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素枝 于向辉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有8亿之多,农业、农民、农村工作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对改革开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各级财政部门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以下简称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因其涉及农村工作的诸多方面,并且都是农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村级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民主,对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就必然发生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这就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经过近几年开展的农村财务清理、推行财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等工作,目前我国村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村财自管”、“村财乡(镇)管”、“代理记账”、“村间互助管理”等财务管理模式。对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随着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村财务管理环境的新变化,仍不时出现截留补贴物款、侵占惠农资金、侵吞经济收入、私自转让集体资产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十分严重。
(一)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目前,大多数村因为规模小、经济业务简单,而将村财务管理和村会计工作合二为一,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发挥会计的核算职能,有的地方会计的核算职能也发挥得不尽如人意,诸如不按规定设置账目、账款不清、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等现象。而在农村普遍存在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现象导致会计人员随村干部改换而改换,会计一定是村干部最信任的人员,而不考虑专业素质,导致许多会计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业务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差,其结果就是会计账目不规范甚至混乱不堪。
(二)财务管理理念不强、制度不健全
1、财务管理理念薄弱。一些村领导认为村集体没有企业等经济实体,无经济收入,所以经济问题就是村民自己的事情,村干部的工作就是加强村里的治安、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没有什么涉及村级的财务问题,对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都管什么不清楚,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加强财务管理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2、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有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够,甚至连最基本的内部牵制制度都没有建立,导致“一言堂”、“一支笔”现象严重,从而给个别村干部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经济体经济组织资产流失。
(三)内外部监督不到位。民主理财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村的经济和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组织原则,是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是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民主理财组织不是由哪一级组织或村两委会指派产生,而是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但实际情况是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参与农村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甚至有的理财小组成员与村两委会达成“默契”,同流合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无关紧要的公开,而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人来检查就公开,没人检查就不公开。作为外部监督主体的财政与审计部门,其监督存在着弱化与滞后性。现在对企事业单位的财政与审计监督已经基本规范化了,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还非常薄弱,没有形成制度化。即使对村资金的监督也都是事后监督,这样的做法既给贪污、腐败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也使很多干部的责任意识愈加淡薄,因为等到检查时可以有时间做伪证,即使被发现问题,损失可能也已经无法弥补了。
村财务管理工作暴露出的上述问题,既有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方面的原因,也有基层干部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方面的原因。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规范与加强村财务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形势要求的配套管理办法和措施。
(一)积极组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为了宣传、贯彻和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财政部已于2008年12月发出《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以此为契机,各地方应积极组织人员培训工作,在重点培训村财务人员的同时,将培训对象扩大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两委委员,只有这样,才能使相关人员从思想认识到业务素质方面都得到提高,为规范村财务管理工作做出切合实际的贡献,并且要将培训工作持续开展下去,形成坚持学习、不断提高的风气。
(二)制定有关村级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虽然现阶段已经有一些相关法规,但还不够健全。因此,国家有关机构应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法规,以便作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依据,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诸如制定村财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来明确村财务人员的任职条件,职责权限,使广大村级财务人员不仅可以胜任本职工作,而且可以不受村两委会的干预,独立而出色地完成核算与监督等职能。制定村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及其职责,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务活动有序开展,各种财务关系都得到协调。
(三)加大监督力度。村级财务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与村财务公开做得好不好、民主理财的监督作用发挥得大不大密不可分,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是约束村干部滥用职权的有效手段。民主理财是村民监督村干部的方式,财务公开一方面是制度约束;另一方面也是村民的监督手段,这些监督可以统称为内部监督,是一种持续的监督。外部监督来自于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是一种定期的监督。首先,对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选用上要严格把关,吸收那些独立性强、客观公正、敢于直言的村民成为小组成员,通过对他们进行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提高理财小组成员对参与理财重要性的认识,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监督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求各村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方式进行财务公开。由乡镇主管部门对村财务公开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检查时针对村民非常关注的如干部的报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等问题进行仔细的核实,不仅使群众满意,而且可以使村财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再次,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对于村财务管理工作,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完成出色的话,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内部监督的作用,主管部门定期进行详细的财务检查,外部监督作用也得以发挥。还有一种重要的监督就是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相互指导与配合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对集体土地征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项审计;对村干部的在职期间组织任职审计,任职期满组织离任审计。并对审计情况及时公布,对查出的问题按规定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网络对农村的全覆盖,村集体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软硬件设施,推进信息化建设,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组织了解国内外市场,让集体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的安全性与投资的收益性。更是符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号召广大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目标的要求。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消除农村各种矛盾,维持稳定的关键内容。研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不仅是从理论层次提高认识,了解财务管理的知识,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期性工作。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是制度保障,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合格人员配备是基础。相信通过多方努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职能必将得到更好地发挥。
[1]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吴文轩.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障碍及其对策思考.农业经济,2007.5.
[3]杜爽.浅议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