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璐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改革两题
谈 璐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改革,要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实现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坚持面向地方基础教育和文艺事业,开展音乐教育研究和地方文艺研究,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凸显特色,错位发展。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在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强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结合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还是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目标定位方面下功夫,实现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以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
一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校趋同化发展。高等教育在整体上趋同发展的这种倾向,也直接地影响着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其具体表现是,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向音乐专业院校靠拢。正因为如此,如何根据高等教育总体结构和布局的要求,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的实际,切实纠正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移,已成为关乎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首先,纠正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移,要进一步端正教育工作者的理性认识。不言而喻,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离,有来自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既有学校办学体制方面的问题,也与部分教师、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和愿望相关。但是,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从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学校办学定位的现实出发,自觉地端正思想认识,增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理性。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如果盲目地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实施教学工作,必然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的趋同化。而作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一道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必然会因为缺乏一定的能力和特色优势而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这一关乎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人才培养的特色化模式和道路。
其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明确,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方面,要坚持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特色与定位,继续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努力为中小学校培养、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在教师教育方面,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和培养的新的任务、特点和要求。既要按照传统的音乐教师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技能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要注意克服片面的技巧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强化学生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意识、能力和素养,又要十分关注中小学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实践进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内涵和要求,熟悉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在过去的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拓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都在积极地进行拓展性的探索,增设了一些满足社会文艺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多规格的音乐人才。但是,实践证明,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在这方面也的确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在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多规格的音乐人才方面,要注意克服与音乐专业院校人才培养趋同化发展的弊端,努力使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更具特色和优势。这里,最重要的是在对音乐人才市场需求进行细分的前提下,找准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的定位。如果说地方高师院校和专业音乐学院同时都在面向市场进行人才培养,那么,地方高师院校就要努力地瞄准市场需求的一些空当,以确立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具体地说,就是要面向基层,培养适应农村、社区文化、文艺发展需要的音乐专业人才和跨专业人才。譬如,可以根据一些活跃在乡村、社区的民营性质的演出团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培养输送能够用得上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也可以为农村、社区文化事业管理机构、演出团体培养输送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后一类型的人才,他们应当既具有一定的音乐、表演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又具备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另外,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根据大学本科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内涵,抓紧学生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具有长足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另一方面,就是要按照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不断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在教师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论修养;强化教师技能教育和教育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开展、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能力。音乐学科课程论教学,要及时向学生传递、介绍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和动态,让学生尽早熟悉实施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增强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在面向基层演出团体进行的人才培养方面,更要进行大胆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譬如,一些地方高校为发展地方戏曲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就需要打破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格局,甚至可以考虑引进传统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模式,加速地方戏曲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
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涵与特征,它既是社会赋予高等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也是高等学校特别是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实现自身教育职能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区别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威廉·冯·洪堡在论述大学教育的特性时明确地指出:“与传授和学习既成知识的中学不同,大学的特征在于常常将学问看作是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因此在大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中学,即大学的教师并不是因为学生而存在,教师和学生都为学问而存在。”[1]一方面,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开展音乐学科理论和学术研究的职责,与此同时,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又必须从自身的办学定位出发,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首先,是要继续立足学校师范教育的办学定位,开展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变革和发展,高师院校音乐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和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开展教育研究与探索。要通过这种卓有成效的教育研究与探索,推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保证和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及其理论研究,从一个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与高师院校音乐教学创新改革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音乐教育研究,是我们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长,特别是当我们把这些理论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为推动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教育生产力的时候,这种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就能更加充分地凸现出来。
其次,以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开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学科研究。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区几乎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文艺传统。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的音乐舞蹈资源,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以笔者所在的盐城地区来说,至今仍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的淮剧(亦称江淮戏),就是由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民间流行的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经过不断地传承发展,淮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流动地区也从盐城、阜宁、淮安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江苏全省。1912年,淮剧艺人何孔德、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此外,还有流传于民间的香火戏,曲调和表演形式极富地方特色,深受乡村农民群众的欢迎。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戏曲表演形式,是地方文化传统的精髓,也是今天盐城人民对外交流的名片。作为一所办在地方的高等院校及其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传承地方文艺特色与精华,推动地方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与贡献。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面向地方开展音乐理论研究,不仅只是基于一所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更重要的是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理论研究是地方高师院校自身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专家在论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时指出:“地方院校没有在大城市‘扎堆’,这为它们办出特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可以从所在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入手,在学科专业发展中办出特色,以特色确立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2]如前所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以传承、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使命,开展音乐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特定的优势,可以在学科建设和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与那些办在中心城市的专业音乐院校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总结一些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开展学科建设的经验,结合地方文化、文艺事业发展的需要,开展音乐、文艺理论研究,可以从多方面拓展思路和路径。譬如,从研究的内容看,可以结合地方志编撰工作的需要开展地方文艺史学研究,或参与抢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对地方戏曲、民歌和舞蹈等表演形式的研究。一方面,这些文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契合了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社会价值,只要我们持续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理论实践研究,就有可能在音乐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建构起独特的领域和空间,形成自身学科研究的特色。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动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有利于在与培养地方文艺事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方面进一步形成良性互动。
[1]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
[2]别敦荣,郝进仕.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G659
A
1003-8078(2010)05-130-03
2010-06-28
谈 璐 (1973-),女,江苏盐城人,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责任编辑 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