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0-08-15 00:47李海鹏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服务型公共服务

李海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 102617)

为适应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即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针对行政体制问题,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明确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目标。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思路和措施,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在我国创建一个规范民主、公开公正、勤政廉洁、高效、依法行政和责权分明的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地位

第一,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解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长期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增长方式、盲目扩张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等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才能打破各种垄断、行政干预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税收调节机制,促使社会发展朝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努力,才可能达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

第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加强,对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群众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增加,则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受到很大制约。政府财税体制不完善,税收调节不健全,转移支付不规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任务就难以完成。

政府职能转变是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前提,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多年来,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主要表现在重经济管理,轻社会管理,经济领域一些不该管的事管了,社会领域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好。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才能有效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社会的凝聚力,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当前社会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更为短缺,公共服务分配中不均衡问题已非常突出。

第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选择从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是最务实之举。目前我国存在行政成本大,行政效率低下和体制机制性腐败等问题,这些都同行政管理体制直接相关。因此,首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这对于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都有着直接的作用。

第五,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容看,未来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项职能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新形势迫切要求加快实现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等方式在服务中实现更好的管理,解决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具有服务型政府特征的市场经济转变。在完善责任政府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内容的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发生深刻的变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将得到更好地贯彻。随着改革的深入,民本政府思想将深入人心,科学的政绩观将得以确立,依法行政将得到更好的实施。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实现政府机构设置向精简统一效能的根本转变。

第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起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框架。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应首先确立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大目标。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系统设计改革的制度安排,加快政府行政职能转换,倡导公正、公开、高效、廉洁的正气,有利于良好行政文化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廉洁自律,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步入良性循环。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必须确保以制度来实现依法行政。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为确保政府行政的高效、廉洁,必须在录用、考核、晋升等各环节严肃国家公务员制度,这是形成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

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健全行政权力的内外监督系统。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健全外部监督系统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政府及公职人员的监督,以及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人民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及公职人员的广泛监督。按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规划,到2020年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形成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框架。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附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然而实践表明,如果政府行政体制不改革,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很难单兵突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到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终是否能够,从体制层面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关键在于形成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现代行政管理体制。为此,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将是强化中央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计划控制力度,推动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稳定、快速发展。克服中央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官僚主义弊端,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适时、适度地扩大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通过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务公开,明确政府部门职责,提高行政效率,采取下放、取消、合并、转移等措施,确保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速服务型政府的最终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政治领域各项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越成功,越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能顺利实现率先突破,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支持和宝贵经验。

总之,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与现实来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大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克服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力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温家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N].人民日报,2008-03-05.

[3]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内涵[J].兰州学刊.2006,(7).

[4]张富军,王燕,陈鸿辉.浅析服务型政府的特征[J].法制与经济,2007,(8).

[5]国家行政学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五难点[J].党政干部文摘,2007,(3).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服务型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