原创的价格昂贵的作品既然与平民大众无缘,“GICLEE”版本既可以保有原作的风貌又在价格上贴近大众,因此受到推崇也是自然的过程。著名收藏家爱德华·C·班菲尔德认为高品质的复制品应当在国家的艺术生命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特别指出艺术复制品为那些远离主要博物馆居住的数百万民众带来的诸多好处。实际上,复制品总不能和原作相比,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艺术消费者来说,购买艺术品并不属于艺术投资,而是纯粹出于个人爱好的收藏或是装饰,因此,艺术复制品在艺术生命中的位置理应受到重视,艺术消费市场的构建也应着重关注大众的接受。

艺术品低端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除了物态化的“买得起的艺术”,还应注意到非物态化的艺术消费,如

河北艺术消费市场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河北的民众与艺术的关系疏远,难以把艺术消费纳入到自己的消费之中,这势必影响艺术消费的整体水平。因此,未来的发展应力图将艺术消费纳入到大众的消费结构之中,以整体提升大众的艺术消费水平。这可以在以下诸方面进行探索:

(一)艺术品低端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表演艺术的观众和观摩式的观众以及非特定艺术场所的接受者。这其中自觉的欣赏者和非自觉的接受者构成了现实的消费和潜在的消费,这都应得到合理化的经营和管理。

(二)重视艺术传播对大众艺术消费的作用

当代社会是媒介社会的时代,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光碟等大众传媒营建着人们的日常生存。加拿大的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地球村”的名言都在张扬着媒介的力量。媒介构建着大众的生存样态,但是如何利用媒介来提升艺术消费水平?这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运作都还远远不够。在未来艺术消费市场的建构中,媒体的管理者、设计者应该树立这样的艺术传播理念:给大众创造并提供欣赏、接触、鉴别、收藏等多元化的平台,在知识、趣味、理念等层面使大众与艺术品逐渐熟悉亲近起来。

实际上,艺术传播在整个艺术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艺术创意产业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播将艺术的相关信息传于大众,同时也将大众对艺术的需求反馈到相关环节,在这样的互动传递中完成艺术消费,引领市场的消费导向。比如,就艺术批评而言,即使专家学者的见解不是直接针对艺术品的消费,有的可能是纯粹的学术的探讨,但其中的观点也会对大众对艺术品的理解、兴趣的养成以及潜在的收藏、投资和欣赏起到引导作用。这中间此种批评理念的传播方式的采纳、传播对象的设定、传播范围的规划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消费的现实水平和未来潜在的市场培育。

如果说艺术批评的传播对艺术消费的导引在理性的、潜在的层面,那么公共空间的艺术传播则在感性的、显性的层面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公共空间的艺术传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艺术生命的魅力在大众的休闲娱乐中,在品味欣赏中,或在无意识注意中都会传递感染众多的生灵。这里讲的公共空间的艺术传播不仅包括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的传播,还包括公共的视频、广播等媒体的传播,另外也包括酒店等日常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部分。因此,公共空间的艺术传播是一种广大的视野,其作用应是非常巨大的。但在整个河北省的大中城市中这方面还做的很不够,更不要说农村了。所以,在建构河北省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路径中,公共空间的艺术传播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

二、艺术教育之于艺术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河北艺术消费市场的薄弱与民众的艺术知识的贫乏、艺术观念的淡漠、艺术欣赏水平的低下等有很大关联。整体艺术素养的偏低必定严重制约着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对于艺术消费市场的作用不可小视。

(一)学校系统的艺术教育

从总体上讲,我省学校系统的艺术教育水平是比较低的,这就会失去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的现实购买力;同时,潜在的消费能力又没有培养起来。因此,提升整个学校系统的艺术教育水平是培育和发展艺术消费市场的重要层面。

就高校艺术教育来讲,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河北省也是如此。在笔者所参与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的调查中,普遍反映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校园文化建设及艺术交流活动的欠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在“经费投入情况”的调查中,认为经费不足的占 56%;其次是严重不足的 38人,占 20.9%,这两项加起来占被调查总数的 77%。这说明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

目前,学校艺术教育之于艺术消费的重要性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人对此仍很漠然,认为即使能起到作用也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远水不足以解近渴。因此,一些管理者或决策者并不将其纳入到艺术消费市场的规划之中。显然,这是一种功利化极强的短期思维所致。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高校艺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兴趣的养成,而且还在于通过艺术素养的培育过程打破教育系统和日常生活之间的障壁,使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命本身的自然所有。虽然,通过这种教育可使现实层面的消费立竿见影,但学校教育本身并不定位于此,而是在于健康的长期的艺术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二)非学校系统的艺术教育

非学校系统包括的范围很广,也就是各种单位都可利用各种机会对员工进行艺术教育从而带动艺术消费。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公司每年都要抽调部分员工到高校艺术学院进行学习,有的是进行艺术讲座或短期培训,有的是公司的装饰全部是各种艺术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这无疑会对艺术消费给予助力。

