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七史蒙求》用韵看北宋江淮方音*

2010-08-15 00:43宫钦第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韵尾声韵官话

宫钦第

(深圳大学 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从《十七史蒙求》用韵看北宋江淮方音*

宫钦第

(深圳大学 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北宋蒙书《十七史蒙求》的用韵特色反映了11世纪江淮方言的“止遇摄合韵、前后鼻尾相混、入声塞尾弱化为-ɚ”等重要时音特点,这些特点在同时代同地域其他诗人的作品里都能得到验证。《十七史蒙求》江摄入声字所独有的-u尾二合元音读法,则填补了语音史上的一段空白。

十七史蒙求;江淮方言;韵尾;入声

蒙书不同于科举经籍,“农子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陆游《秋日郊居》之三自注)作为村夫农子的识字课本,蒙书诗歌通俗易懂,用韵也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往往能反映出真实的时音现象。

《十七史蒙求》[1]是北宋王令(1032~1059年)所作的一部蒙书。王令,初字钟美,改字逢源,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而孤”(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从叔祖移居广陵(今江苏扬州),诗名驰誉江淮,绝意仕进而聚学授徒于天长、高邮、江阴间,28岁病故。今有排印本《王令集》行世。

《十七史蒙求》取“圣君贤相、忠臣义士、文人武夫、孝子烈妇功业事实,以类纂集,参以对偶,联以音韵”,(《十七史蒙求》序)共十六卷398韵字100韵段。由于该书韵脚字数较少,本文不拟作韵部归纳。然而,本书押韵的一些独特之处,例如,深梗摄入声通押、臻曾梗摄舒声通押等,是《王令集》古体诗和近体诗用韵里都见不到的。这些用韵特色大约反映了11世纪江淮地区方言的一些重要时音特点,本文拟分别讨论。

本文研究采用岳麓书社排印本。书中有几处错讹,现校订如下:

(1)第15页:“一诺季布,片言仲申。”(卷二)按:“仲申”当作“仲由”。“片言仲由”记子路故事。仲由,字子路。“由、申”形近而讹。

(2)第120页:“王烈遗布,道虔送简。”(卷十)按:“送简”当作“送笋”。“道虔送笋”记沈道虔制止他人“拔其屋后大笋”,而“买大笋送与之”。“筍(笋)、简”形近而讹。

(3)第163页:“周兴大瓮,元礼铁笔。”(卷十三)按:“铁笔”当作“铁笼”。“元礼铁笼”记酷吏索元礼“作铁笼囚首,加以楔,至脑裂死”。“籠(笼)、筆(笔)”形近而讹。

一、入声韵尾合并弱化为

《十七史蒙求》共有19个入声韵段(另有阴入通叶1个韵段),同摄入声独押11例(山摄4例,通摄3例,梗摄2例,咸摄、宕摄各1例),异摄同入声韵尾通押4例(曾梗摄通押3例,通曾摄通押1例),异摄异入声韵尾(-p、-t、-k)通押5例。异摄异入声韵尾通押韵例占总数的26.3%,各韵段列举如下:

(1)-t、-k通押(曾梗臻摄通押 4例):迹昔雳錫癖昔笔質(卷一),璧昔棘職轼職笔質(卷七),癖昔橘术笔質石昔(卷九),甓錫识職匿職橘术(卷十三)。

(2)-p、-k通押(深梗摄通押1例):揖緝籍昔集緝泣緝(卷十)。

从系联结果来看,在《十七史蒙求》所代表的11世纪江淮地区方言时音里,-p、-t、-k三个韵尾有合并的迹象。这与《王令集》485首诗(以下简称王令诗)用韵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相合。钱毅、姜怡国统计王令诗中入声字入韵共30个韵段,其中异摄异入声韵尾通押共有5例,列举如下:

(1)-t、-k通押3例(曾梗臻摄通押2例,臻宕摄通押1例):即職室質(杂古《送黄任道割》),獲麦实質力職(四古《噫田操四章六句寄呈王介甫》之四),突没缚药(杂古《於忽操》之三)。

(2)-t、-p通押2例(臻咸摄通押1例,深山摄通押1例):突没骨没窟没挟帖(七古《吕氏假山》),达曷曷曷入缉缉缉(杂古《送黄仁道歌》第一韵段)。[2](P71)

对王令诗《送黄仁道歌》第一韵段深山摄入声通押1例,钱文以“深摄入声缉韵一般不与山摄入声曷韵相押”,故“存疑”并“暂独立深摄入声为缉入部”。钱文的慎重做法很有道理,我们认为,此韵例似不应作合韵,作换韵处理亦无不可,则王令诗-t、-p通押仅有1例。不过钱文“暂独立深摄入声为缉入部”则不够准确,《十七史蒙求》卷十有深梗摄入声通押1例(见上文-p、-k通押例),深摄入声不应独立。

