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校本研修

2010-08-15 00:48:47王广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新课程

王广军

(乾县第一中学,陕西乾县 71330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校本研修

王广军

(乾县第一中学,陕西乾县 713300)

校本研修是指在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学习的同时,教师在岗自主学习提高、相互协作学习的教师培训形式,对教师专业成长及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校本研修的含义与特征出发,对校本研修的模式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实施策略,以期为各学校更好地实施校本研修提供参考。

新课程;中学教师;校本研修;策略

教育部《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而中学教师正是基础教育的执行核心,要想基础教育发展好,必须重视和强化中学教师的教育与培训,而这正是实施教师教育与培训的有效路径。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 4号)明确指出:“加强校本研修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基础,是现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辅助途径。同时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要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不能以单纯校本研修代替集中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机构要与中小学校合作,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而校本研修是指在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学习的同时,教师在岗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学习的教师培训形式,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合作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中学教师一般承担教育任务都比较重,校本研修正是切合实际的中学教师教育培训方式,对于教师素质、能力、师德等方面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时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其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与展现新课程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有效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校本研修势在必行。

1 校本研修的概念及特征

校本研修是指在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学习的同时,教师在岗自主学习提高、相互协作学习的教师培训形式。它以学校现有教学与资源为依托,依靠本校教育力量实行集中和远程模式的多样性教育培训方式。同时,教师要把握新课改,以新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师学历、教育、科研能力水平为要点,与时俱进,强化多媒体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培训[1],切实有效地培养一支学历高、师德优、业务精的教师团队,其目的就是发展教师。

校本研修因其特有的培训方式,在具体的教育培训中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校本性。校本研修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以校为本,依靠教师,为了教师,发展教师,即教师的教学、研究与进修培训,一切从学校的现状、需要和可能出发,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进行,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和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属于在岗式的教育培训形式,这也切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

(2)有效性。校本研修是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实际状况及其需要可能出发,在岗学习、研究、进修等,解决当前具体问题,是实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即可边学边用,现学现用,学习的内容很具体、很实在,并可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教育教学的效果明显,培训的实效性强。

(3)自主性。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地去丰富知识素养,不断地去学习,把终身学习贯穿到整个生活当中,要想发展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需要主动地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另外,在校本研修的教育与培训过程中,也会形成相互学习、自觉交流的学习氛围。

(4)灵活性。校本研修在时间的选择上,虽然由具体的工作日程规范其运行,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调整,并不苛求生搬硬套;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针对学校实际,而学校实际会发生的事是难以全面预测的,因而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实际而定,并不排除一些内容临时性地进入教育培训进程。所以说,灵活性是校本研修特有的特征之一。

(5)普遍性。以往的教育培训因为时间、地点和经费的限制,只能把它作为一种资格,奖励或指派给了少部分教师,而大多数教师没有机会。校本研修可以通过统筹安排,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很好地解决学习进修与工作的矛盾,使一线教师都能在工作岗位上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活动,形成一个普遍学习,积极进取,乐于上进的学习型教师团队。

(6)节约性。校本研修因其特殊性,而决定它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节省大笔经费、时间等,并减少教师因培训工作带来的负担,避免很大的资源浪费,更何况教师的工资待遇不高,收入有限。所以说,这是一项非常节约、实效的教育培训形式,也是教师接受教育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2 校本研修的模式

(1)集体研修。可采用课余时间或具体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集体性的教育研修形式,集体研修的优点是培训人员全面,培训较为集中,是全员性的教育培训形式,在学习内容安排上,以师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研究指导、教育法律法规等为主。具体地讲,就是教育教学普遍性的教育理论与能力学习,这种方式设计的学科全面,培训的效果较宏观,但对于教师理论素养及其教育思想的启迪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育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个别指导。个别指导校本研修形式是集体研修的有益补充,它是具有针对性的研修方式,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因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的影响,在具体研修中存在诸多的差异。鉴于此,对每个人的研修还应制定具体的个人研修计划、目标等,针对自己的理论、能力具体缺陷,合理地完善与提高,这在研修过程中应总体把握,宏观地调控与安排,目的是从个体上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分组研修。要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就必须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因为不同学科在教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使用的方法、学生需掌握的技能及其产生的教育教学效果不同,所向学生传授的学法也不相同。为此,在具体研修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学科特点,按学科进行分组,从微观角度,较深入地、具体地研修。例如,体育与健康学科大部分为实践课程,所以对体育学科的校本研修应以室外实践课为主,注重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专业理论的教育及其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此实施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校本研修。再如,分组上可按年龄、性别分组研修,这样的分组形式,在组员结构上有很大的共性,对于问题的认识、观点、态度较为集中,培训起来效果明显,各种培训活动的组织及其对于不懂问题的讨论也较深入,言论上自由,结论上全面。所以,无论在分组上是采用哪种形式,但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师徒帮扶结对子。针对年轻教师及其教育教学有待提高的教师,学校可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实行年长教师带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教研组长带组员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教师帮扶结对子形式,教师教育研究表明:老带新,师徒制,带师德、教专业,成长期可缩短四年。亦可从边缘人物逐步过渡到中心人物,从讲别人的话逐步过渡到讲自己的话。鼓励教师学习他们的优秀教法学法及其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并定期书写学习笔记、学习心得,树立自己的成长目标,对于师父应对弟子在各个教学方面给予帮助指导。由此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