在这种艺术教育中,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的教育尤其值得重视。具体到河北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而言,河北艺术场馆的建设还需诸多的努力。除了在数量上还应增加外,在管理上更应进行新的探索,否则即使只有一家艺术机构,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是多余的。目前的管理形式单一,很多场馆与大众基本是疏离的状态,因此,只有探索新的路径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1.经营形式的变革。将艺术场馆的经营纳入到社会的整体发展之中,不一定要靠等国家的养护,资金上实行多渠道筹措,比如企业或个人的捐助和赞助。在理念上,应有大美术馆、大博物馆的理念,一方面加强交流,从各省之间到国家之间的交流,吸取各方成功的经验,及时采取灵活的变革策略;另一方面,将单一机构的经营扩大到产业链的发展,与各种教育机构、服务体系、企事业单位、传媒机构等链接,将艺术的修炼化为生活的所有。比如对学生的免费开放、专家学者的定期讲座、画廊的融入、媒体的参与、图书出版等的销售、时装的发布、电影的放映、艺术的展演、作品的购买和收藏等,诸多形式的链接和融合不仅为艺术教育创造较好的社会条件和艺术氛围,使艺术深入人心,而且必将能够打造出生机勃勃的艺术消费市场。

2.艺术存在形式的变革。艺术的存在不仅是艺术品的一种存放,艺术品是有生命的,是活态的,不再是单一的物品,因此,作为艺术品存在的重要场所应该使接受者接受到活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感受到艺术生命的温度。这样,艺术品在美术馆中不仅是用来摆放的,还可是体验的,把艺术品的体验和创造纳入到美术馆等艺术场馆之中,如日本美术馆教育中的 “公开制作”、开放的工作室,欧洲一些国家的“观、创、学”一体的美术馆教育形式,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商品化的过程,经济学家把品味或消费者的偏好这些潜在的因素作为刺激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这是具有深广视野的构建者不会怀疑的路径。从经济的角度讲,素养的培育即是需求的生成,即是消费旨趣的建立,因此,艺术教育的过程即可成就消费本身,也是一种“消费的生产”。所以说,河北艺术消费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的提升。

三、拉动河北民间艺术的消费市场

河北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文化醇厚,熠熠生辉。其中的自然生态、伦理情感、宗教信仰、价值理念、审美情趣等,彰显着燕赵之地的风骨神韵,表达着受这一方水土滋养的人们对自然万物与生命的敬畏和挚爱,文化意蕴深厚悠远,有如一缕生命的馨香播撒传递。但是,河北省对民间艺术的资源利用、开发远远不够,对民间艺术的消费更是亟待提高。民间艺术本身就是生长于民间,其“民间性”才是其生命力延续的根基,目前,民间艺术的困境正是这种 “民间性”的缺失。因此,拉动民间艺术的消费既可以丰富、活跃大众的日常生活,提升艺术素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对解决当前民间艺术的生存危机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拉动民间艺术的消费首先是相关的政府管理应变革传统的理念,把民间艺术的发展纳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轨道之中,把民间艺术的消费作为提升民生的质量上来。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撑和有效的管理下,可把民间艺术的消费纳入到整体的文化产业链条的互动环节之中,从而实现艺术消费的生活化。目前,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艺术消费即是书画等艺术品的投资,即是利益的回报,这种简单的过于功利的消费观念有悖于艺术存在的意义。我国的民间艺术资源相当丰富,河北省可谓是民间艺术的大省,但是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艺术瑰宝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民间艺术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日渐疏远。民间艺术文化产业链条的互动,可以把民间艺术的发展同旅游、城市化建设、服务业、教育等结合,比如可以定期举办民间艺术节,从而带动旅游、服务业。又如,河北省大城市的夜生活和发达省份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阶层的娱乐型文化和享受型文化方面,广大民众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而文化产业链的互动可以把民间艺术的消费同这些结合起来,这必将能提升城市消费的整体文化水平,且能实现艺术消费的生活化。这样,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就能真正实现,从而使人们的生存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艺术消费市场的建构中,创新是要始终秉承的精神理念,只有不断地创新,艺术消费市场才可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民间艺术来说,这种传统的基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可借助当代高科技的数字技术平台改变其生存状态。比如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与河北玛雅影视艺术有限公司签署的合作开发武强年画的动漫项目。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剪纸、皮影等都可利用数字技术将其制作成动画艺术的形式。目前,浙江桐庐县的王德林已经完成了《七月七》、《大暑》、《后羿射日》等剪纸艺术的动画作品。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沈一帆教授和他的学生制作了 “数字皮影版”的《梁祝》,他们构建的数字化皮影戏平台能够给使用者提供相关的支持。河北民间艺术的发展可借鉴利用已经具有的这种资源进行创意性的开发。这不仅可以带动艺术创意产业链条的连环互动,而且这种过程本身就是更深广意义上的消费,同时,将这些作品以崭新的形式面向接受者,也能提高延展对艺术的消费。

[1][美]詹姆斯·海尔布伦,[美]查尔斯·M·格雷著,詹正茂译 .艺术文化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J01

A

1008-6471(2010)02-0069-02

2010-04-18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艺术消费市场的培育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编号:200903079)的部分研究成果。

刘桂荣 (1972—),女,河北高碑店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艺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民间艺术艺术品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