综合《十七史蒙求》和王令诗韵例,计有-t、-k通押7例,-p、-k通押1例,-t、-p通押1例。虽然异摄异入声韵尾通押占入声用例总数的比例不大(仅18.2%),但《十七史蒙求》已有阴入通叶现象——江摄入声押入效摄1例:啸啸孝效矟觉校效(卷十二),可以认为三个入声韵尾已经弱化合并,即-p、-t、-k尾弱化为-ɚ。另外还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1)同时代同地域(今江淮官话洪巢片)其他诗人的韵例表明-p、-t、-k尾已经合并,例如:北宋徐积(1028~1103年,江苏淮安人)古体诗“p、t、k三个入声韵尾混押相当多。……不同韵尾相押26次,混押占总数的43.3%”;[3](P57)北宋张耒(1054~1114年,江苏淮阴人)古体诗“臻摄入声独押15例,与其他摄的入声混押9例;咸摄入声独押2例,与山摄、深摄入声混押7例;深摄入声独押7例,与其他摄的入声混押5例。这3摄的入声与其他摄的入声混押现象甚多,不能独立成部”。[4](P90)

(2)同时代同地域其他诗人的韵例里也有阴入通叶现象,例如:徐积五古《林殿院挽词》第三段“蔽祭发六裂血啮说舌”叶韵,北宋秦观(1049~1100年,江苏高邮人)《品令·掉又》“惧遇格一踢咭惜识赤”叶韵。此二例中,“蔽惧”为阴声韵字,其余为入声字。

附带指出,另有一例,本文不作阴入通叶。《十七史蒙求》卷五“舍下炙化”叶韵:

“昭云夹日,景星退舍。汤心重轻,犁手上下。铿授行觞,荣啗执炙。毛玠俭率,杨绾风化。”

按:炙,《广韵》“四十祃”:“之夜切。炙肉。”又“二十二昔”:“之石切。《说文》曰:炮肉也,从肉在火上。”此处当取“之夜切”音,不作阴入通叶。

二、江摄入声字与效摄字叶韵

《十七史蒙求》卷十二有江摄入声字押入效摄1个韵段,尤其值得关注:“刘畴吹笳,越石清啸啸。兄弟祸难,父子忠孝效。朱伺接鋋,敬德奔矟(槊)觉。寇贾相解,周程不校效。”

江摄入声字与效摄字押韵,表明北宋江淮地区方言时音中,江摄入声字可能已经是收-u尾的二合元音。宕江摄入声配效摄,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在北宋及其以前,仅出现于现代中原官话区及其以北地域之方言,例如,唐五代西北地区王梵志的通俗语体诗——《富者办棺木》“角觉咎豪(古劳切)乐铎狱觉(疑音岳)觉觉袄晧调啸”叶韵,《借贷不交通》“窖效薄铎着药莫铎”叶韵;[5](P98)辽代(907~1125年)燕京一带通行的契丹小字里,“洛铎药药涿觉”等字收-u尾。[6](P586-588)(按:源自辽国的今本《四声等子》宕江摄入声字也配效摄);北宋末年中原地区的邵雍(1011~1077年)《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以宕江摄入声字“岳觉霍铎”配效摄字;唯独江淮官话区一直未见此类性质的文献材料。《十七史蒙求》这个材料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一段空白,而且还可以为黎新第文“入声一分为三、宕江摄入声读同萧豪韵,未必不同时也是当时南方系官话方言的特点”[7](P77)的观点提供新的证据。

“矟”,《说文》、《经典释文》未收。宋代及之前的重要字典都只有入声觉韵一读:

《宋本玉篇》“矛部”:“山卓切。”《博雅音》卷八“释器”:“矟,(音)朔。”

《广韵》“四觉”:“矟,所角切。”《集韵》“四觉”:“矟(槊鎙),色角切。”

不过,我们注意到“矟”字从肖得声,“肖”是效摄笑韵字。有没有可能是因声旁而误呢?王令当世俊才,深得王安石赏识,似乎不太可能“秀才认字读半边”。

三、止遇摄合韵

《十七史蒙求》阴声韵共38韵段,各摄独押25例(果摄独押1例,假摄独押4例,遇摄独押9例,止摄独押3例,蟹摄独押1例,流摄独押6例,效摄独押1例),异摄通押12例(止蟹摄通押4例,止遇摄通押6例,止遇流摄通押1例,遇流摄通押1例)。

阴声韵反映的典型方言特点是止遇摄通押(即支微、鱼模合韵),共有7例,列举如下:

