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文景芝,杨明秀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 150030)
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工厂,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当产品供过于求,就应该更多考虑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学校去培养和创造什么样的人才,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与实力。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服务经济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1]。本科生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任务的第一阶段,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的第一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实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3]。因此,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实验教学的改革至关重要。
当前本科生就业整体形式不容乐观,一些地区出现了职业院校学生供不应求,而本科生和研究生无人问津的局面,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如何去应对呢?笔者认为,应利用本科院校理论基础好、基础设施和仪器先进,实验教学从注重基本操作、基础理论的验证向实际工作需要延伸。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整体优化,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指导,以国家教委“质量工程”为契机,探索一种新的具有高校本科特色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一)实验教学模式和计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工作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印证和巩固,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目前,随着国家对实验和实践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众多高校正尝试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但多数院校并没有把实验、实践教学和本科生就业联系起来,高校本科生学习仍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偏少,实验与实践教学虽较前些年有了较大的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变革,仍基于形式和方法上的改变,仅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这种实验项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就业后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相差甚远,这种综合与设计对学生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无多大益处。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就业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
随着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各单位人员的饱和,多数单位已经不需要高级管理人才,而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正是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差距和不足。因此,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定位及实验课内容重新调整是高校本科生实验教学模式及计划改革的前提。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同时如何体现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不同优势所在,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
(三)实验课教材开发跟不上实验课改革的步伐,缺少与实际工作相关、综合性强的实验教材
传统的实验教材是章节式编写,过于死板,学生实验过程中只会看着实验教材去动手操作该实验,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将分散的内容整合起来,影响了实验课教学的效果。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发挥其主动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保证了实验的完整性和系统性[5]。但目前高校本科的实验教材仍没有在这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
(四)实验教学方式及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因人而宜
目前,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将来从事的职业方向及喜好也各有不同,有的希望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想去科研院所,还有的希望去工厂从事技术工作等。设置原来的实验课,学生对内容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实验项目的设定也多是从教师、从本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及传统学科设置考虑设课,不能因人而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实验教学中学生简单的分组操作,不能有效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如今在校本科生多为 80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设置了障碍,不利于今后的个人发展。原有的实验课分组,仅是同学们的简单合作。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基础,同时还要善于与团队成员合作,现代生产强调 3~5个人的合作去完成某个任务(当然要有明确的分工)。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考虑,最好的方法是从实验教学项目设置中充分考虑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六)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与运行机制不健全
现有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及运行仍是以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3]。学生不需要太多的预习、也不用操心缺少什么实验材料及仪器,很少有机会独立设计实验,现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也使学生除了课堂没有机会再接触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颠覆原有实验教学模式,以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调整
对比以前的实验教学模式,现在的实验教学模式应进行一次全新变革,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知识、实际工作能力和价值的评估,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对学生更重要,在实验教学模式中被确定为重点。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按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岗位操作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和团队式的分组实验教学。
(二)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增加对社会需要及实际操作技能的了解
本科生院校教师一般学历较高,理论基础也好。因此,本科院校很少对教师进行再培训,特别是实践工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和用人单位经历,也不熟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体做什么工作,其实这正是本科生教学中所缺少的用人单位的实践经验。首先,送主讲教师到国家相关的一流院校学习理论及其先进的教学方法;其次,组织专业教师到学生就业的相关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和考察,专业教师要熟悉学生就业的单位及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技能型人才,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改革;再次,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将这种改革纳入职称评定及年终考核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加强以工作流程为核心的项目式教材的开发
实验教材的开发要考虑学生今后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大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开放式教学为模式”,进行实验教材的编写,让本科生的实验教材成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手册或指南,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不是片面地学习某一个实验或是去验证理论知识。
(四)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因人施教,满足各类工作岗位的需要
学校是生产人才的工厂,还要考虑因才施教,实验课内容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实验项目设置过程中,像选修课一样,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允许的实验条件和现有的实验材料下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爱好进行选择,实行独立的开放式教学。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不同教学任务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实施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项目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个人与他人的合作精神的要求。以完整的工作任务进行实验项目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查找资料、撰写实验方案、提交实验材料预算及动手实施等方面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这样一个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由同组学生合作[6]。
(六)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行机制的建立
教学资源是整个实验课程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将实验项目及实际工作的关联性、仪器、材料、实验员、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构建共享教学平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学资源体系。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首先,要将各种教学方式利用起来,如提供学生网络预习和学习的平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教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材,适应于开放教学的实验室、设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等;其次,要有一个系统的保障制度,如一个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奖励制度、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考核制度等。
综上所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开放式教学为模式进行实验课的改革,是目前高校本科生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1]陈廷,张凯,杨凤荣,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35-436.
[2]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122-123.
[3]官正强,朱新才,李文华,等.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4):140-142.
[4]成泽艳,张艳君,史洪中,刘建军,崔林.开设改革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7,(5):131-132.
[5]冯九焕,张桂权,刘向东.本科遗传学实验课开设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3,(1):29-30.
[6]林英建,王宪军.双轨项目教学法探索 [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