(5)自主研修。“自主研修”指的是教师为了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与进步而开展的研修活动。其中研究又包括校本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活动[2]。进修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进修学习,在学习类型上不仅包括在任务驱动情况下的自主学习,还包括在唤醒自我不满足意识情况下的反思性学习,同时也包括在课程改革实践情况下的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学习。它具有学习性、自主性、研究性的特点,也是教师成长及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6)网络媒体平台。随着网络技术及其教育媒体的发展,现代教育学习形式多样性,学校可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平台,凭借网络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交流形式,亦可采用视频讲座、语音讲授、对话交流、文本对话、博客交流等形式,进行互学互动,丰富理论素养,提高教育艺术,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研修活动。

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策略

3.1 完善校本研修保障机制,明确校本研修目标

要想校本研修得到积极开展,学校必须要有系统的校本研修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通过规划的制定、制度的制定、计划的落实来实现,并要有机制保障,追求长效。同时不断完善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如“建立制度、保障研修;课题统领、带动研修;聚焦课堂、实践研修;专家指导、引领研修;开发课程、深化研修;校际联动、完善研修”。首先健全校本研修的管理组织,落实管理职能,形成严密的系统管理。其次是教务、教研、政教职能部门,依据学校的研修思路,围绕学校的研修目标,设计各部门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安排,明确各部门的培训措施和要求,督查培训的实施过程,检验和评价培训的绩效。或以组为单位,具体制定培训的任务和指标,具体落实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具体负责培训活动的过程记载,具体评价组员的培训表现,维持和促进有效的培训组织的形成。再次是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针对校本研修实践和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点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使校本培训的管理有章可依。最后,制定和明确校本研修的目标及其目标实现的步骤,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好校本研修。

3.2 优化校本研修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自主研修的积极性

校本研修的评价体系是有效进行校本研修的保证,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检测与评估,评判研修的效果,也可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具有辐射效应的长期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培训、考核、奖励的原则,把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营造职工培训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提高自我素质的积极性。由此也能激励教师主动地去进行学习研修,自主地去接受培训教育。另外,在评价体系中每一个指标,都可反映教师的学习现状、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由此激励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面,并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3.3 加大校本研修经费投入,严格经费使用,努力建立教师研修经费的保障机制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经费以学校拨款为主,活动经费也时常限制着校本研修的积极开展,为了更好地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加大校本研修可用经费投入,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严格经费使用,规范整个经费使用过程。同时,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课程师资培训经费必须列入学校财政预算,并予以保证。研修经费可由学校财务室、教研室等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针对性地划拨经费,学校领导加强经费使用监督,采用经费使用账务公开,工作透明化,从而有力地保障校本研修工作的积极开展。

3.4 积极开展赛教活动,促进专业提高,合理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赛教活动是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是追求创新与发展的催化剂,是学习与强化自身修养的有效手段。校本研修过程中,有效地举办各种赛教活动,可有效形成集体性的学习热潮,也是检验校本研修成果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断地开展活动,调动教师参与热情,精心准备赛教资料,自主地学习进修,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研修的路径上来,在赛教活动中展现自我,相互学习借鉴,各取所长,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对教师专业的提高及其专业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凯,等.“自主研修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3]张丽琴.浅谈教师自主研修及其专业化成长[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4]曹晓东.践行新课程 促进专业成长[J].中学教学参考, 2009,(2).

[5]徐芹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价值观念转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6).

School-based Tra in ing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WANG Guang-jun

(Qianxian No.1 Middle School,Qianxian 713300,China)

The school-based training refers to a teacher training for m in which the intensive training and remote training is carried out and at the same time,on-the-job teachers self-study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collabor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tudy process,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their self-development.This paper,processding from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training,analyzes the school-based mode of training,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new curriculum;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school-based training;strategy

G635.1

A

1001-7836(2010)05-0043-03

(责任编辑:朱 岚)

2010-01-02

王广军 (1979-),男,陕西乾县人,国家一级裁判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及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新课程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