(1)止遇摄通押6例:师脂书鱼奴模徐鱼(卷十二),狐模儒虞图模师脂(卷十三),谱姥主麌子止雨麌(卷十一),士止李止举语史止(卷一),史止事止(士史切)炬语玼紙(卷十一),女语子止事止死旨(卷十四)。

(2)止遇流摄通押1例:黍语否有武麌子止(卷三)。

同类韵例王令诗中有5例。止遇摄合韵是江淮、吴、闽方言中的独特现象,时贤多有讨论,今从略。流摄唇音与遇摄通押现象亦从略,仅列韵例如下:

(3)遇流摄通押1例:阜有库暮具遇妇有(卷八)。

四、前后鼻尾相混

《十七史蒙求》阳声韵共42韵段,各摄独押30例(山摄独押13例,咸摄独押1例,深摄独押1例,臻摄独押2例,梗摄独押4例,宕摄独押2例,通摄独押7例),异摄同韵尾通押2例(宕江摄通押1例,曾梗摄通押1例),异摄异韵尾通押10例(臻梗摄通押7例,臻曾梗摄通押3例)。

异摄异尾通押仅限于臻曾梗三摄(即真文、庚青合韵),说明-n、-H尾相混,这与现代江淮官话方言的特点完全一致。王令253首古体诗中,臻摄与曾梗摄阳声韵字分用划然,臻摄独押22例,曾梗摄独押、通押26例,未见反映-n、-H尾相混的臻曾梗摄通押例,可能是囿于官韵,以致方音未能彰显。《十七史蒙求》所有-n、-H尾相混韵例如下:

臻梗摄通押7例:君文轮谆云文星青(卷一),经青薪真秦真身真(卷八),邻真衡庚名清兄庚(卷九),人真程清轮谆名清(卷十),盾混笋准允准顷静(卷十),人真兄庚经青城清(卷十一),铭青缗真经青萌耕(卷十五)。

臻曾梗摄通押3例:兴蒸秦真行庚城清(卷六),升蒸刑青声清秦真(卷七),性劲振震正劲孕证(卷十六)。

《十七史蒙求》未见-m尾与-n、-H尾相混的韵例,但王令232首近体诗有1例出韵(按:本文不计借韵):平庚生庚音侵情清(《何处难忘酒十首》之二),[2](P71)表明深梗摄-m、-H尾相混。然《十七史蒙求》山摄有13韵段独押,不杂一个-m尾咸摄字,可能暗示了-m>-n的音变过程尚未完成,情况或许与《中原音韵》类似:《中原音韵》仅有一部分-m尾字(如凡范泛贬)转入收-n尾的寒山、先天二韵部。

《十七史蒙求》押韵宽松自由,反映了北宋江淮地区方言时音的如下重要特点:①阴声韵止遇摄合韵(支微、鱼模合韵);②阳声韵前后鼻尾相混(真文、庚青合韵);③入声韵-p、-t、-k尾弱化为-ɚ,而宕江摄入声字则可能已经有了收-u的二合元音读法。

[1]宋.王令.十七史蒙求[M].长沙:岳麓书社,1986.

[2]钱毅,姜怡国.北宋扬州诗人王令用韵考[J].邵阳学院学报,2009(2).

[3]张令吾.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8(1).

[4]张令吾.北宋张耒古体诗用韵考[J].语言研究,2004(2).

[5]黎新第.北纬37o以南的古-k尾字与二合元音[J].语言研究,1991(2).

[6]沈钟伟.北方官话探源[C]//丁邦新.七秩寿庆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2006.

[7]黎新第.对元代官话基础方言问题的再探讨[C]//近代官话语音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Jianghuai Dialectal Featur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rough the Rhymes of 17 Shi M engqiu

GONG Qin-di
(School of A rts,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Rhymesof 17 Shi M engqiu show us some dialectal featuresof great importance,w hich are the same rhymes as those in zhi yu she,the confusion of nasal endings,the stop endings into-|.These dialectal featuresare also found in the poetry rhymes by w ritersof the same age from the same dialect.A diphthong w ith a-u ending,a new p ronunciation of Jiang She’s entering characters are found in 17 Shi M engqiu only,w hich fills a certain vacancy in the Chinese phonological history.

17 Shi M engqiu;Jianghuai dialects;ending;entering tone

H171

A

1009-1734(2010)05-0095-03

2010-04-02

宫钦第,博士,讲师,从事汉语史与方言研究。

[责任编辑 陈义报]

猜你喜欢
韵尾声韵官话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研究
俗话说,官话说
粤东闽语n尾韵文白异读及其与ŋ尾韵和鼻化韵的关系